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錄自 Oversea_Job 看板 #1TtgN59Y ]
作者: annedoo (安安) 看板: Oversea_Job
標題: [經驗] 新加坡、荷蘭、台灣海內外PM職涯規劃分享
時間: Thu Nov 28 00:35:13 2019
有圖好讀 Medium 版:
https://medium.com/3pm-lab/be-the-pm-for-your-pm-career-f6e0385228b7
作者經驗:
Peter 目前在新加坡 Grab 擔任 Lead Product Manager。
Peter 之前曾在荷蘭 Booking.com、台灣的 iCHEF 和 Gogolook 擔任產品經理,八年的產品經理職涯中,不僅經歷過海內外東西方不同的產品開發思維與職場文化,也碰過各種不同公司階段、不同產業與不同產品面向。
這幾年投身產品經理的人愈來愈多,也有許多談論產品經理職涯的文章,讓人一虧產品經理發展路線與核心能力。然而,當清楚職階發展、核心能力後,要「如何到達」理想的職涯發展,仍然是許多產品經理們想要知道的。
這篇文章將分享用產品思維來規劃職涯,透過了解現狀、設定目標、做出選擇、評估選擇等步驟來「到達」理想的職涯。希望對於產品經理們有幫助。
若你是職涯目標清楚的產品經理,本文希望讓你有機會重新思考目前的狀態。若你是仍在探索職涯目標的產品經理,本文則希望提供一些步驟讓你按圖索驥,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向。
若把自己當作產品,「要到哪裡」就像產品願景,「如何到達」則像「產品藍圖」,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目標,過程中也有許多大大小小的「選擇」。
如何到達? 首先需要了解現狀!
當你在規劃產品藍圖時,是怎麼進行的呢?
是不是會先挖掘市場、使用者需求,定義問題與機會,進而提出解決方案,最後評估最有優勢、最可行的方案?
職涯也是一樣的。
以下是幾個簡易的步驟,幫助你了解現狀,進而設定目標。
1).了解人力市場的需求
未來科技、產業發展的趨勢是什麼?在風口時,工作機會特別多,職涯的發展與升遷也特別快速。回顧過去,有幾次比較大的科技革新,例如 1990 年中期的網路,2008 年興起的智慧型手機,2015 年左右的深度學習等。應用層面,也有一些趨勢,例如 2005 年左右的 Web 2.0,2010 年左右的共享經濟,或是最近的區塊鏈等,都是一些較大的產業趨勢。這些趨勢會影響人力市場的供給。
不過,筆者要提醒的是,產業發展與人力市場往往有很強的地域性。例如在美國、中國有很強的需求,不代表在台灣是一樣的,需求爆發的時間點也可能不太一樣。
2).你能供應的價值
你能為這個產業興起的人力市場提供怎樣的價值?你有沒有具備當代產業需要的技能。例如,軟體當道的世代,你有沒有具備帶領軟體產品設計與開發的經驗?
3).找到最佳的配適
找到你的熱情、擅長的領域與有強勁市場需求的交集,就是你的 Product Market Fit。若是不確定什麼市場比較有發展性,其實從自己有熱情,擅長的地方出發,也沒有關係。
4).設定目標與里程碑
產品藍圖最重要的,就是去設定不同階段的目標,與要完成的事。這個目標設定要盡量明確,筆者推薦閱讀 Gibson 的 How to find a Great Job,Gibson 的目標長這樣:
A VP Product role at an emerging, high-growth consumer internet company focused on entertainment, education, or productivity.
