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orcazodiac (沙琴)》之銘言:
: 很多人好像都覺得問題出在績效不好,所以才有不滿
: 但就目前來看哪怕拿補助成效很好的也會有很多人不爽
: 比如那個拿16800元/2補助的作者
: 根據他自述一年出一本,收入18萬
: 以賣出一本作者拿20元來估計,再考量可能存在的其他接案之類的收入
: 完全可以推測出他的作品每卷銷量能有數千
: 這個銷量就算跟進口作品比也已經算"不錯"的等級
: 他這個系列能出到1x集也是個很好的佐證,銷量不好通常三集內就砍了
: 至於具體是三、五千還是七、八千那除了相關人士應該就不好細估了
: 而這個案例,依舊有很多人批評沒道理拿大家的稅金補助他的夢想
: 實際上這種說法也不是沒有道理
: 哪怕他非常勤勞,提升三倍工作量(考量到絕對請不起助手,這工作量應該很肝)
: 年收入直接*3,年入54萬元依然遠低於台灣的受雇者平均收入
: 一個具有高技術門檻、需要創新能力、收入狀況非常不穩定、可能還高工時的工作
: 哪怕你做成功了,每部作品都能賣上幾千本,收入依然會低於平均
: 而死在底下,畫了很多年還出不了版,或是每次出版都光速腰斬的無名漫畫家恐怕更多
: 稍微計量一下就知道,假如目的是為了錢、為了提供工作崗位
: 投錢在漫畫產業是極其錯誤的決策
: 現實是除了日本和美國,絕大多數國家漫畫產業也不怎麼樣,哪怕韓國也是
: 假如是為了錢,那這就只是個民代們為了討好宅男而出的政策罷了
我認為問題出在一定要台灣人買單上
拿獨立遊戲來說 應該很少需要營利的只做台灣市場
steam上架至少都要有英文版
台灣小黃油享譽國際也是都在做國際市場
忘記在哪裡看到有句話很有道理
要台灣人買單很簡單 從國外紅回台灣之後台灣人自然會買單
如果漫畫有本事做到在日本連載 台灣人自然就會買單
不過也不是全都如此
比較正向的例子是棒球
雖然台灣有本事的都旅外
可是中職有做起來
所以會有12強開花結果
台灣漫畫要做到這個地步真的太難了
台灣還沒有個天梯環境給你上場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