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不說理論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無法證實,也無法被證偽。我乾脆想一下,
如果我是導演、編劇,或製片人什麼鬼的話,我會怎麼拍?
首先要徹底拋棄悲情,很多人拍台灣片的目的真的就是為了訴苦、告狀,可是台灣人又不
是猶太人,誰會想看台灣人天天抱怨自己多慘多可憐?
其他國家的人會想看猶太人訴苦,除了猶太人掌握話語權,也是因為猶太人的敵人是德國
人,其他國家的人也有共鳴。可是台灣人不管要讓什麼人當反派,其他人真的都無感。讓
國民黨當反派,可能只有中國人會有感;讓日本人當反派,可能有感的國家會多一點,不
過跟中國的抗日片又有什麼差別?
所以日本統治時期之後是不能拍的,再往前就是清朝,拍什麼?拍漳泉搶水、閩粵械鬥嗎
?那用一邊當主角,另一邊反派就上街抗議了,所以這個時期也不能拍。
再往前是鄭氏父子,反清復明,就算學韓國的鳴梁拍海戰史詩,但是台灣是輸的那邊,哪
有人拍自己打輸的樣子給別人看的?而且反清復明算什麼中國文化,還是背景是台灣的中
國戲嘛。
再往前,荷蘭、西班牙,問題是台灣人也沒有出一個摩西來一齣出熱蘭遮城記、出淡水紅
毛城記,難道把安平追想曲影視化,拍台灣女人和荷蘭船醫的愛情故事?台灣版鐵達尼號
?把射後不理美化成愛情史詩。雖然可以但是噁心。
再往前就是只有原住民的時代,看看有沒有什麼歷史故事可以拍,如果沒有的話就拍傳說
故事。但是同樣的問題又來了,如果是兩族戰爭,反派那族一定會不爽,所以最好把族名
虛構化,圖騰服裝文化習俗...等可以借用,但要藝術加工到認不出原本是哪族。
然後各族長得都差不多,這樣觀眾根本認不出來是誰打誰,所以要把各族特色化。例如,
泰X族是紅皮,賽X族是黑皮、魯X族是綠皮、阿X族是藍皮...為了公平,白皮禁用。
再然後是語言,為了國際化,統一說英文。很多人認為追求真實感就一定要還原語言,可
是商業片根本不是這樣玩的,讓觀眾的體驗好是最高指導原則,而且歐美人還是出了名的
不愛看字幕。
前面說的是有反派的拍法,還有一種沒有反派的拍法,就是大河劇的拍法。像台灣拍過的
八田與一就是很好的例子,但可惜這部戲的演員都不是說英文,所以走不出去。
所有演員都說英文還有一個好處,這樣就可以把族群之分模糊掉,如果拍彰泉、閩粵械鬥
的時候都是說英文,那誰能跳出來抗議說自己的族群被醜化?怎麼證明那群說英文的人是
在演你?
像我的話可能就會拍西螺七欠,阿善師開武館帶村民上山打山賊,聽起來就很燃有沒有?
而且歐美人愛看打戲,說不定還能讓歐美人知道不是只有中國功夫,也有台灣功夫。山賊
也是說英文,那就不用在意山賊是閩南人還是客家人。
其實問題中的"台灣文化內容"和"吸引力"是兩回事,像好萊塢電影,有誰在乎過"美國文
化內容的吸引力"?文化是文化,吸引力是吸引力,魔戒是美國文化嗎?星際大戰是美國
文化嗎?復仇者聯盟是美國文化嗎?
吸引力才是核心價值,文化內容只是順帶的。執著文化內容是本末倒置,問題還不如改成
"怎麼在有吸引力的電影裡偷渡一點台灣內容?"。不過台灣人連怎麼拍有吸引力的電影都
有障礙了,想那麼多幹嘛?整天眼高手低,不會走路就想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