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s861372001 2017-04-22 23:39:00
從你的觀察內文中反而也看到觸覺敏感的部分,但這些內容並無法完全代表孩子的樣貌,或許僅能說孩子有其他兒青疾患的傾向。初步,與孩童建立關係,使用各種親和方式了解上述動作的背後原因(焦慮課程?家庭壓力,人際相處,活在自己的時界?或是其他, 都有可能);接著,與家長和其他科任教師討論孩子的情況達到整合性評估結果。最後,各種背後原因都以孩子的最大利益為考量之情況下做出處遇。另一方面,帶孩子於精神科進行心理評估:當老師、家長皆無從了解與改善孩子的情況、情緒、想法與行為的時候,必要尋求醫療專業的心理評估以作後續的相關處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