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秋] 聽說你們要結婚!? 10 玉川上水 / 塔摩利 [多圖]

作者: avans (阿緯)   2025-02-08 19:11:54
在前一回有寫第05話的劇中節目
阿蘇 / 塔摩利 #1ddu11n9 (C_Chat)
這次要寫的是第10話的劇中節目
玉川上水 / 塔摩利
在此之前先紀錄下主角們今天在羽村市的約會景點(X)玉川水道巡禮(O):
羽村/はむら
https://i.imgur.com/QTuLcud.png
網站上看到的日本人心得w
https://i.imgur.com/XJ8tekZ.png
非常重要的提示(請穿好走路的鞋子)
https://i.imgur.com/O2eWYT1.png
正當男主與觀眾疑惑時,老婆大人回答了
https://i.imgur.com/KtLjJcu.png
https://i.imgur.com/ostSFKB.png
https://i.imgur.com/2w6pqTK.png
https://i.imgur.com/HmODKzh.png
https://i.imgur.com/4sUv8Mz.png
本次的ボチコモリ節目實際上為
2021/11/06 ブラタモリ 第四期189
江戸の水~江戸の水が東京を潤す?~
https://i.imgur.com/QvuT7Wt.png
https://i.imgur.com/oMfmoX4.png
此雕像是玉川兄弟,待會也會介紹到
https://i.imgur.com/JU43z8O.png
底下是主角們本日在羽村市的
約會景點(X)玉川水道巡禮(O):
第一個景點:起點 羽村取水堰(投渡堰)
https://maps.app.goo.gl/gWp3WsYdqrF9CUpW6
第二個景點:玉川上水與立川崖線交會處
原文應該為立川崖線,待會也會介紹到
https://i.imgur.com/koorc0w.png
地圖上較粗的藍色河道是多摩川,在右下側有個細小水道是玉川上水
https://i.imgur.com/UnwX4r1.png
https://i.imgur.com/LqNRf1n.png
https://i.imgur.com/dBx3i8m.png
https://maps.app.goo.gl/GRFrFkZJofvWeWH36
第三個景點:多摩川緑地福生加美上水公園
https://i.imgur.com/gWNoQkf.png
https://i.imgur.com/PmGV3cJ.png
(這邊男主可愛w)
https://i.imgur.com/Iw7EQLF.png
玉川上水 幸せの鐘
https://maps.app.goo.gl/Fn3DswpSd8W9x6E47
第?景點:吃能量棒午餐
日本人好像以カロリーメイト這牌子稱之
不過地圖位置我找不到xd
https://i.imgur.com/ogdcG8K.png
情人眼裡出美食
https://i.imgur.com/rT10A6k.png
第四個景點:玉川上水駅
https://i.imgur.com/ojNYPjB.png
https://maps.app.goo.gl/bnseAnXwbj1sE6oAA
第五個景點:小平監視所
https://i.imgur.com/0XcXNi4.png
https://i.imgur.com/4V6ZA1k.png
https://maps.app.goo.gl/gpaq2dXUgRvfPBrC7
第五個景點:終點 甦る水の滝
https://i.imgur.com/Ki18V3R.png
https://i.imgur.com/f3n0Ujz.png
https://i.imgur.com/9JoIfPE.png
https://i.imgur.com/tNyiITq.png
https://maps.app.goo.gl/whvH6tjoyqQ7uPm59
今日巡禮走約13公里
https://i.imgur.com/lIEejzQ.png
https://maps.app.goo.gl/p4JMmKxFS7hrTVzs8
___________
底下有興趣再看吧,擷取第10話中提到節目的撥出內容
2021/11/06 ブラタモリ 第四期189
江戸の水~江戸の水が東京を潤す?~
說明內容為台詞經由Chat翻譯
___________
本集的主題為:江戶的水滋潤著東京?