Gibson 很清楚知道自己擅長的產業(娛樂、教育、生產力),與感到熱情的產品(2C 產品)。這一段句子中,包括了職階、公司階段、用戶類型、產業等要素。這是很重要的分解,筆者稍後再談。
讀者可以試著按照上述的步驟,列出自己一年、三年、五年的職涯目標,建立自己的職涯藍圖。
知道要到哪裡,才能設定目標
如同談產品藍圖不可沒有產品願景,要談「如何到達」,一定得知道「要到哪裡」。若是不清楚產品經理有哪些發展方向、類型,似乎也不容易規劃成長計畫。
關於產品經理發展方向與類型,一般最常見的是看年資、資深度這個維度,也就俗稱的職涯階梯( Career ladder),例如從 Associate PM、PM 到 Senior PM。之後會分成獨立貢獻者(Individual Contributor) 與管理者(People Manager)兩種路線。讀者若對職涯階梯有興趣,可以參考 Intercom 的 Product Manager expectations by level,對每一個職階的能力與責任皆有定義。
除了職涯階梯外,筆者認為另一個重要的維度是產品經理的「類型」。業界比較常見的有以下兩種:
1).通才型產品經理 vs 專才型產品經理
一般來說,非技術型、擅長整合使用者需求與市場資訊的產品經理被認定是通用型產品經理,這是人才市場的大宗,例如前端產品經理、電商產品經理等。技術型、專長特定新興領域(例如人工智能、AR/VR 等)的產品經理則為專才型產品經理,在該領域熱門時非常搶手,例如 AI 產品經理、資安產品經理。
2).2C 產品經理 vs 2B 產品經理
按照使用者類型區分也是常見的分類法,2C 產品經理需熟悉以數據驗證產品假設,透過快速迭代回應市場需求。而 2B 產品經理則需掌握商戶端組織的需求(使用使用者往往不等於採購者),產品重視穩定性與效率更勝於體驗。除了 2C、2B 外,規模較大的公司還會配置內部系統產品經理,例如給客服團隊、營運人員的產品。各類產品經理所需的技能有很大的不同。
此外,筆者認為還有一些較少被提及,但很重要的類型。
3).不同產業的產品經理
軟體、網路領域常見的產業包括電子商務、軟體即服務(SaaS)、內容、社交等幾大類型。不同領域隔行如隔山,例如商業模式、重要指標、營運方式皆有不同。筆者曾觀察多數 SaaS 公司在產品經理職缺條件中會寫「要有 SaaS 產品經驗」,可見其領域之獨特。
4).不同公司階段的產品經理
公司位於不同階段,產品經理所需要的技能也有所不同。例如草創初期,需要創建型的產品經理,善於打造出從零到一的產品。成長階段,需要的是善於快速迭代,放大成功經驗的產品經理。而成熟階段,需要的是思考縝密、控管風險,能讓組織穩健成長的產品經理。這篇文章 The Power of the Elastic Product Team — Airbnb’s First PM on How to Build Your Own 有提到三種不同類型的產品經理:Pioneers、Settlers、Town Planners。
當知道產品經理的階梯與類型後,是不是比容易想像「要到哪裡」呢?
透過選擇工作與專案來成長
培養一個好的產品,需要有對的市場,對的團隊。
職涯也是,所在環境與所做的內容非常重要!
產品經理的努力累積固然重要,但如何「選擇」好的公司、如何「選擇」職務與專案,讓你補足達成目標所需的技能,則更為重要。
兩個原則:
1).選擇好的公司
工作佔了你 80% 以上可支配的時間,要有好的成長,首先需選擇好的公司。對求職者而言,大概有幾個通用的指標可以評估公司的好壞。
- 公司文化:公司看重的價值是什麼、公司尊重專業嗎?公司願意放權給你嗎?
- 創辦人、領導人:創辦人、領導人會大大的影響公司的成敗,正直、有經驗的領導者絕對是要考量的要素。
- 是否重視產品:有些很好的公司,但產品可能不是決定公司成敗的關鍵,在這個環境裡,產品經理被重視的機率就比較小。
2).選擇可以讓你成長的公司、職務、專案
剛剛提到的,設定職涯目標時要盡量明確,例如包含職階、公司階段、用戶類型、產業等。當你能明確列出職涯目標,那會比較容易思考之後工作的轉換該如何規劃。
(這裡並非一定指換工作,內部轉調或接手新專案也算!)
