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猶豫] 31歲,公務員做得痛苦

作者: tptt (踢批踢踢)   2017-08-09 15:02:03
每次看到這種人生沒吃過真的苦 只是生活過太爽
無病呻吟的 就要來震撼教育定一下才行
以下 不是對單一人 是對所有相關問題的人說
人類歷史 藝術都是吃飽喝足的人才會想去作
不然生存都來不及 那會想去搞怪弄新東西
到了現代 幾乎也是有家庭支援背景才能碰藝術領域
若有技術有能力 有強烈表現慾 窮的要死也要創作的真正藝術家
創新者自己都會去作 旁人拉也沒用 根本不會來問
會問的都只是一般"藝術愛好者"而已 而且是連"藝術行政"都幹不了的人
沉浸藝術美好高貴典雅有氣質 好似生活瑣事都無關重要 當然爽呀
說好聽叫研究 實際根本是看人家怎作 然後自己又不用作
誰都想從事開心無壓力又有高檔價值 最好還不用管錢 不用面對現實
不用厚臉皮在社會弱肉強食跟人爭 撕破道德假面具敢搶敢要
看各人抗壓性強不強 有沒跨越這道心靈關卡 或運氣好不好遇到
去公家還是上班文員 已經是這類藝術邊緣人的極限
只為滿足家庭期待 還不定要賺錢 是要個表面職業 好入社會運作機制
看像一般人按照俗世規範 日後成家立業能夠傳承下一代
想跳出世間框架卻又不敢 這種藝術邊緣人太多太多了
會想著 明明接觸到藝術 那些最高階藝術家 他們能跳離人生常軌
但自己卻困在某個小區塊 想走又走不了 比較下 越想越鬱卒
可實際生活又有吃有喝沒問題 甚至幾十歲人還住父母家被養著爽歪歪
學識與物質兩樣都有資源 卻與現實應用不成比率的落差導致心病
極端舉例 當你有足夠智慧 又有100億元要花 面臨應用卻不知怎作好
空有一身功夫 又有盾牌盔甲 找不到敵人 或也不敢真上戰場與敵人打
那你他媽的學一堆東西幹啥!
只在後方幕僚帳篷點指兵兵自尋煩惱 不肯面對第一線困難危險
更壞是還有人把資源權位抓在手上 不給前線別人用
這段說遠了 但有人能聽懂意思就好
政府單位就是一群想輕鬆得到權勢利益舒爽的人待 千里為官只為財
公家階級明顯 至少是明擺好應付 私家潛規則更混亂難言
保守穩定是公家機關模式 創新突破本就不是那區域
性別壓迫是哪裡都有 民間社會追求利益差別更大更為難
想要藝術創新 卻又面對保守體制 明白心裡產生落差原因了吧
跳舞學畫跟爬山海釣興趣一樣 也就普通釋放壓力的挑藝術宣洩
公務員很多下班就去社區大學或補習上課 但沒學位壓力
只是排除日常上班無聊困頓 找個心靈寄託或是交新朋友
這樣知道你所煩惱的跟一般人沒兩樣了吧
差別在說自己憂鬱程度 也是常見的"林黛玉症候群"
好無奈 好悲哀 好傷心 沒人關心我 沒人真的懂我
我這麼慘 還辛苦在世間生活 誰能憐我多嬌柔
這種自怨自哀 尤其在藝術區域女人感性的M屬性情結
現實有辦法改 實際面對又不願意改 因為改了 就不林黛玉 就不淒美了
於是繼續哀怨 像一些受家暴婦女一樣 有機會也不願意離開施暴對象
其實是自己體質喜歡受虐這不好明說的事
對外又要講是為孩子父母完整家的表面幹話
有人就是有"慘才是美"的價值觀 被打也爽 你說能怎辦
知道為啥有人會去第三世界國家當慈善義工 無國界醫生 NGO志工
正義 道德 成就感 世界大同 助人為快樂之本?