也就是說,江戶時代的水現在仍在滋潤東京嗎?
https://i.imgur.com/DOAZ82b.png
https://i.imgur.com/Dr2tyBx.png
https://i.imgur.com/VawxOQu.png
玉川上水——江戶時代初期建造的人工水道,
為發展中的城下町解決了水資源短缺的問題。
總長達150公里的地下供水網絡,
江戶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水道城市之一。
https://i.imgur.com/tPrslc9.png
https://i.imgur.com/hI6bDkx.png
https://i.imgur.com/k1kwwc8.png
https://i.imgur.com/PHhTojY.png
https://i.imgur.com/Jk7rQ86.png
其水源來自多摩川上游,至今仍為東京都中心區域供水。
這條水道的長度約為40公里(43公里)。
https://i.imgur.com/0YHosDM.png
https://i.imgur.com/PGpruG7.png
江戶城的東側在有人居住之前,其實原本是大海。
後來這片區域經過填海造地,才逐漸發展成為城下町。
然而由於原本是海域,這片土地的地下水含有大量鹽分,
因此即使挖掘井水,也只能取到帶有鹹味的水。
此外,附近流經的河川常有船隻往來,導致水質受到污染,難以直接利用。
https://i.imgur.com/evsAZ6g.png
https://i.imgur.com/hjliOBX.png
https://i.imgur.com/7ll2CiS.png
這裡是東京都羽村市的羽村取水堰。
遠處箭頭所示之處便是多摩川。
多摩川的水從這裡流入玉川上水,
經過長達43公里的旅程,最終將水送往江戶。
https://i.imgur.com/2CJ75K1.png
https://i.imgur.com/Rogt25f.png
https://i.imgur.com/7xtGHIG.png
https://i.imgur.com/cHGfcb3.png
羽村取水堰
羽村取水堰由投渡堰(固定堰)、魚道,以及引水的第一水門組成。
https://i.imgur.com/68w21Wt.png
1. 投渡堰
投渡堰是在河流的垂直方向上架設鋼製橫樑,並在其上斜靠杉木圓木,然後依次堆疊「
そだ」(綁成束的帶葉樹枝)、蓆草、砂礫等材料來構築堰壩。
當多摩川水位上升至一定高度時,會將橫樑吊起,以解除堰壩,讓水順利流通。
https://i.imgur.com/thTKZLM.png
https://i.imgur.com/dvgyofa.png
2. 取水口(第一水門)
羽村取水堰共有17個水門,其中下游側的5個水門建於明治33年(1900年),上游側的12
個水門則完成於大正13年(1924年)。
下游側水門採磚造結構。上游側水門則是花崗岩表面、內部則以混凝土建造。
https://i.imgur.com/hwoknUZ.jpeg
玉川上水羽村堰圖片來源:
https://higashiyamato.net/higashiyamatonorekishi/3806
全長43公里的玉川上水蘊含著各種巧妙設計,
自江戶時代以來幾乎未曾改變其原貌。
玉川上水這項大工程究竟是如何完成的?
當時的施工記錄已無存,
現存的《上水記》則是玉川上水完工140年後的記錄。
https://i.imgur.com/nXxXWkv.png
https://i.imgur.com/Wba7MRC.png
https://i.imgur.com/SPKsZDp.png
https://i.imgur.com/kfbXZ48.png
https://i.imgur.com/S4E51n4.png
從標高126公尺的羽村取水堰引水後,水流首先越過武藏野台地的最高部分(尾根),
進入標高100公尺的區域。
接著,順著台地的地形線(尾根筋),讓水以緩緩下降的方式自然流入江戶的四谷。
整條水道充分利用地形的高低落差,讓水不靠人工動力,自然流向城內。
尾根(おね):
指的是山或台地上最高的部分,就像山脊一樣,是地勢最高且連綿的區域。
尾根筋(おねすじ):
指的是沿著尾根的走向延伸的地形線,也可以理解為沿著山脊或高地的水流路線。
https://i.imgur.com/6HgbgOC.png
從地勢圖看到水道從羽村出發後
水像是從低處流向高處,這是怎麼做到的呢?
