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肯教區的啟示:如何推廣司鐸聖召

作者: monarchist (ドン・キホーテちゃん)   2016-05-19 12:32:08
轉錄自樂山樂水
https://mountainandwater.wordpress.com/2016/05/11/diocese-of-lincoln-1/
https://mountainandwater.wordpress.com/2016/05/12/diocese-of-lincoln-2/
https://mountainandwater.wordpress.com/2016/05/16/diocese-of-lincoln-3/
有一位神父讀者給筆者寄了一篇文章,認為值得分享。
原文刊登在 LiturgyGuy.com ,作者 Brian Williams 是位平信徒。文中討論了在這個司
鐸聖召貧乏的時代,美國的林肯教區如何鶴立雞群地吸引青年人奉獻自己成為神父。文章
頗長,筆者打算分數篇刊出譯文:
Why Aren’t Other Dioceses Looking to Lincoln?
我們已是不停地讀到有關天主教在西方的倒退。一個一個的教區在關學校關堂區,或者要
合併它們[香港也不是在合併堂區嗎?]、新晉鐸的神父數目遠遠追不上退休及過身的神父
數目而使神父數量下跌、新一代信友不是放棄信仰,或轉到福音派那裡……
我們也讀到不同的計劃去嘗試扭轉情況。每人都好像要宣傳一套計劃,一個新的戰略去增
加聖召,去提高每周的彌撒參與率,去留住青年……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其實我們已經有一個成功的藍圖:美國 內布拉斯加州 (Nebraska)
的林肯教區。既然沒有太多人講論它,那我們就談談吧!
首先你需要知道有關林肯教區的一些背景:
跟據《官方天主教目錄》(Official Catholic Directory) 和《宗徒事業應用研究中心》
(Center for Applied Research in the Apostolate (CARA)),林肯教區是唯一一個在
美國的教區能夠在1993年到2012年的每一份調查中,晉鐸對人口比例都是保持在頭20名的

雖然天主教人口只有97,000,林肯教區在2010-2012 年間共有22個新神父。全美國只有7
個教區能夠有更多的新神父,其中一個是洛衫磯總教區 (天主教人口超過 420萬),在這
三年間共祝聖了34個新神父。即是說,平均每年洛衫磯只是晉升多4個神父,但天主教人
口是林肯教區的44倍。[按教區教務統計,在2015年8月31日,香港教區天主教信友為
384,000。由2008年起至今,有5名新神父。]
Conley 主教 (Bishop James Conley) 最新提到,按今年的培育班推算,在將來的24個月
會有多17個男人被晉升為神父,在這個世代是很罕見的。
在2012年這個教區有150個神父,服務134個堂區。[於2015年8月31日,香港教區神父為68
名,修會神父為223名。]
在林肯教區沒有終身執事。但這裡卻會委任輔祭職及讀經職給平信徒男士。[這裡不是說
平常見到的讀經員和輔祭,而是一個永久性職務。]
這裡還有33所天主教學校,包括6所中學。其中一間中學——聖庇護十世——佔了在2014
年進入大聖額我略修院48人中的18人。[誇張得如備修院!]
特別要提的是教區學校的學生中,有96%都是天主教徒。
很多學校都是由修女管理,她們來自林肯教區中14個不同修會,共141個修女。很多神父
也會在中學教授神學及任職校長。[文章是在說教區學校!在香港教區學校大多數時間都
沒有修道人,只有修會學校會有神父、修士修女出現。而修道人參與教學的情況也越來越
少。]
由此可見,林肯有一個很活躍的天主教團體,看來免於很多其他地方的挑戰。我們需要看
看他們成功的秘訣。
林肯藍圖可以簡化為下列數個重點:
正統的主教
相反梵二後教會的氛圍,林肯教區避免了很多破壞著其他教區的瘋狂及不敬的氛圍。這很
大部分都是源自過去五十年間的三個人所提供的穩定性及信理的正統性: Glennon
Flavin 主教 (1967-1992)、 Fabian Bruskewitz (1992-2012) 、及 James Conley 主教
