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管/社會組畢業生的競爭力

作者: chaanghwant (很久沒打逼)   2016-12-03 17:28:46
身為一個學測的準考生,又是教育工作者,希望試著反思大學商管教育,甚至擴大範圍到
台灣的社會組畢業生究竟具備甚麼樣的核心競爭力,做一些粗淺的整理。
這是一個社會組學生在學或者剛開始求職時常見的壓力來源。我在數學系修課的時候,一
起修高等微積分的有電資理工學院各系的書卷獎得主,對於課堂上的理解與即時回應能力
我估計自己遠遠不及他們。某天回家之後我在自己的批兔個版大嘆將來拿甚麼與人拚。
吾友當時在華碩當科技新貴翹腳領股票,安慰我說:時間花在哪成就就在哪。我後來工作
幾年之後才懂,把課堂與學業表現等同於工作能力與成果的展現有多麼荒謬。從前三國戰
略遊戲甚多,人人愛當關羽張飛趙雲等武將,或是智足多謀的諸葛亮周瑜司馬懿,但漢室
正統是草鞋劉備,結束三國時代的是詩人曹丕啊!身為一個(商業)領袖不在於你精通程式
設計或醫術高明,在於知人善任、對客戶對股東有交代、具備永續經營的策略思維。社會
組學生理應對於文化底蘊、群我關係、議題設定、溝通斡旋等能力有較高的敏感度或較多
的訓練,而後才能真正凝聚團隊共識,達成卓越的願景。
我同意大學商管教育所需的先備知識不多,進入門檻不高,但這並無損於所謂的核心競爭
力。理工科系若想要進來競爭,個人覺得跟砍掉重練並沒有太大的差別,大學文憑的效用
大部分仰賴系友帶來的外部性,簡單講就是先看血統再看能力。企業過往對特定科系有好
的印象,自然就會樂於招募該系的畢業生,也因此每位系友都應當努力為自己所代表的品
牌(系所)與職場建立正向關係。
談到大學(商管)教育的改革與演進,接下來五年鐵定是需要徹頭徹尾地翻轉。每位學生在
課堂之外已經能夠透過網路及 #教育科技 取得最新甚至世界一流的知識,課堂之中教授
又能帶給學生甚麼樣的附加價值呢?這是現今大學(商管)教授最大的挑戰。課堂中若沒有
實做、沒有小組討論、沒有引起商業興趣、沒有思維邏輯的挑戰與啟發,不再會有學生願
意走進沉悶的課堂,浪費自己的人生。以實用性的度,若只是追逐"有用"的知識,大一覺
得有用到了大三很可能就過時了;建議大學理當培養適用範圍更廣的理論架構知識,並練
習在生活中實際應用。這些內功會在人生旅途上的不同時間點幫助你做最關鍵的決定。
追根究柢,或許我們一開始就問錯了問題。大學教育到底要培養甚麼樣的核心競爭力?自
我探索、Learn how to learn,或許更是一輩子受用的寶物。透過大量地思索辨證,密集
地與同儕交流互動,找到幾位亦師亦友的mentors,都會讓整個大學生活成為此生的養分
。 競爭力 其實是優勝劣敗的台灣教育遺毒;六年的國高中生涯,僅磨練了學生的鬥志
與好勝心。常常以為別人想要進來跟自己競爭,其實到最後往往都是自己想太多(誤)。
週末夜晚前的小分享,謝謝收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