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r1i545we (空姐我喜歡)》之銘言:
: 讀完大學 然後現在做的工作只要高中就能做的
: 還要背學貸
: 早知道高中畢業就好了
: 高中畢業隨便當個作業員賺四年都比讀大學浪費四年時間金錢好
: 我知道理工科有讀大學有差啦
: 畢業科技業很多都要大學甚至碩士才能進去
: 可是像我這種商科就感覺沒差
: 而且我看我以前同學 很多也是讀完大學後自己開店的 不然就是接家裡工作 感覺有無大
: 學學歷根本沒差?
: 回想起高中時很多老師還說讀設計科系最有前途 騙一堆人去讀設計科系
: 台灣明明就是設計沙漠 以代工業為主
: 隨便讀個化工科系都比設計科系有用
: 真不曉得那些老師怎麼講得出那些鬼話?
老王賣瓜,沒聽過嗎?
只有我這種人會在網路上批判以前讀過的系不好,
或是高中板有人批台大政治系是不是過譽了,
老師們怎麼可能拿石頭砸自已的腳,
衣食來源是不可被撼動的。
: 而且現在也很多人說什麼至少怎樣劈裡啪啦的也該有個大學學歷
: 但現實就是不是讀主流科系或沒背景
: 就算國立的 讀出來也是不知道要幹嘛
: 大家會後悔讀大學嗎?
失敗者只會把自已的失敗怪罪在體制上而已。
在大學還沒有廣設的2千年以前,
我就聽到一些成績差不會讀書的長輩說
要是我有唸大學就好了,
但是到了現今大學廣設的時代裡,
他們的小孩真得有辦法上得了大學了,
照樣也有一群人覺得唸大學沒有用。
怎麼之前大學是好東西?現在就成了爛東西?
那麼同一時期台清交又是什麼?好或是爛?
實際上考得上前端大學的人,
不管大學有沒有變得很多,
或是所謂的少子化,
他們的地位永遠不會受影響,
癥結點在於優秀,稀缺。
所以在學生時期的生涯規劃的唯一選擇就是,
管它教改怎麼改,管你是當了多少年的白老鼠,
理工台清交成,
文組就是台師政,
再其次是四中,
這幾所可以唸,
而沒有其它的選擇了,以後再這麼少子下去搞不好連四中都得去掉了。
而且職業的選擇上為了因應代工島上的先天限制,
當然是理工為佳,電機為首選。
就算台灣政府有財力可以像中東國家那樣子,讓所有的人都免費讀到博士,
也照樣有一堆博士月薪不到3萬,然後在網路上發表後悔讀到博士的感慨。
不管政策怎麼改變,
永遠改變不了物以稀為貴,
只有頂尖的人才有辦法過得好的這種法則。
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逼自已上進而已。
21世紀學歷通膨現象讓現代的學生比起阿公阿罵時代得浪費更多生命和學費去養活
學校裡的那些所謂的教授,
到底那4年或6年裡有沒有學到真本事,而出社會後能否賺大錢只有天知道,
而有的人覺得出社會2年就感覺到:
我的這一生大概就只有這樣子了…
這不是學校的問題,而是自已的學習能力有問題。
唯一確知真得可以物有所值的只有電機醫學等少數科系,
而能夠唸到這些系的本身其實也是一種學習能力上的肯定。
有人會說學生付的學費較其它國家來得低廉,沒有浪費的問題,
,教授薪資由國家來補助的啊!
可是國立大學的經費補助也是由國民的納稅錢轉移過來的,
所以從羊毛出在羊身上的觀點來看,
學校的那些教職員也是有大家付錢所養的,
也因此思考自已的生涯規劃時,
不是說有讀了4年就好了,
反正也是「大學生」。
而是要評估付出的學費、稅金、時間和將來的發展之間,
是否能夠把成本給回收,
其實那些學費算是小事,重點是時間啊!也就是生命,
所以才有男女都怕入錯行的說法!
年輕時沒有考慮清楚,就依所謂的興趣來選職業,
到了30幾歲也許就開始後悔了。
對行、錯行,不是由你個人主觀認定有沒有興趣說得算的,
相形之下,產業的前景發展性和你個人的天份才是佔8成以上的比重。
整個社會就是優勝劣敗法則的顯現,
沒有能力就會被淘汰,
老板其實不怎麼care你有沒有興趣,
而是看你能不能滿足這工作上對於能力的需求。
我常常就在思考自已手頭上會的東西,
是不是有更多的人也會了,
如我想考的日文N1證書,或是其它證照。
對比之下,
社會最底層的就是流浪漢,
他們是連基本的工作能力都沒有,
只會吃喝拉撒睡等生理機能,
很像是個會穿衣的現代猿人,
再其次就是那些領22k沒有特殊專長的人,
只能夠去收銀台或是打掃清潔等工作。
以結果論來看,
這群其次的人就算是有所謂的xx大學的畢業證書,
也沒有什麼多大的用處。
要解決這些人的困境,
唯一的方式就是計畫生育,強制他們不生小孩,
然後給予一些社會福利上面的補助。
讓相對上不優秀的人不被生到這個世界上,
免得在以後一直更趨向於高科技的時代裡無任何工作可以做。
也因此要努力地考上好大學,考對大學,
才不會抱怨讀了大學沒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