當時的人們是如何克服這種高低落差的呢?
https://i.imgur.com/yOmW4OZ.png
請現場中繼從羽村取水堰移動至下游1公里的福生市
https://i.imgur.com/X1EgrFv.png
https://i.imgur.com/36rgSLG.png
旁邊流淌的正是玉川上水
從地表到玉川上水的水面,距離相當接近,
請記住這一帶的高度,
這對於後續的水流走向將是一個重要的參考點。
https://i.imgur.com/DEwFCiH.png
請攝影師照向前方人行道的景象
發現地勢升高了,變成一條坡道
這段高起的地形是什麼呢?
https://i.imgur.com/gxDeSgK.png
這就是河階(段丘),
由多摩川長年沖刷、堆積而形成的河岸段丘!
https://i.imgur.com/tzYaT9j.png
https://i.imgur.com/KrgcbFe.png
河岸段丘是指這種沿著河流逐漸上升、呈階梯狀的地形。
它是由河流長期侵蝕和沉積作用形成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河流不斷改變流向,造成這些階段狀的高低起伏。
https://i.imgur.com/0CzkUKT.png
https://i.imgur.com/gGyAybN.png
這是先前提到的多摩川周邊的地形,
而先前我們中継的地點,就位於這一帶,
距離我們要跨越的河岸段丘還有一點距離。
接下來,我們將探討一下,
古人是如何巧妙地設計水路,
讓水能夠順利通過這河階(段丘)的。
https://i.imgur.com/BGEcIyh.png
請現場中継繼續往前走200公尺左右到福生新堀橋(しんぼりはし)
https://i.imgur.com/rYyI5qO.png
https://maps.app.goo.gl/w6BKNTBvm2PTEe8M6
水流好深!
雖然只走200公尺左右,但這裡水流與地面的深度相當驚人。
為了讓水能夠越過段丘,
這裡必須挖得這麼深,才能順利通過。
https://i.imgur.com/aOUeYcp.png
https://i.imgur.com/9ZLXQVo.png
然而,當我們繼續往前走約550公尺左右時…
不知不覺間,水面和地面又變得接近了。
https://i.imgur.com/DBI8ZSe.png
https://maps.app.goo.gl/CWrpFY5WJaHqgtyv7
為什麼會這樣呢?
https://i.imgur.com/vMCpZJq.png
到底是怎麼讓水流越過段丘的呢?
https://i.imgur.com/tizdT65.png
其實,這一帶的河岸段丘有些傾斜。
當我們要讓水通過這裡時,起初必須挖得很深,以克服段丘的高度差。
不過,隨著段丘的傾斜,後續挖掘的深度逐漸減少,
這樣就能根據地形逐步調整,減少挖掘量。
https://i.imgur.com/f96Ed6c.png
可以說,這是一個精妙的地形利用,根據段丘的傾斜角度巧妙引導玉川上水。
https://i.imgur.com/leLwsbL.png
跨越了這些高低起伏後,水道繼續沿著直線前進,
其實,這裡正好位於立川斷層的所在,這段水道也成功跨越了這條斷層。
https://i.imgur.com/HyCt4Dc.png
成功越過段丘後,水道正好達到了最高部分(尾根)。
當水流越過三段水後,正面遇到了斷層,這是一段相當艱難的旅程。
https://i.imgur.com/mKtoWiQ.png
https://i.imgur.com/EmapXqQ.png
但在這短短的距離內,所有的設計都充分考慮了地形。
通過粗略計算,水流能夠以每100公尺下降僅2公分的微小坡度穩定流動。
這顯示出江戸時代玉川上水的建設者們對地形的深刻理解,
他們確實是從地形的細節來規劃每一段水道。
不禁讓人想像,那時的工程人員或許是相當的地形迷吧!