很多人只是對所處原生環境不滿 換一個地方生活 找看新方向而已
國外遊學 打工度假 短暫旅行 跟找正業外兼差發展或運動興趣一樣道理
現代文明心病 除基因缺陷 多半是跟人比較出來的
環境高 我達不到 要求多 我作不好 別人好 我好不了
解決方式就是 找一個更慘地方去跟人比較 你心病馬上就好了
買個單程機票3萬 海地 烏干達 衣索比亞 這些都有台灣人在當地幫忙
戰亂 飢荒 一堆冷門病都有人能活 還有人去 表示有路走
比起無聊心病 那裏民眾還有更嚴重生死問題 馬上面對 心病都不算啥
認真想 是不是平常過太爽 所以才把憂鬱當回事 其實都小事 這叫憂鬱爽
要是覺得去那助人志工極端作不到
好一些的東南亞或中南美洲也有台灣農技團
你就去那體力勞動 種菜栽果 養雞鴨牛 蓋房架橋搭水壩
每天流汗健康 沒空胡思亂想 很快身理也影響心理 兩邊都更好了
別認為出外苦 因為有好處 所以有人去 不然去那的人都傻了喔
那裏一直都缺人 還有高薪 還能學技術 還能學一技之長
有正當理由出去 不用跟不爽的家人同住 不是正合你意
不然說穿跟父母住 其實就是為在家方便 有水電有吃喝的佔便宜
有拿又抱怨是怎樣 改變人生作不作就是一念之間
跟周遭比較出的心病憂鬱 根本就平常日子過太好 還不想吃苦的爽人煩惱
今天有能一勞永逸解決之道 卻不願改換 寧願繼續憂鬱爽 是要怪誰
不然你至少搬出家自居獨立吧
最後再來說核心關鍵是東方華人文化不太啟齒的"性"問題
直接說穿探討很多人壓力根源都是來自性不滿足
就是"慾求不滿" 尤其30歲女性到身理成熟期 相當15歲男性的高峰
女性因為面子社會期待等壓力消退 要性滿足自然比年輕更越來越外放
但追不到性又不好講的苦 身理也影響心理 就在心理堆積成無形壓力心病
表現連週遭人都看得出 就是性不滿足問題 旁人又不好說 不然變性騷擾
自慰又搔不到癢的不爽 導致壓力又更大 不是轉移焦點到家庭工作能排除
解決就是找個男人吧 沒有第二個方法 這說夠不夠白
至於結婚這檔事 現實世界很多人是為經濟飯票 找個老伴過晚年
兩人互助一起方便生活 才不是為了愛情 都是現實壓力下的妥協
要說是愛也可以 安慰自己接受對方也是一種解讀
簡單總結 想作超乎常人的藝術或任何領域 大家面臨選擇都類似
到一定年紀發現自己不是這塊料作不到 考慮步入尋常社會軌道
又有身理心理家庭金錢等問題 感覺走投無路
是歸結到心無定見 沒有強烈企圖心願意出外放手一博
但又依戀既有家庭資源舒適環境 想著兩邊都要好 又怕兩邊都沒有
不甘心人生叉路徬徨 誰都這樣過來的
這時就需要像我這種說的直接非惡意批評 當頭棒喝敲一下驚醒
只是有沒敲準 就不好說了
希望不只提問的人 是所有人能想一下
自己人生真心要的是什麼?
然後努力追求 大家心想事成
※ 引述《foxlin (pardon moi)》之銘言:
: 大學英語系,對英文興趣普通,加上工作後沒加強,已退化許多。
: 但工作被派去上英文課時,發現還是比其他人好。
: 至少聽英文沒問題。
: 又因為非美術系,沒有術科能力,但對美術很有興趣,讀美術史研究所。
: 那是最快樂的時間,寫論文也不覺得辛苦。
: 畢業後考文化行政公務員考試,主要為了薪水。
: 因為沒有美術、設計能力,只能做行政,而坊間藝術行政薪資福利偏低。
: 臺灣主要的藝文資源還是在政府,除了幾間比較大的私人基金會。
: 5年內任職公務員3年,中間有辭職再考。
: 其實第一次任職時,就感到相當不適,但還是撐了一年。
: 大二開始因為憂鬱症就醫,研究所時有停藥。
: 開始工作後又回去找醫生拿藥,到現在。
: 對於公務員工作失望,主管通常自我感覺良好,不太接受建議,也不少人情緒化。
: 當我提出優於長官的建議,或比較合理的作法,長官因為感到沒面子而對我發怒。
: 有男主管會性騷擾,後來有盡量離他很遠。
: 好些人沈浸在自己的小世界裡,認為抗爭、創新是不好的,他們喜歡安定、保守。
: 父母期望我當公務員,這也是讓我難以離開的原因。
: 不想和家裡衝突。
: 從小當乖孩子,就是錯誤的開始,但也不是孩子了。
: 一直在過不是自己的生活。
: 這條路一直走,發現情緒狀態越來越差。
: 父母除了帶我去拿藥,他們不太接受憂鬱症。
: 很勉強地在上班時正常,下班後才顯露比較差的狀態。
: 工作表現比多數人好、效率高。
: 不過公家單位,效率不太管用。
: 從前想過繼續讀書,但隨著少子化,
: 以及藝術領域學術工作機會少,且年紀已經31,就沒這打算。
: 之前投過台南美術館的缺(非公職),沒上。
: 有時候和別人談起工作、生活、理想,其實相當難過。
: 今年才過一半多,我的休假已經請完了。
: 有時是情緒假,只是不能說。
: 也有想過留職停薪,是否休息就會好些了?
: 不過不可能拿憂鬱症去申請,頂多再去看其他科的醫生,看誰可以給我證明。
: 但更縈繞心頭的是,公職這條路,還要繼續走嗎?
: 別說對於憂鬱症,我什麼都沒做。
: 下班後有參加市公所的跳舞課程,有在畫室學畫,
: 也參加教會小組,努力讓自己心情好些。
: 但不時的,感到目前的日子,過得不好。
: 父母說:『你做其他工作,會比較好嗎?』
: 可繼續做下去,會比較好嗎?
: 有個醫生說,信念、家庭、健康、工作、朋友這5個面向,
: 通常不會全部都OK。
: 當其中一個不太好,而另一個部分有力量,
: 可以平衡整體生活滿意度,讓人繼續走下去。
: 我和父母關係沒到好,他們有提供基本的經濟,
: 但情感上缺乏,也不太有溝通。
: 通常住家裡時,我的情緒就會在較差的狀態。
: 我未婚也沒有對象約6年,雖希望有人支持,
: 但並不把婚姻當成解決方法。
: 過日子的另一段時間,就是工作了。
: 會希望工作可以成為支持,而不要是另一個拖累。
: 但不知是否是個奢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