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去了燈會幾趟有些小小心得。
1.停車場/接駁車距離燈會有段距離,接駁點我覺得很不明顯。
高鐵站往燈會的接駁車要走到舊BRT候車亭對面再過去,但高鐵出口沒啥明顯指標。
燈會回高鐵站要走回東轉運站,往高鐵的接駁車卻在最邊邊(會有大聲公loop提醒)。
2.燈會範圍很大,但內容很不密集精實。
一路從南故宮內部的花燈走到縣府對老人家跟小孩會是非常吃力的行程。
燈會展區的邊緣其實很空泛,走道非常的寬大,也留了不少水泥空地。
碩大的空間有種被浪費的感覺,不如把停車場設在這些空地會更親民。
3.燈會動線詭異,搞得很像在健走。
攤販被區分很多塊,但有時候走去另一邊要繞路過去(除非要橫跨草皮)。
在這區沒有想吃的會花點力氣覓食。
廁所設置在燈會邊界,要走到廁所要先從燈區內繞到外面的入口。
如果不想花錢搭電動車,繞一圈燈會再走回接駁站其實很累人。
4.共食區光線不太足夠,桌子擺設有點浪費空間。
有幾區桌子是平行並排擺放,桌子中間的位子都被浪費掉了。
時間晚了會發現有些桌子幾乎沒有光線要半摸黑的吃東西。
(攤販很多區,但有好幾個地方攤販零零落落的,感覺招商沒很順利。)
以個人喜好來說企業燈區是目前比較有可看性的一區,宗教燈區搞得很像宮廟大雜燴。
至於主燈區在過年這段時間基本上算是半工地的狀態,可能也因為這樣人潮沒想像的多。
初三晚上要回去發現東轉停車場有夠空的,接駁車也沒排隊人潮。
高鐵站也感受不到往燈會的遊客人潮,但高鐵周遭道路動線因為管制有點混亂。
整體來說與其說是去看燈會更像是去逛大型夜市,或許主燈開放後人潮會更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