https://i.imgur.com/lTWTPvq.png
https://i.imgur.com/nRpn2Yk.png
立川斷層/立川崖線
斷層迫使玉川上水迂迴
地圖中央的玉川上水在這一帶出現大幅蛇行,據說是為了避開立川斷層形成的隆起地形而
施工的。
https://i.imgur.com/koorc0w.png
https://i.imgur.com/9hgOs05.png
https://i.imgur.com/CKgtDUk.png
圖片來源:
https://higashiyamato.net/higashiyamatonorekishi/2568
東西向橫跨的鐵路是西武拜島線,與鐵路平行流動的玉川上水,在武藏砂川站東側突然改
變流向,向東南流去。怎麼看都覺得不自然。
https://ameblo.jp/kazu4619tama/entry-12572470303.html
據說,玉川上水在短短8個月內就完成了。
要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完成全長43公里的大工程,
如果沒有精確的測量和周密的計劃,是無法實現的。
那麼,到底是誰設計了這條水道的路線呢?
https://i.imgur.com/PktX5rC.png
https://i.imgur.com/FHIf5yd.png
https://i.imgur.com/pOWoSzd.png
玉川兄弟
https://i.imgur.com/9XntFOo.png
他們的出色表現得到了認可,因此,幕府賦予了他們玉川的名字。
如果這對兄弟負責了整個工程的指揮,那麼他們必定掌握了跨越段丘的技術、
發現尾根位置的方法、以及精確的測量技術等所有關鍵技能。
這一切都顯示出他們的非凡能力,所以這也是一個謎,他們到底是怎麼做到的呢?
https://i.imgur.com/vpf92Ua.png
https://i.imgur.com/jwPCRH9.png
負責玉川上水的人物,最先被提及的就是玉川兄弟。
然而,這兩人似乎並不是土木工程的專家,有一種說法認為他們只是普通的町人,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他們來自當地的羽村。
實際上,關於他們的真實身份,至今並沒有確定的記錄。
這也成為了歷史中的一個謎團。
https://i.imgur.com/AUslGt1.png
這些是普通的町人或來自羽村的地方人,
他們怎麼能如此精確地理解這麼複雜的地形呢?確實是個謎。
要在這樣的地形上完成如此緻密的計劃,確實不是輕易能做到的吧。
幾乎無法想像,這樣的工程會是由普通人來完成的。
https://i.imgur.com/aorT3Aw.png
這對玉川兄弟是否親自參與了工程呢?
很可能,所謂的玉川兄弟其實是負責組織人員、處理實務的工地現場監督。
他們的角色應該是專注於工程的執行和現場管理。
而令人驚訝的是,這對兄弟竟然有銅像矗立!
這在大規模工程的現場監督中是相當罕見的,
通常只有重大工程的設計師或創始人才會受到如此榮譽。
這也真是很特別,現場監督居然在事後如此受到尊重,
甚至在多年後成為焦點,並且立下了銅像。
https://i.imgur.com/uWci0Xd.png
如果說玉川兄弟並非親自識別地形,那麼,究竟是誰設計了玉川上水的路線呢?
其實,我們在這裡發現了一些關於工程的記錄,值得注意。
這段記錄出自通稱「徳川實紀」,它是江戶時代後期編纂的幕府官方記錄。
在這些記錄中,有一段這樣的描述:
關東郡代的 伊奈半十郎忠治 被任命為 玉川水道奉行。
關東郡代 伊奈半十郎忠治は 玉川水道奉行を 命ぜらる。
https://i.imgur.com/kjG2vBd.png
https://i.imgur.com/dDRScu4.png
作者: WiLLSTW (WiLLS)   2025-02-08 19:40:00
作者: dennis2030 (綠豆)   2025-02-08 20:23:00
這篇也太優質了吧,推推
作者: Qorqios (詩人Q)   2025-02-08 21:02:00
!
作者: LUDWIN (暑假已經過完了)   2025-02-08 21:18: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