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神作一定要很有深度?

作者: s920081 (s920081)   2024-03-29 00:40:58
※ 引述《E24056823 (RAINFAULT)》之銘言:
: 先定義一下深度:作品沒有明顯說明 希望讀者透過思考並理解的內容
我覺得該定義的4神作這兩個字,到底是很多人喜歡的作品還是很優秀的作品能被稱為神
作。
如果是前者,那最直觀的指標就是銷量、觀看率之類的;如果是後者,那深度確實該納入
討論。
拿你說的巨人和芙莉蓮當例子,好看因人而異,但深度說穿了就是作者藉由故事來闡述的
核心議
題(我習慣稱故事前提)。巨人在講「存在主義」,跟炎拳、尼爾自動人形和底特律變人等
等作品用不同的方式講述同一件事。
一般缺乏前提的故事在創作上會較為簡單,這不是在貶低,而是作品分為劇情和角色,兩
者互相成全、傷害、推動。當作者決定加入前提時,就多了一個需要顧慮的第三者。這就
是兩者的愛情和三角戀的複雜度差異。
舉例:一個劇情影響角色的成長,這聽起來不難。換成劇情影響角色成長,這個成長必須
符合存在主義的命題,例如他本來相信本質大於存在,現在變成存在大於本質了,聽起來
就難上一些了。
但創作故事真正難的是一貫性,也就是從頭到尾。當全部的構思都多了一條得貫徹始終又
得互相交織的線時,創作難度自然就上升二三四五倍。
如果作者能力不足,故事前提會反過來摧毀作品,畫虎不成反類犬。這就是很多人討厭的
「教育」。並不是他試圖說些什麼,而是他不會說。
巨人就是之中最優秀的作品,在三者兼顧的情況下從一而終。創作是藝術,一個藝術品把
極為困難的手法用簡單平常的手法呈現,讓你發現也好,不發現也好,都不影響其精彩度
,那神作二字當之無愧。
芙莉蓮是不是神作我不知道(還沒完結),但他絕對是多數人心中好看的作品。比起現在很
多作品用大喜大悲試圖感動人,他能用簡單的故事來觸動人心,光這點就是很多創作者一
生達不到的境界了。
只是神作到底是優秀(手法上)的作品,還說好看的作品,又或是兩者能兼顧的真正該被冠
上這兩字的作品,就要先去定義清楚了。
如果跟朋友閒聊,他問我「喜歡」什麼作品,我會科科笑著跟他說我看孤獨搖滾看了六次
(可能還少算了);但如果他是想找分析、創作典範,我會請他去看一輩子可能不會看第二
次的巨人。
大概就是這樣。
:
作者: maxthebiker (好想騎車)   2024-03-29 05:22:00
藍色窗簾
作者: zcvxb   2024-03-29 09:58:00
巨人神作無疑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