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我對張愛玲的興趣
漸漸從她的文字以外,延伸到張愛玲本人
我想很大的一個原因
也是因為她許多小說都以自己的周圍取材吧
看了小團圓之後
剛好在朋友家看到「我的姊姊張愛玲」(張愛玲弟弟張子靜所著)
奇妙的是
兩個人都不知道對方會出這樣描寫生平的東西
張愛玲雖然很早就寫了,但一直壓著沒發表,很少聯絡的弟弟也不知道
而,張子靜的這本書是在張愛玲身後才開始寫的
可以說是,讀到他們真的想說的話吧
不是因為看了誰說了什麼,而想要辯駁補充的
然後,我也訂了「對照記」
(這本書是張愛玲整理的照片,以及照片的說明,另有幾篇短篇散文))
不得不說對照記這本的材質很差,很不精美
照片是多年前的自然沒什麼好苛求
但我個人覺得排版也混亂
第一次在博客來訂了之後,寄來的書有瑕疵,就是沒裁好多了一塊
退回去之後,博客來替換了新書給我
這次不是沒裁好
是奇怪的紙質,讓整本書都黏在一塊了,像是泡了水一樣
一頁一頁撕開,有的就連著對面頁一起,拖了白色一小片
我想,大概對照記都壓箱很久吧...
拿到期待已久的書這樣,真的是挺悶的
看「對照記」,「我的姊姊張愛玲」,「私語」與「小團圓」一對照
不難發現張愛玲的確用了很多他家庭的素材進來
就像是張愛玲說得,最好的題材就是最熟知的題材
我認為,這本書的確很多是張愛玲自己的經驗感受
很多敘述、用語,都可以在「私語」跟「對照記」裡找到幾乎一樣的
「我的姊姊張愛玲」也有讓我覺得奇妙的地方
例如,在小團圓裡跟私語裡,有提過民國初的「孽海花」
張愛玲知道此書,還有知道祖父的姓名,是弟弟張子靜跟他說的
在小團圓跟私語裡,張愛玲(九莉)說,不知道弟弟是怎樣知道祖父的姓名
「我的姊姊張愛玲」中,就有相應的一段為這個解惑(當然是意外形成'對照")
有另個人來印證張愛玲的記憶
不知怎地讓我覺得很好
拿到博客來補寄的書,因為紙質關係書都黏在一起,心情很悶來張版抱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