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curance (我覺得還可以再搶救一下)
2024-11-01 13:35:49孟子講性善,荀子講性惡
但性善說,跟性惡說
兩者其實沒那麼對立呀
孟子
舉惻隱之心的例子:小孩快掉進井裡了,人第一時間是去抓他
不是為了功利或名聲
主張每個人內心都有善的"種子" (四端)
重要有心培養,就能成善,就能成聖
但他沒有否定人內心的惡
只是比起惡,他更想強調善的成分,讓所有人往這方向努力
這個改變是由內而外的
荀子
他注意到環境的影響太大了
植物是,人也是
變成沒有外在介入,人容易就爛掉
那麼,就需要人為介入來導正
所以要教育,那是由外而內的規範
延伸下去就變成法家:透過制度來管理人,不同則在於變成為君王服務
孟子跟荀子角度不同
但沒那麼對立,着重的點不同罷了
要是兩人碰面,八成還是會吵架就是了
可是沒受過教育的野人真的會第一時間抓掉下去的小孩嗎?
他們生卒年好像有段期間重合,沒想到沒見過面都有動物把孤兒抓回族群中照顧的故事了,我覺得還是要看個性吧
作者:
curance (我覺得還可以再搶救一下)
2024-11-01 13:47:00孟子嘴炮大王,我看好兩人碰面之後打架但看起來是真沒碰面過
我是覺得長到有思考跟行為年紀的時候 環境給的已經大於天性了 性善只是那個人有被教育成那樣而已
記得有看過野生的猴子 救過其他物種小孩或是野生猴子玩死其他物種小孩
作者:
sasadog (派派我老婆)
2024-11-01 13:54:00孟子超嘴 就算跟他同個立場還是有機會吵吧==
作者:
probsk (紅墨水)
2024-11-01 14:01:00行善作惡都只是生存手段 就像哺乳動物演化出催產素一樣 善行的目的還是為了確保族群的生存
作者:
znck (風月)
2024-11-01 14:10:00仗義每多屠狗輩 負心多是讀書人 救不救人跟教育關聯是?
作者:
Irenicus (Jon Irenicus)
2024-11-01 14:11:00本質還不都是為了確保個體或群體的生存看你站隊哪邊講善惡阿
作者: zsrd5566 2024-11-01 14:16:00
孟子裡面你要先被當人看,很多都是直接定義非人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
作者:
probsk (紅墨水)
2024-11-01 14:25:00人類是有極限的
性惡說其實更偏向本性說,人的本性本來就既善又餓既黑又白吧
作者:
deathy (Diva)
2024-11-01 14:30:00不用這麼認真回那個雲破防仔
作者:
tt1034 (我爪天下第一)
2024-11-01 15:11:00為啥要回那個廢文啦wwww
作者: jl50491 (那個章) 2024-11-01 16:07:00
本性會隨時代與環境變化 最有利的基因才會傳承下去 所以重點是有利益與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