(2012至今)。他們無視他們其他主教兄弟的責備,成功了、將教會常新的責任放在首位

National Catholic Reporter (Fr. Z 稱它為包魚的廢紙–Fishwrap) [National
Catholic Reporter 雖然名叫 Catholic,但它們的報導卻經常背離天主教信仰]曾經嘆息
說梵二會議後的「改革」好像沒有來過林肯教區一樣。正正如此。
至聖所內只有男性
林肯教區在禮儀上有數項事情是和美國其他的教區[甚至世界上大部分教區,包括香港]很
不一樣。
基本來說,林肯教區保存了只有男性才進至聖所 (Sanctuary) 的習慣。在這範圍,林肯
教區沒有順從世俗思想,而順從了傳統及常理。
她也是全美國唯一一個維持全男班輔祭的教區。就如我所寫過的,羅馬早在1994年已直接
表示過贊同的:
聖座希望提醒,順從高貴的傳統而讓男孩子服務祭台是很合適的。眾所周佑,這會幫助司
鐸聖召的可靠發展。所以必然會繼續支持這些全男輔祭的團體。
林肯教區也有在彌撒中受任命的輔祭員 (acolyte) 及讀經員 (lector) 。由於這是一個
被正式委任的職務,輔祭員及讀經員的角色只是開放給男性。這兩種職務的開始都是源自
1970年代 Bishop Flavin 管治時期。[有關受任命的輔祭員及讀經員,可參考《羅馬彌撒
經書總論》n.98-101。廢除自副執事以下的小品及以受任命的職務代替,來自保祿六世於
1972年8月15日所頒布的自動手喻 Ministeria quaedam ,這文件在梵蒂岡網站只有拉丁
、意文、葡文及西班牙文,非官方的英文譯文在此。]
舉個例子,一個有著大概 1,200 個家庭的堂區可以有差不多30-40個輔祭員。他們的功用
主要是在彌撒中輔祭,大概就和平常的輔祭或執事差不多:他們替神父的彌撒經書翻頁,
他們拿十字架進台,協助派聖體,準備吊爐以供獻香,等等。
這些輔祭員是按實際需要而參與,而非單純地為了讓平信徒「多些參與」的方法。一台有
800人的普通主日彌撒,可能只有2個主要的輔祭員,及另外3個只負責協助另外的神父派
聖體。要特別一提的是,在林肯教區教友只領受餅形中的聖體 [嚴格來說,單領受餅形下
的聖體也是同樣領受了聖體聖血。所以說他們「不領聖血」是不正確的。同時領受餅形及
酒形下的聖體,不會領受得比較多。],這就不用雙倍人數的輔祭員。這樣當然和其他教
區恆常地使用「非常務送聖體員」有分別,而很多教區使用「非常務送聖體員」的做法已
近乎濫用。
就如之前所提,林肯教區也在大部分主日彌撒使用受任命的讀經員。就在1980年代初期,
Rembert Weakland 主教 (他是當時 密爾瓦基 (Milwaukee) 的進取派同性戀首牧)公開遣
責林肯教區的 Flavin 主教不在彌撒中使用女性宣讀員這創新的舉動。當 Flavin 主教的
繼任人 Bruskewitz 主教最終勉為其難接受並批准在其教區使用女性宣讀員,她們通常都
只是出現在平日彌撒及學校彌撒,而在主日及慶日的彌撒都主要是受任命的讀經員。
對傳統友善
在林肯教區很少有其他教區常見的天主教會內的派系鬥爭或禮儀戰爭。這很大的部分都是
由於林肯教區主教所培養的氛圍。虔敬的新禮禮儀服務教友得很好,避免了很多其他教區
教友遇到的失望。
然而,林肯教區也避免了對傳統的惡意,很多傳統派信友在其他地方都很經常感受到。早
在1990年代,當時的 Bruskewitz 主教邀請了還是新成立的聖伯多祿司鐸兄弟會 (FSSP)
在該教區建立他們北美洲的修院:瓜達露佩聖母修院 [我們早前提過幾次的梁作偉神父,
當年便是到這修院接受培育]。這司鐸兄弟會只舉行傳統羅馬禮彌撒,並只使用1962的其
他禮書。
現在大概有7個左右的教區神父舉行傳統羅馬禮彌撒;但是,有很多在學習這禮儀。教區
修院(大聖額我略修院)的院長為他的修生們每月都會舉行一次。
這可以是林肯教區最有趣的一面。拉丁彌撒團體在林肯教區不算大。這因為教區一向都屬
保守派,傳統派也沒有很大的喊聲要全面使用傳統羅馬禮。即使在拉丁彌撒團體中,很多
信友也在其他新禮的堂區全面地參與禮儀。
學習舊禮彌撒的神父越來越多,雖然主要都是年輕的神父,而數量也不少。大多數比較年
長的神父都委托在該教區的 FSSP 修院或聖方濟各堂的神父。Bruskewitz, Conley, 和
Robert Finn 主教 (早前屬堪薩斯城-聖若瑟教區)全都會定期在林肯教區舉行舊禮彌撒

