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kokoko (K.O.)
2024-02-17 07:10:42※ 引述《cjol》之銘言
: 這幾年台灣積極發展文創
: 也是以做出一番成績
: 但遊戲方面
: 能拿的上台的就是賭博性遊戲
: 其他就是小本工作室賺快錢
: 台灣有台積電
: 人均也超過韓國
: 怎麼電玩只有賭博撐場面
: 能看嗎
雖然原標題是電玩
但我想提提幾個我聽過的文創怪現象
當然這是我主觀認為
希望下面提到都是我搞錯了
‧ 藝術相關科系的老師不准畫日系畫風
這是我覺得最怪的地方
藝術不是應該是只要畫得就是好作品嗎
但事實是我聽到有些藝術科系老師會說
「不准畫那種低俗的東西」
「不准畫日本鬼子的東西」
學藝術不遵照老師教的畫法 老師就生氣
不過我承認這是我聽來的
所以不確定這種事普不普遍
或者10幾年是這樣 現在沒有了
‧ 文學獎變討好評審大賽
這不是我說的
是2012 年「短篇小說」雜誌創刊時提的
簡單的說 你去參加小說投稿
會發現評審怎麼二三十年都同一批人
那你得獎的最佳策略是什麼
當然是翻以前的得獎作品模仿啊
反正評審就喜歡這味
而且這點評審也知道
因為我大學的時候 參加學校裡的徵文
當時評審就說他們認為
投稿者研究以前得獎作品是應盡義務
‧ 政府補助
這其實跟上一點類似
我其實不確定現在還有沒有
以前很多出版物文化部會補助的
所以很多出版社出書變成以得到補助為目的
銷量就算了
據說電影也有類似問題
‧ 純文學的作家異常多
這我只能說不理解了
理論上文創產業應該是有一部分創作通俗
一部分偏純文學
怎麼好像台灣的文創界整個歪了
而且台灣的純文學還是以小圈圈為自豪
最好一般麻瓜不看他們作品他們最開心
當然也有可能是我錯覺啦
‧ 文學評論家比小說家多
這個是我個人意見 不保證客觀
很多大學養了一堆老師自稱做文學評論的
共同特點是他們自己不搞創作
就躲在大學的教室嘴炮
甚至以前我遇過通識課老師自己說
其實他教的東西(外國小說)自己沒看過幾本
很多都是抄別人的評論
而且這些人都活的比一般寫小說寫劇本的好
再說一個故事
差不多10年前
有個人(似乎也是政治人物 我怕被桶
創了台灣漫畫月刊
僅一期就因為滿滿惡評而結束了
理論上有資金想創一本漫畫雜誌
你只要去台灣的同人展
找幾個銷量最好的漫畫家就好了
這月刊卻不知道怎麼找了幾個能力平平的
結果可想而知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聽過一個預言故事
一個富翁看到鄰居的三樓別墅特別漂亮
就找了一群工匠 要他們蓋「第三樓」
工匠開始蓋了 富翁卻很生氣
「我要你們蓋『第三樓』為什麼你們先蓋地基」
好像第三層建築可以憑空浮在天上般
其實這也是台灣的文創縮影
文化部跟有些藝文界高層
覺得文創只要最高貴的部分
小說必須是白先勇
(還不能是村上春樹 那格調不夠)
動畫不是宮崎駿就難登大雅之堂
漫畫就只能是手塚治虫
然後拼命讚助給他們認為有潛力的人
對同人展上真正有在畫畫創作的人不屑一顧
最後他們只養出一群馬屁精
——當然這些只是我的觀察
畢竟我不搞文創
也許這一整篇單純是我的錯覺
作者:
zeumax (煙灰缸裡的魚)
2024-02-17 07:18:00傳統藝術確實在過去不把漫畫風當藝術,草間彌生的大頭妹作品也是在近二十年才開始受到推崇,她過去知名作品也不是瓜皮頭娃娃
就像某大廠所說 台灣人習慣崇洋媚外從不支持國產車所以發展不起來但問題就是你沒拿出點能用的東西別人想當盤子支持也沒辦法 還整天自慰民眾要好車又要罵我 我好可憐喔
作者:
marktak (天祁)
2024-02-17 07:26:00現在流行文史雞湯文吧
我也跟你有一樣的錯覺,畢竟高大上沒票房可以說沒人懂
作者: ShiinaKizuki (磨鏡) 2024-02-17 07:58:00
這是你的錯覺還有 台灣通俗文學一堆村上春樹不是格調不夠 是教育部當然會先推本土作家
你講藝術科系太看學校+科系+老師了,你永遠都不知道每個老師各個雷點在哪還有就是這類科系應該是多到ACG選純藝術唸可能關聯度還真的比較低
作者: intheair 2024-02-17 08:31:00
大眾作品和藝術就是不同領域與其奢望有關部門扶持通俗文創不如想想通俗創作能有錢賺怎做不出產業規模另外同人圈宅向且同質化高的創作才是大眾眼中的小圈圈吧
作者: mashedbrain (腦泥) 2024-02-17 08:41:00
十年間環境應該變不少 其他不清楚但現在台漫補助對象很多從同人場出身或經營自媒體有一定受眾的不至於曲高和寡
日漫畫風是省錢省略刪減的產物,你學藝術當然要先學全再精簡啊
不會說日本鬼子這種詞 但歐美風格就會說有特色 日本就會要人家找自己的風格不要都模仿
作者: winiS (維尼桑) 2024-02-17 11:07:00
看題材就知道了,為了補助出書還是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