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剛解《潘金蓮》圓形構圖:想冒犯觀眾
2016年09月11日 07:10 新浪娛樂
京雅/文
新浪娛樂訊 《我不是潘金蓮》為什麼要拍成圓形畫幅?從中國到多倫多,馮小
剛已經被一撥撥媒體問過同一個問題。他每次的答案都不一樣,曾溫和表示觀眾怎麼
理解“都行”,也爆過粗口說“我TM就想拍成圓的”,還在多倫多首映中巧妙繞過話
題:“你不說是圓的我都忘了。”
究竟為什麼拍成圓的呢?其中北京的部分拍成正方形畫幅又有何用意呢?在多倫
多電影節大師班上,馮小剛終於給出了詳細的答案。
想與張藝謀《秋菊打官司》區別開
“你一定知道張藝謀導演拍過《秋菊打官司》,最早我拿到劇本的時候,表面上
看題材有一點像,我覺得要和那部電影區別開。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寫實的、準確反
映了中國社會現狀的一部電影,但是整個電影又讓你覺得很荒誕,我在想我不能夠用
一個很紀實的方案,現在很流行的就是把攝影機扛在肩上,跟著演員隨便跑啊。”
受哈維爾·多蘭《媽咪》的啟發
“我看了加拿大導演多蘭拍的電影《媽咪》,我受了他的啟發,他已經把電影拍
成了方的,所以我不能拍方的。”
冒犯觀眾讓我很興奮
“我跟攝影師說我要拍圓的,當時所有人都反對,說不行,這個太冒犯觀眾了。
這句話又讓我變得特別興奮,因為我很想冒犯觀眾,很多年來我都在服務觀眾,但是
現在我很想冒犯觀眾。”
圓形畫幅從視覺上來看更加中國
“我覺得這個故事是非常中國的,過去中國古代那些文人畫是圓的,圓形畫幅很
有中國味道,會使李雪蓮的故事從視覺上更中國。”
權利和城市都是硬線條
“我想過要不要讓整個電影都是圓的。後來我想應該是兩部分,一部分是李雪蓮
的家鄉,一部分是她告狀去了北京。北京是大城市、是權力機關集中的地方,和農村
要有很大的視覺反差,權利和城市都是很硬的線條,用圓的就不舒服了。”
方與圓分別代表人情社會與法治社會
“中國會用方圓這兩個字來形容規矩規則,所以我覺得用方圓的轉換來表現這個
故事特別好。中國幾千年來是一個人情社會,不是一個法治社會。這個圓就是要把所
有的事做的很圓滑,不像法律是帶有很強的約束性和規則、是硬線條的。中國政府提
出要建設法治社會,李雪蓮的故事就是中國社會從人情社會向法治社會的過渡期出現
的故事。”
(京雅/文)
(責編:kita)
http://ent.sina.com.cn/m/c/2016-09-11/doc-ifxvukhx482532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