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Yokot0813 (yokot0813)》之銘言:
: 如題啦
: 感覺國內跟對岸對音速小子這IP的熱度遠不如任天堂旗下的大部分IP
: 說實在,電影系列出來之前
: 聽到音速小子主要都是來自大亂鬥論壇裡面(因為玩家在罵這角色是無腦角
: 只是稍微去了解一下發現這ip從90年代就被世嘉當成對標老馬的ip在經營
: 然後雖然熱度聲勢看起來沒有到很高但每次有新作銷量都很不錯,像是電影版
: 的票房三部都很好
: 能問一下這IP的主要客群是在哪裡
簡單來講古一下音速小子的歷史。
文章稍長,同時有含一些個人看法在內
有些是來自當時看電玩雜誌的資訊與記憶,配合網路資訊,如有錯誤還請見諒與指正。謝謝
音速小子最初的誕生。
是”北美SEGA”為了自家16位元主機“Mega Drive”(美國名為Genesis),希望當時自家
最新主機上也有一款和老任當家王牌&吉祥物的“瑪利歐兄弟”對抗;並能受到玩家喜愛
的專屬遊戲。
所以日本SEGA為了此事,找了大島直人、中裕司等人來設計開發。
要先打敗你的敵人,首先就要徹底了對手的一切。
中裕司也是如此,他認真地玩過瑪利歐兄弟後,發覺它的完成度已經非常高,如果作相同
或類似的遊戲,就會被玩家認為是瑪利歐抄襲版。
於是決定利用Mega Drive當時才有高速繪圖性能
,作出一款帶有”速度感”的遊戲,也就是音速小子一代。
音速小子除了帶有對抗老任的瑪利歐使命外,同時也是SEGA對自家主機(MD、GG、大型機
台、SS、DC)展現性能的遊戲
(類似薩爾達傳說是任天堂技術的展示)
那時期的SEGA為了對抗任天堂,除了瘋狂打廣告外;並在北美地區販售時,讓MD綁了初代
音速小子的同捆版,售價是149美元。
當時任天堂綁了瑪利歐世界的超級任天堂同捆機,售價則是199美元。
(某方面來說音速小子在亞洲知名度之所以不如歐美,因為當時SEGA認知到在日本跟任天
堂拼知名度比不過,乾脆先集中火力在北美闖出一片天,這才導致的。)
在廣告宣傳+售價差距下+初代音速小子的新鮮速度感下,確實讓SEGA成功地1991年在北美
贏過任天堂。
藉著主機同捆版,初代音速小子總共賣出了1500萬套左右。
可以說初代音速小子確實在歐美玩家心中留下了記憶;而於1992年接續出在MD的音速小子
二代,也賣出了不菲的成績,全世界共銷售603萬套。
但後續在1994年發售MD的音速小子3代,記錄上只賣了176萬套。
而同年10月,在MD上推出索尼克&納克魯斯,總銷量是182萬套。
這期間92年-94年也有出SEGA掌機“Game gear”跟大型機台版的音速小子,還有不同玩法
的音速小子,但累積銷量多半在一百~二百萬套之間,沒有成功延續一代與二代的銷售成
績。
當時的SEGA雖然很認真在推Sonic,無奈Sonic的銷量就是卡死在那邊。
最初目標是要和老任的瑪利歐平起平坐,就某方面來說算是成功了。
MD的音速小子三個系列作(1、2、3代)合計總銷量超過了超任的瑪利歐世界
(超任的瑪利歐世界單一作賣了2061萬套)
之後首度全3D化出在Dreamcast (DC主機)上的音速小子大冒險算是取得好成績,全世界
總銷量在242萬套左右。
但此時的SEGA已經被SONY的PS2在後面追殺中,於是在DC停產前發售的音速小子大冒險2,
網路查詢到銷量是僅賣出了一百萬套左右。
(不過後續移植版的銷量取回了它該有的評價)
而後續轉為軟體商的SEGA,就開始把先前自家平台上的Sonic系列,移植上各平台。
同時也開發新系列的Sonic到各家主機上,但總銷量多是維持在一百~三百萬套。幾款
評價較高的總銷量甚至有到達四百萬套以上。
以銷量成績而言,Sonic系列是有持續在百萬套俱樂部裡;但以一個當年SEGA寄予厚望,
希望能夠和任天堂的瑪利歐抗衡的作品來說,結果可能就差強人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