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蔡志浩
https://taiwan.chtsai.org/2024/03/22/duli_shudian/
連續十年參與訪視各地的獨立書店,對這個行業相當熟悉,也有情感。但是愈熟悉,平常
反而愈不敢逛獨立書店。不是沒有興趣,也不是書店不有趣。而是不好意思走進去。
我這幾年有個相當堅持的原則:不買書。主要是基於價值觀。圖書出版業使用大量紙張及
過度出版,以現代角度審視,是缺乏永續性的。所以儘量從公共圖書館借書,不買書,也
是一種永續生活的實踐。
再來是興趣廣泛,有興趣的書都要買的話是買不完的,家裡也沒地方放了。前幾年才扔掉
一大堆書與雜物,把書房地板淨空。
我如果是跟書業沒什麼關聯的一般人,當然就比較會覺得「逛逛不買沒關係」,就逛吧。
但我知道獨立書店賣書很辛苦,有些經營者也有自己的堅持。我既然已經確定不買書了,
再去逛就覺得店家看到這人逛那麼久什麼都不買就走出去一定有點失望。那就不逛了。
所以很弔詭地,我逛連鎖書店的頻率可能更高一點。反正那個真的是逛逛不買沒關係。在
誠品和 MUJI BOOKS 之間我又偏好後者。如果把所有的獨立書店與連鎖書店放在一起排名
,MUJI BOOKS 是我心中第一名的書店。從生活到人生,有清楚的價值主張,選書不會太
俗氣也不會太做作。
逛書店看到有趣的書,現場就用手機連上圖書館檢索。查得到就直接借閱或預約。以前實
體書店經營者抱怨的「逛實體書店,在網路書店買書」的現象已經是過去式了。
這也是我說過的,現代的書店最好的角色不再是圖書銷售的通路,而是策展的場域。開店
就是策展。要用最精準的選書在最短的時間讓站在書架前的人覺得被在意、接納與啟發。
現在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已經更深入日常生活之中。人們不買書並不是不再閱讀了。愛讀書
的人還是愛讀書,只是他們未必會去逛書店,而是進了圖書館。
所以我在圖書館的時間比書店長得多。公共圖書館因為本身就是開放空間,你本來就可以
自由進出。想來就來,想走就走,愛待多久就待多久。沒有壓力,逛得輕鬆自在。而現代
的圖書館的空間氛圍也比絕大多數的書店與咖啡館好得多。
這個等級的體驗是書店或咖啡館都比不上的。所以這幾年不只書店逛得少,也愈來愈少上
咖啡館了。
書店當然還是有其價值。我之前說過,從以前到現在,書店都應該是街上最能帶來驚喜的
店。尤其現在獨立書店選書主軸清楚,性格鮮明。你經常會發現很多之前沒想過、逛了看
到才意識到自己需要的書。
只是真要踏進店裡,心中總還是不免一陣掙扎。(我還是會儘量跨進去啦。)
這些年獨立書店如雨後春筍在各地冒出來。不管是真的書店還是開餐廳擺兩本書就說自己
是書店(以獲得申請獨立書店補助的資格),我覺得都無妨。總是要有各種實驗才找得出
好的解法。
十年來訪視過的書店之中,少數活得健康的多半也的確都可以磨出健康的體質:不被「圖
書銷售」的舊模式限制住,商業上能夠存續,而且能夠與顧客共創好的體驗。
希望有更多的獨立書店能夠摸索出更好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