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Glamsight (安穩殘憶)》之銘言:
: 我覺得如果拆解一下「發展獨一無二具有台灣文化特色IP」,可能會覺得不太有意義。
看得當下有點想說,你說的對,
不過仔細想想,觀點上好像有點差異?
衍伸到的輔助辦法可能會有所差異。
: 首先這個「台灣特色」就有點問題
: 怎樣算「台灣」?
: 把日本漫畫裡的在地街景換成台灣街景如何?
: 把日本漫畫裡的黑心老闆換成台灣慣老闆如何?
: 好像很有台灣特色,又好像毫無意義?界線是什麼?
: 而且太在地化是不是就「反國際化」?
: 我姑且就當成目標是「國際對某類作品的標籤是『台灣』」好了
: 看個例子「『J』RPG」
: JRPG 是定位為日式電子角色扮演遊戲才出現的嗎?我想不是
: 是一堆堆 RPG 「熱銷」後,後人歸類整理而成的「類別」。
: 那為啥叫「『J』RPG」,不就是最快做精做深的國家嗎?
: 把東西做成熟後,世人就記得你的名字。
: 這看起來就是某些人一直以來想要的,但這「冠名」有用嗎?
: 我買 JRPG 才不會看是不是日本廠,是剛好買的是日本廠。
: 而且我想很多人以前買 JRPG 應該不少都不日本廠的。
感覺不對,
我覺得在於 量 ,而不是 做精做深,
就像美式奇幻到了日本,量 堆起來了,
出現了日本特有的特徵,之後被稱為日式奇幻,
其他像是 特攝的戰隊.假面騎士跟魔法少女,
也符合你提的「日式」的特徵,
但並非真的是做精做深,感覺上都是量到一定程度,
而 龍傲天 則是「中式」的例子,
也並非是用來形容做精做深的作品,而是爛的特徵,
但即使如此也還是「中式」的特徵,
而非日式.韓式.美式的特徵。
而追求 做精做深 ,還是追求 量,
本身就會導致輔助方向的不同。
: 接著看這個「獨一無二」
: 承上所述,特色本身是一種「歸類」結果
: 而且我們這裡還會進一步當成市場的競爭結果,也就是「熱銷」
: 「熱銷」伴隨著的就是會有個時期發生爛大街複製現象
: 這絕對不局限於某個地區,台中韓一直都有參與前例 JRPG 的競爭之中
: 或者換個說法,一旦限制於某個地區就表示沒有外來競爭
: 這代表至少有兩種可能:「爛到沒人想搶」或「默默無名」
: 這難道是我們要的?
: 很顯然地我們要得並不單單是個「僅限於台灣的台灣」
: 看看早期韓劇那些家族內鬥劇,還不是愛學
: 我想心理話 87% 就是「能持續發展的『市場』」
: 才不是什麼「台灣特色」或者什麼培養消費客群
: (台灣的消費客群還能不夠多嗎 XD)
仔細想想
「爛到沒人想搶」也有可能是我們要的吧?
像是推文一直提的霹靂布袋戲,
照理說,中日韓要做也都能做吧? 但是沒人想搶
日本的戰隊.假面騎士系列,也是吧?
(魔法少女好像已經變成各國都有各類題材了)
可以說幾乎只有日本一直做,
就是一直做到變成日本文化的特徵,
跟霹靂布袋戲類似沒錯吧?
有沒有可能這種就是台灣追求的呢?
真的是,那輔助方向就不是給文化部去審,
而是直接丟個平台,輸入身分證去投票,
1人10票,可以用平方投票法去投,
找出台灣人喜歡的作品形式就好,
不用管什麼國際化,有夠多人喜歡的就一直補助一直做,
哪怕是「爛到沒人想搶」的類型,變成下一個霹靂布袋戲,
那也是台式IP吧?
: 之所以會被當成問題其實不外乎就是「沒賺到『高附加價值』的部分」
: 那哪裡是高附加價值呢?
: 很多人可能會說是「IP」,我以前也會這麼想,但這幾年我有一點不同的觀點。
: 近年有幾部作品徹底改變了我的想法
: 86、OVERLORD、我想成為影之強者!、聖女魔力無所不能
: 這些作品的動畫版板上評價都不差
: 但如果去看小說的話...我覺得沒有動畫化的話,根本就不可能這麼火
: (我恰好都看過這幾部小說 @.@)
: 「高附加價值」很大程度可以藉由這些 IP 的「呈現」或者說「改編」而得
有一點是「IP」並非代表高附加價值,有可能只有知名度
就像 四海遊龍 跟 八方雲集,
鍋貼、水餃的連鎖企業,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但很難說這IP有高附加價值,
因為四海遊龍 跟 八方雲集都沒辦法賣的比對方更高,
甚至相較於其他一般的鍋貼、水餃價格也是類似,
鬍鬚張滷肉飯也是如此,曾經想漲價也是被大眾抵制,
因此這IP只是具有知名度而已,很難說有高附加價值。
經由動畫化傳播,其實是提高知名度,
但有時候可能並不具提高附加價值的性質,
甚至可能是反過來,小說時期已經有大量粉絲確認具有高附加價值後,
才進行動畫化,正是因為有小說的粉絲量對其附加價值作為保障,
即使沒有進一步提高知名度,也是可以回收成本。
: 然後還有一個例子「李子柒」
: 看起來很中國田園風,但我仔細看那個呈現手法,感覺就是妥妥的現代精品審美拍攝。
: 還有看看那個紅學 (紅樓夢),不就是一直加入現代視角所以一直有新花樣嗎?
: 而且要論賺錢,好萊塢拍電影也給我們示範過幾十年了
: 很多也是便宜買老腳本花大錢加入一堆現代化元素來拍
: (當然,這裡說的便宜是相對製作經費與收入,老也不是說什麼上古,就十年前之類的)
: 所以我就覺得啊
: IP/原作本身是可能個問題,但那應該只要過某個標準即可
: 而且這個標準還可能不是有多高,重點還是「呈現/改編」
: 現在該做的其實就是挖祖墳,把以前的舊東西通通挖出來
: 不用特地搞什麼台灣特色、教育民眾
: 好好改,好好做,就想怎樣能發大財就對了
: (然後別跟我說什麼忠於原作,保持原作精神,用現代「民眾」視角大改就對了)
: 熱銷 => 爛大街 => 適者生存
: 政策就是誰的東西看起來有機會未來爛大街的,我就補助誰
然而這可能就是過去台灣輔助的常見問題,
評審覺得會熱銷跟台灣觀眾真的喜歡要是有落差呢?
就變成只是評審自爽而已。
是否真的能熱銷,終究還是要經過市場驗證,
會不會反過來,真的能熱銷反而被評審淘汰了?
: 爛大街後就來個適者生存、練蠱
: 活下來就是我就叫它台灣特色
: 一開始就想玩小精品什麼的,品味都還沒建立,還是先不要吧
說的對,但要怎麼輔助才能找出爛大街的類型?
進而適者生存、練蠱呢?
可能又是要討論許久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