假設你是剛兩三年經驗的遊戲產業產品經理,五年後的目標是成為快速發展階段公司的電商產品總監,那麼可能的成長路徑是先加入成熟的電商公司學習相關知識,再到更早期的公司歷練公司擴張與人員管理經驗。也可以是轉調到公司內部的新產品部門,了解產品成長與部門擴張後,再透過轉職補足電商產業知識。
此外,轉換可以是往廣度發展(不同產業、不同使用者面向),也可以是往深度發展(例如同類型產品但規模更大、同樣的模組但做得更彈性、更穩定、同是電商領域但嘗試不同商業模式等)。
以上的原則,適用於很清楚知道自己「要到哪裡」的產品經理。但如果還在摸索、仍不太清楚要到哪裡,怎麼辦?
三個撇步:
1).多方嘗試
跟產品探索一樣,職涯許多時候充滿著未知。產品經理會花時間做使用者研究、市場調查去探索產品機會。
同樣的,在職涯的部分,產品經理也需要有探索興趣、多方嘗試的機會。這對剛入行的產品經理特別重要,找到自己的熱情、有興趣的領域,才是長久保持動力的不二法門(較資深的產品經理,要做探索、要做職涯轉換的成本比較高)。
若你尚未找到自己熱情的領域,那就多嘗試不同專案、產業吧(內部轉調也是一種選項)!
2).找到榜樣(Role Model)
找到 Role Model,找到自己想成為的樣子,也可以幫助自己設定職涯目標。這裡指的 Role Model,並非一定要是身旁的人。筆者常用的撇步是看自己喜愛、追蹤的產品前輩的 LinkedIn,看看他們的職涯是如何發展的。
3).找到職涯導師(Mentor)
若職涯的道路上,能遇到有經驗的前輩或主管,成為自己職涯的導師,提供職涯發展的建議與鼓勵,那是一件很美好的事。若你還沒遇到,可以主動與主管討論你未來長期的職涯想法(不只只談這一季的個人成長計畫),或者是走出同溫層,參與社群,找到資深的夥伴成為導師。
這幾個方法,若你還沒嘗試過的,不妨試試看吧!
時常評估自己的選擇
就像做產品一樣,職涯上會有許多大大小小的決策,當你的產品假設不符合預期時,你需要做出改變的決定。
你是否有替每一段職涯寫下目標與期待?
例如,期待在這份工作可以累積帶人的經驗、學習如何跟資料為伍、和資料科學家/工程師合作等。
你是否有定期去檢視這些目標與期待?
例如,每隔半年、一年,專案告一段落時等,當初設定的目標與期待有達成嗎?
若有,恭喜你,你可以選擇繼續深化,或是邁向下一個目標。若沒有,這可能是你該做出選擇、改變的時刻。
Gibson 的另一篇文章 Hacking Your Product Management Career 中提到替職涯做假設,並透過指標來驗證,挺有趣的!