林肯教區神父跟 FSSP神父有很好的關係,而這更變得越來越好。大聖額我略教區修院和
瓜達露佩聖母修院的修生會互相探訪、一起祈禱,也會按新禮及舊禮舉行晚禱
(Vespers) 。
禮儀的連貫性
就如早前提到,林肯教區會刻意避免一些現代的傾向,如平信徒司鐸化,將禮儀角色委托
給信友。因著他們使用輔祭員或讀經員,而沒有像其他地方的過量使用非常務宣讀員及非
常務送聖體員,林肯教區沒有模糊神職和平信徒的界線,或至聖所及會眾的界線。這很明
顯地,林肯教區藉此強化神職,也保存了羅馬禮兩種形式的連慣性。
在林肯教區,很多彌撒的舉行方式也更加強了正確的禮儀方向:神父面朝禮儀東方舉行彌
撒,或稱 Ad Orientem。 [即是神父和教友面向同一個方向舉行彌撒,這不是「神父背著
教友開彌撒」!這種看法是很膚淺,沒有考慮到禮儀的意義及其歷史發展。]
就如我之前寫過,在兩年前 Conley 主教在將臨期所有主日彌撒都是面朝東方地舉行。之
後,他也公開地鼓勵他的教區神父做同樣的事。由我所聽到的,大概四成的堂區都選擇跟
從他的引領。對很多人來說,這卻不是甚麼新事物,因為大部分教區的大型彌撒本身都已
經是面朝東方地舉行。
天主教教育
雖然我將這題目放在最後,但其實教育在很方面都是林肯教區成功的基本元素。
Glennon Flavin 主教對其教區的願景使孩子們能夠以一個大眾可付擔的價錢進天主教學
校,去接受由修女和神父教授的真正天主教道理,這是整個教區福傳的構成部分。[和香
港情況不同。我們大部分的天主教學校都是津貼學校,即學校接受政府津貼,故此學生進
官立學校和津貼學校都是不用付錢的。而事實上,津貼學校比官立學校多。但在美國的情
況卻不同。以筆者所認知,美國的學校要不是官立學校,要不就是私立學校。故此,進天
主教私立學校是可以很貴的。但另一方面來說,在香港津貼學校,包括天主教學校,某程
度仍要受政府的監管及在課程上跟隨政府指引,但在美國的天主教學校則自由度大很多。
如果這些資料有誤或有補充,讀者不妨留言告知!]
當林肯教區的天主教信友人口少於10萬,他們給信友提供了27所小學及6所中學去教育下
一代。更重要的是,每一所教區學校都有起碼1至2名修女,而所有天主教學校都有起碼一
個神父負責。
如之前提過中學的神學班只由神父及修女教授。舉過例,聖庇護十世學校,一所在林肯教
區的天主教中學,有超過1200個學校,學校負責人包括4個修女(穿著傳統會衣)及15個神
父,他們總是穿著神職衣服。每一個新晉鐸的神父都可預期在中學教書起碼5年。被派往
有天主教學校的小鎮的神父也被預期到那學校教書。
其他教區可以要求學校每周有一次彌撒,有些可能一個月一次;但林肯教區不同,該教區
的學校是要每天為全學校舉行彌撒的。 [香港的教區學校呢?一年兩次?三次?就是開學
、校慶、暑假前。連聖誕節都只是「祈禱會」。這當然效果有限。]
但是,沒有另一樣例子更能表達林肯教區對未來的投入:他們的教區學校的學費是全美國
最低的。舉個例子,聖德肋撒天主教學校每年學費是每個學生 $100 美金 [私立學校的學
費是每年 800 港元以下,在香港書簿費也付不了。],這還是一所活躍的學校,校長是個
穿會衣的修女。
就像一個當地人解釋,「這些優良、穩固的天主教學校是教區的根,而會不斷地滋長修道
聖召和良好的公教徒,這都是因為我們神職、教區職員及平信徒的功勞。」
為甚麼其他教區不學林肯教區?
為甚麼沒有更多的教區去學習林肯教區是一個奧秘。但的確有些人會看漏了眼。
林肯教區是一個很鄉郊的教區。她有異常多的修女能夠幫忙以減輕學校的學費。這個相對
地細小的天主教人口也造成了一個比較自給自足的族群,這和一些地域廣及人口多的地方
如洛衫磯、芝加哥和紐約市很不同。
當然,也有其他原因使林肯教區的藍圖被忽視。
無疑地,很多主教、神父及平信徒會寧可放棄一個聖召的蓬勃成長,也不願重新建立平信
徒和神界線,或結束很多梵二之後的創新,包括女輔祭或非常務送聖體員。這世俗推動的
平等主義是很多主教在過去幾十年所熱烈鼓勵的。驕傲、或懼怕、或一些不是以救靈作為
最核心的計劃,都在阻礙很多人去修正道路。或可能有些教區就是不想變回正統天主教。
我們唯有希望,及祈禱,在教會的聖統制中的人能謙遜並留心地在林肯教區找尋一些答案
。這裡有份藍圖,可以重建一個活躍的教會,一個真正和蓬勃的天主教會。
看看林肯教區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