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在13世紀發展出了議會制度,目的是增強貴族的權力還制衡國王,以免國王幹蠢事,這
是民主最初的目的,制衡與監督,然而這些貴族做的事遠不止監督與制衡,他們使用議會的
權力,來為自己爭取更大的利益,例如圈地,之後民主就越來越不只有監督的功能,開始變
成一種必要的制度。
在資本主義取代封建制度後,資本家登上了政治舞台,資本家透過民主選出能幫助自己獲得
更大利益的人,通過法律等方式讓國家合法幫助他們,熟悉民主的人都知道,投票制度不是
一蹴而就的,各階層的政治力量會影響投票制度,貴族與地產投票互相影響,資本家與財產
投票互相影響,勞工與普選制互相影響,各階層會通過與自己利益相綁定的法律,比較有名
的就是英國的穀物法、濟貧法,在追逐自身利益的同時,國家也不斷進步,國王或皇帝帶領
國家前進的舊社會獨裁制度開始被認為是落後且低效的,因為國王與皇帝通常只會代表貴族
與教會集團,無法接納所有人的要求,如果國王在國內社會結構轉變後仍不試圖改革,那等
著他的就只會是斷頭台。
而各階層的利益糾葛往往是十分複雜的,我用奧匈帝國來舉例,1871年選舉法規定,納稅超
過十克朗的人可以有選舉權,各地議會開始被城市中上層資產階級壟斷,這些人被稱為自由
派,他們大多是舊貴族地主及資本家,帝國的多民族問題對他們來說並非是缺點,統一的市
場、穩定的政治、更多的勞動力能讓他們獲得更大的利益,這個現況持續到了1883年,1883
選舉法重新規定,納稅超過五克朗即可獲得投票權,大量中產階級進入政治舞台,民族主義
開始爆發,我們從這邊就可以了解到,波西米亞地區的上層其實並不在意民族問題,他們反
而需要帝國維護各民族情緒與統一的市場來讓自己做生意,反而是中產階級與大學生大肆宣
揚民族主義要求退出帝國,而1907年時,這種現象又出現了反轉,原因是帝國開放普選,捷
克的政治格局瞬間裂開,下層民眾開始支持左派社會主義,階級矛盾與貧富差距的問題壓過
了民族主義,有趣的是,從這之後,只要匈牙利民族主義者要求擴大權力,皇帝就會以普選
要脅迫使匈牙利人退讓,直到帝國被第一次世界大戰一頭撞死,而民族主義這種用虛構的概
念來獨厚自身民族的制度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一頭撞死。
冷戰開始後可以,所有的強國都開始往全面民主與普選制發展,英美等老牌資本主義國家不
必多說,這裡講一下共產主義,馬克思的想法是,資本家剝削勞工,那資本家憑什麼剝削呢
?因為他們有錢,有啟動資金(原始資本積累),那為什麼他們有錢呢?很有可能是因為祖
上有錢,那為什麼祖上有錢呢?可能是透過戰爭、掠奪等方式獲封貴族,那如果工廠不是資
本家的財產,而是勞工共同擁有的,會不會讓生產熱情與效率大幅上升?有可能,而具體的
做法大家也知道了,革命,殺地主與資本家,掠奪他們的財產達到原始資本積累(但通常不
夠,大部分的做法是,以工業剝削農業達成快速工業化,然而很容易變成大饑荒,其實台灣
當年也做過這些事,田賦徵實、肥料換穀都是犧牲農民來發展工業化,但各國國情不同,成
效也不同),所以共產主義國家只會有兩個階級,勞工與軍隊,這種國家選出來的領導人也
只會是勞工階層,上台之後當然會保障勞工的權益,不過這種想法在實踐中就被證明是一個
笑話了,在他當上領導者時,就必定脫離群眾,這也產生了民主的一個特點,我們選越聰明
越優秀的人上台執政,他們就越不會對國家好而是對自己好,回到冷戰,蘇聯的領導人幾乎
全是勞工或農民出身,但真正對勞工或農民好的有多少,而冷戰也隨著共產主義產生的低效
經濟結束了,共產主義的滅亡絕不是因為獨裁,而是因為經濟,一個國家是不可能因為一個
好的統治者就成為強國的,也不可能因為一顆包子上台就解體,各階層與產業間的發展才是
國家整體實力的展現。
最後說一下腐敗問題,我自己覺得腐敗跟民主獨裁沒有完全的關係,應該是跟有無獨立的監
察機構有關,安德洛波夫大力肅貪過,民主國家貪污也不少,我們的選擇通常都是現今社會
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了,只能說越聰明的人上台就越是會利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