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補充一個沒人說的部分
國家的組織規模跟在該環境生存所需的成本有關
日本最初的中央集權是彌生人入侵日本列島征服當地土著繩紋人
第二次是豐臣秀吉統一日本後為鞏固權力而入侵朝鮮半島
第三次就是為了趕上西方列強的明治維新
除此以外的時候都是各地方諸侯各過各的,除了為了避免爆發全面內戰而各地諸侯有默契
的維護天皇權威,其餘時候是不怎麼想鳥中央的
中國對於中央集權的需求大於日本和歐洲
中國地大人口多,所以就算地方諸侯各自為政,如果真打起來那也很慘烈,長平之戰秦軍
坑殺45萬趙軍,鄉村規模的械鬥和春秋戰國級的戰爭那不能比
日本因為地小人口少,扣除維持經濟生產的人口實際上不能養太多額外兵員
中國主要有長江黃河兩條水系大動脈,降雨量較少而且沿海與內陸的降雨量非常不均勻,
必須動員大量人力去修築維護水利工程,所以才有大禹治水的故事
印度的降雨量較大,歐洲氣候好而且水系分佈均勻,比較沒有這種需求
中國有修築長城抵禦遊牧民族的需求,需要保障有規模的戰鬥力
印度入侵者往往只控制北方,因為南方並沒有讓入侵者特別眼紅的經濟文化科技,只要不
反抗入侵者就懶得管南方,印度原住民的傳統文化可以得到一定的保障
歐洲地理本來就難統一,航運發達交流起來也沒太大不便,而且西亞回教國家要統一起來
進攻歐洲也沒那麼容易
另外,自古以來北方遊牧民族要進攻中原也需要先完成內部各部落的大一統
羅馬帝國的大一統是為了建立跨地中海的航運貿易體系
唯一的例外可能是歐洲殖民時代
不過以後的時代都是大國時代了,因為小國人口養不起完整的產業鏈,以後的科技競爭也
取決與産業廣度深度和鏈條長度,也就是規模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