筆者的職涯與選擇
回顧八年多的產品經理生涯,一開始可以說是誤打誤撞進入這個行業,一路跌跌撞撞,所幸在很多人的幫忙下,逐漸成熟與茁壯。在這邊跟各位分享筆者的職涯成長與選擇。
0–2 年:2C 產品經理初試啼聲,在快速變動中成長
2012 年筆者加入台灣新創公司 Gogolook,其知名的產品是 Whoscall。這是筆者研究所學長與朋友所創立的,因研究所期間有幫忙過,合作起來印象不錯,就加入了。
剛加入時,正職員工不到五人,老實說當時還不知道產品經理是什麼,只知道是要做「寫程式」以外的事情(笑)。幸運的是,公司有好的產品,而且成長的飛快(公司成立不到一年即百萬下載)。同事雖然年輕,但都很優秀。
在這樣的環境下,筆者快速地累積 2C 產品的實戰經驗,也在產品的小成功中獲取成就感,確立了以產品經理為職涯目標。當時筆者也問自己,究竟想成為怎樣的產品經理。不過當時的自己,並沒有得到答案,並不清楚「要到哪裡」。
3–5 年:撞牆期,拓展 2B 產品經驗
加入 Gogolook 後,產品每一兩週就改版,使用者也成長飛快。沒多久,公司很幸運地得到 LINE 母公司韓國 Naver 集團的投資,取得資金來擴張團隊與市場。
但這段期卻是筆者的撞牆期。得到投資後,團隊開始擴張,也陸續加入數位了新的產品經理。當時缺乏經驗的筆者,並不熟悉該如何管理多個產品線(包括原本的 2C 產品與新嘗試的 2B 產品),特別是對 2B 的產品並不得心應手、也不了解如何帶領產品經理。
說也奇妙,在挫折中有很多自省的機會。從挫折中看見自己的不足,因而寫下了對自己的期許與五年目標:
成為一個快速成長平台型產品 (包括 2C 與 2B) 裡獨當一面的產品主管,並能夠在中型以上團隊帶領產品經理一起成長。
感興趣的產業:電商、數位金融、SaaS、旅遊、社交等。
在此目標設定下,評估自己缺乏的是 2B 產品經驗,而這個技能比較難在原公司以轉職或其他專案得到。因此,筆者選擇到 iCHEF 做 2B 產品,替中小企業商戶設計 iPad POS。在這段旅程中,很幸運的遇到好主管、好同事,也經歷跟 2C 很不一樣的產品經驗,包括如何獲得中小型商家端的需求 、如何追求高穩定性的產品等。
6–8 年:擴展國際經驗,開始管理帶人
雖然 Gogolook 與 iCHEF 的產品截然不同,但有兩個共通點,ㄧ是都是很年輕的新創公司,二是都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在這個情境下,筆者深刻體會到新創公司拓展海外市場、在地化設計、跨國產品營運的挑戰,也因此激起了深入了解國際化產品、更大規模的團隊運作方式的念頭。
透過與前輩的請益,筆者了解去海外會有更多的機會可以接觸到上述內容。經過職缺搜尋與面試,決定前往荷蘭 Booking.com 擔任產品經理。
(當初決定轉職時,還有一個考量是希望在總部工作,因為可以就近觀察許多決策。)
Booking.com 是全球最大的訂房網站,是平台型產品(旅客、旅館),筆者在這邊主要負責 2B 端,但也會接觸到 2C 使用者。在 Booking.com 的經歷,真的是讓筆者腦洞大開。體驗了很多大型產品組織的產品規劃方式,例如制定產品策略、規劃產品藍圖,也與各國團隊合作。學習如何更科學化的設計與驗證產品,例如寫產品假設、執行大規模的 A/B test 等。
這個階段,對於「要到哪裡」更為清楚,也知道如何以選擇來補強不足之處。
當然,還是有一些不可預期的狀況。
在荷蘭一年半後,因為私人因素,後來決定回亞洲。透過前面幾年的選擇,筆者補足了 2B 經驗、中大型團隊經驗、國際化產品營運等。距離原本設定的目標,接下來要補足的是管理、帶人的部分。
筆者選擇加入總部位於新加坡的 Grab。Grab 是東南亞最大的網路叫車平台,目前也提供外送、支付、金融相關等服務。雖然面試時沒有特別面試需要帶人的職位,但到職後筆者積極爭取帶人的機會,目前管理 3 位產品經理,協助團隊達成目標,也累積自己管理、帶人的經驗。
另外,筆者過去接觸比較多的是前端產品規劃,對於後端產品、資料型產品涉獵不多。因此在 Grab 選擇以「風控」領域,累積關於平台設計、資料型產品的經驗。
經過幾年的選擇與努力,按照前面分享的步驟,筆者覺得離當初設下的目標愈來愈近了。筆者也維持每半年檢視自己的現況,適時做調整 :)
結語
把自己當作產品,重新思考自己職涯的願景,規劃自己的職涯藍圖,透過選擇與努力讓自己的職涯成長。希望這次的分享對各位有幫助,也歡迎各位跟筆者聊聊,分享你們的產品經理職涯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