※ 引述《kimisawa (楊回血了。)》之銘言:
: : 看似第四第五階段決策上更著重於成本控管,結果品質崩了觀眾也挺不下去了
: 只想針對這句話回一下
: 成本控管?哪來的成本控管?
: 女浩克與秘密入侵各自花了$200M鎂
: 驚奇2花超過$300M鎂
: 其他各自也都是爆預算...
: 老鼠的問題就是政確,找了太多沒能力的人拖累品質
這個和漫威的作風有關
漫威拍電影的方式是, 先開拍再說, 有問題再從劇本到特效到演員塗塗改改
因為要維持整體"漫威宇宙"合理性的原因, 這作法情有可原.
但這做法在兩小時的電影可行, 但問題在長篇幅的影集也這樣搞就成了災難.
還有就是傳統來說, 電影的主導權在導演 而影集的主導權則在編劇
畢竟影集篇幅長, 所以能夠從開拍到結束都能掌握劇情調性不失控的只有編劇.
而漫威的習慣仍是由導演主導影集, 再者
漫威電影早期主導權在導演, 但因為漫威宇宙發展越來越大
高層的介入也越來越多, 到了影集則是漫威高層一開始就插手,
但卻又有電影 影集兩個部門不同調或根本沒聯絡協調的情況,
再加上影集的劇情始終要為電影服務, 所以邊拍邊改的情況就更嚴重.
在這種多重失控下拍出來的東西不爆預算才奇怪了,
至於有幾部被觀眾嘴到爛的作品, 現在想想就不意外為啥會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