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maple2378 (有肥宅在天上飛ㄟ)》之銘言:
: 如題
企業能有收益,跟台灣企業能有收益是兩回事
韓國來說,發展的背景是金融危機之後,
當時是原本就有大量的失業者導致的閒置勞動力,
來發展電競與連帶的一連串產業需求。
發展電競,由於吃電腦配備,就帶動了電腦相關製造業的需求,
而朋友聚會要一起打電競,
在線上的部分,交流軟體,社群服務需求自然會發展,
而線下的部分,就帶動了網咖的發展,
網咖內含的餐飲服務也跟著發展,
電競人口基數足後,
更穩定的網路需求也隨之增加,相關的施工也產生需求,
玩家群也會追求更多元的電競類型,
也就帶動了韓國本圖的遊戲業發展,
很多韓國遊戲原始設計看的出來起初是以電競導向設計,
之後發展失敗後,才轉型PVE為主的內容,
內容的多元化也讓電視轉播的需求也會跟著穩定,
網路上也能養活更多的實況主,
然後電競明星與電競網紅也隨之產生,
明星化以後就擴展到更多的製造業領域,
除了原本的電腦產品外,也自然擴及服飾等更多的領域。
當然這就不適用於台灣
: 台灣電競沒有賺頭這是大家都知道的
: 然後又不像職業運動可以做形象洗白,或是像韓國那樣可以節稅
: 像墮特這種周邊賣得不錯的也是虧一堆錢
: 台灣現在投入電競的企業主要的目的是什麼?
就看韓國能賺,就跟著試看看而已吧?
就像神魔之塔紅的時候,知道神魔是抄來的,
自己也來抄神魔,也出了一堆轉珠遊戲,然後就倒光,
基本上沒搞清楚為何神魔能賺就先抄看看,
除遊戲外,蛋塔店之類的也曾流行過,
一堆人跟風開店,然後風潮過了就一起倒。
本質上並非是有需求帶動供給,
而是看別人賺就跟著做而已。
但這種跟風行為,能穩賺的好像就代工,
畢竟壓低報價就能搶到訂單,有訂單就能穩賺,
大概就是因此台灣自然而言就變成以代工為主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