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peterboon (用臉看草叢)》之銘言:
: 看了一下近年台灣本土做的遊戲
: 能推的上檯面的真的很少,大概率還是敘事型的劇本遊戲(例如:龍脈常歌、返校、還願
: 說到動作類型的近年也只有一款記憶邊境(很克難,沒有語音,但是動作有到位)
: 現在市場流行的橫向捲軸類型就廖添丁、守夜人這兩款
: 比較大廠的什麼老字號軒轅劍、仙劍,全部出了都是被玩家往死裡噴的那種
: 不過黃油台灣就是各種屌打別人就是了(收藏庫裡面一半以上的黃油都是台製的
: 看看對岸近年總是能掏出各種類型的遊戲,不管哪種類型都有可以上檯面的,不管是肉鴿
: 、動作、橫向捲軸、手遊,到今年的3A黑神話悟空
: 不算上大工作室,小工作室的技術力跟成品也是屌打台灣的獨立遊戲
: 做遊戲都是用愛發電,所以我也很常會去買這些小工作室的遊戲(蠻多只買不玩的
: 為什麼台灣在做遊戲上都一直會輸給別人?(黃油例外
台灣就沒有文化產業啊
出版業、影視界、漫畫業、到遊戲業,
哪個文化娛樂產業成氣候?
台灣的(上面選一個填入)為何打不贏外國,
不早就問到爛掉了
頂級人才、資金全都流去當工程師了、拿去做賭博遊戲業了,
連個培養出作家、編劇、漫畫家、配音員的穩固體系都沒有,
這樣怎麼產出優秀作品?
沒有好的作家要如何有優秀的劇情張力、優秀且值得探討的議題?
沒有好的編劇,要如何把控劇情節奏、創作的二次改編?
雖然文組就是卑賤已經是天下大勢,
能像台灣這樣真的是完全找不到活路的也是世間罕見。
台灣本身社會偏安逸,
沒人在乎國際新聞,
文學風氣也是死的不能在死,
再加上兩岸問題帶來的身份認同困難,
我們連自己是誰都還沒搞懂了,
整個社會忙著搞錢然後吃飽喝好就開心富足,
又要怎麼寫出更深刻的人文感悟?
日本的物哀文化、壓抑的社會氛圍等等,
讓他們有產出如太宰治的人間失格、
夏目漱石的心等等一代文豪;
韓國電影展現出階級差異、大財閥壓榨社會的反動,
他們的電影充斥著諸如私刑正義的憤怒與復仇,
有燃燒烈愛、寄生上流等等斬獲國際影展的電影作品。
中美則都有大國情節,
諸如美國電影各種世界末日要靠美國人拯救的橋段、英雄情節,
與隨之的反動與反英雄等;
中國的戰狼式電影、什麼解放軍戰士徒手撕碎日本鬼子等等的情節。
我不對上述的情節做好壞評價,
重要的是這些具有文化傳播力的國家,
都有一個穩固的、來自文化的「根」。
而台灣有什麼?
對對岸觀眾來說,香港的武打戲、台灣的「小清新」偶像劇
是他們的影視作品的童年經典,
結果到現在,台灣在拍的還是只有偶像劇,
電影院能上映的國片不是小情小愛的青春戀愛片,
就是各種廟會、流氓8+9題材。
書店裡,撇除掉給腦死亡弱智讀的「心靈成長」書籍,
書架上掛著的作品依舊還是諸如「來自228家屬的一封信」。
而小說家的薪資待遇,放到現代比20年前還要糟糕。
而無論是遊戲、小說、漫畫行業,
這些產業中的創作台灣絕對主流的就是「kuso風」,
反正就是各式梗的大雜燴與吐槽,
什麼jojo、柯南、星爆三小的全都往裡面塞進去,
對啦,確實氛圍很輕鬆愉快,
但真的全都是沒啥記憶點的小品。
台灣是真的沒什麼深邃的人文思想能匯聚的地方。
雖然也有看到不少台劇試圖推陳出新,大多都效果不佳,
原因正是前面所說的這些社會問題、資源問題、體制問題。
我們這個時代可能真的寫不出屬於自己的好故事。
真的是非常非常哀傷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