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原文有些講不詳盡的地方,按幾點解釋一下:
1. 原文中所提及的''男人'',是指社會性別。
也就是說必須符合社會期待的男人才能稱之為真正的男人,例如男人應該擁有堅強、勇敢
的陽剛氣質。像劇中由相對具有陽剛氣質的郡主來嘲笑不具有陽剛氣質的大楚親王,女人
都上戰場打戰了,身為男人卻沒有男人的樣子,是一種規訓,而非打臉。「難不成都在家
裡繡花嗎?」在對話中的語意對繡花是帶有貶抑的,讓人覺得繡花是在家閒閒沒事做用來
打發時間的消遣事。
用繡花一詞來攻擊對方,不就是一種對繡花的輕視嗎? 而在社會期待中,男人上戰場打戰
,女人在家繡花(請注意是社會期待,因為此對話代表眾人認為親王應該要會上戰場打戰
,瑯琊榜的價值觀是跟社會期待相符合的,所以按此脈絡繼續討論)。
簡而言之,這段對話其實就是「你才像個女人呢!」來互相攻擊彼此。這句話不論是由女
人嘴巴說出還是從男人嘴巴說出,都有貶抑意涵。
而郡主,不是個在家閒閒沒事的女人,卻像個男人上戰場打戰。在劇中郡主被眾人所推崇
、稱讚的也不是心細如髮的洞察力,而是比男人還厲害的武功。郡主的確有心細如髮的洞
察力,但是沒有人因為這點稱讚過她。她的地位是來自於可以鎮守南方的武力,而武力的
確比較偏向陽剛氣質。
因此才會在原文中打出''郡主、夏冬的受人景仰並非來自女性獨有的優勢,她們的好是因
為她們成為了男人''。
而這段話也的確說得不好,沒有什麼是女性獨有的優勢,我想表達的是陰柔氣質,成為了
男人也不夠精確,應該說像個社會期待的男人,文字不夠周慮才會引起這麼多誤解,實在
很抱歉。
我不認同社會期待的價值觀,所以我也不喜歡瑯琊榜裡「應該要像個男人」的規訓,還
有「你才像個女人呢!」的攻擊。
-
2.「感情用事」
這個詞我也用得不夠好,我想表達的是因「愛情」所造成的不理智,靖王跟蒙大統領與郡
主不同的是他們是因為「仁義」而衝動,因此表現出來的是他們兩肋插刀、不顧自身的義
氣。
而郡主的百般維護,以主觀來說我看得是滿煩躁的,為什麼劇情要將郡主設定的這麼煩躁
?為什麼郡主不能以和緩的方式來提醒靖王失言?不就是因為「愛情」這個前提讓郡主忍不
住,便是這個前提讓梅長蘇擔心被識破,愛情在此時對梅長蘇而言成為了羈絆。
而為什麼一樣是感情用事,靖王等人跟郡主有這麼大的落差,便是因為情感不一樣,瑯琊
榜很明顯是將仁義擺在最高位的,並將愛情視為容易破壞大局的小情小愛。在劇中結尾,
童路因為愛上隽娘而誤大局,於是成了戰況慘烈的春獵謀逆中唯一死者(除了路人),而隽
娘也是因為愛情而壞了滑族復國的大志。
而林殊會成為梅長蘇也是因為赤焰血案對七萬軍隊的仁義,為了此份仁義、大局,他是無
顧與郡主的深情付出他的一切包括性命。(感情越深越能襯托林殊選擇仁義的義重)
而梅長蘇無顧郡主我並沒有批判的意思,當然可以理解因為身體他實在沒辦法做到兼顧,
但是為什麼郡主不能有除了梅長蘇以外的可能,聶鐸這個角色為什麼要被刪掉?
身邊的男人一個接著一個就不能是用心至深的愛情了嗎?
我認為即使郡主最後與聶鐸在一起了,也絲毫不抹滅與林殊這段感情的真摯。
-
3.除了專一沒有其他的可能
當然可以有人用盡他的一輩子只愛一個人,但是在瑯琊榜中,除了「用一輩子只愛一個人
」這個選項之外,劇中的女性(沒有被黑掉的角色)有沒有別的選擇?答案是沒有,完全沒
有例外。
郡主、夏冬、宮羽、被強暴的蒞陽長公主、愛著林燮的靜妃、譽王的老婆
不論這個男人值不值得被愛,至始至終,忠貞不二。
這是巧合嗎? 還是如何成為好女人的規訓?
的確用一輩子只愛一個人是美麗的愛情故事,但每個女人都這麼做就有點像是詛咒了。
-
4.崇武貶謀
可以理解瑯琊榜想要塑造林殊此人的悲劇宿命,失去了武力固然可惜,但為什麼要貶低自
己的智計,在林殊心裡他不是只有五十分,他給自己打零分,他認為這些智計都只是攪弄
風雲,而我的問題就是為什麼林殊要這麼看不起這些智計。
就因為這些智計不夠光明磊落嗎?但什麼是光明正大、不造成傷害的智計?智計不就是掩飾
自己的真實目的,用各種手段混淆敵方,而努力獲取我方最大利益嗎?堂堂正正告訴敵人
你的策略怎麼可能會成功?
而當有一方獲得較多利益時,另一方也必然會造成傷害,凡事必有取捨,政策也必然會造
成一方得利、另一方損失,重點是能否對社會造成利大於弊的結果。
如劇中,梅長蘇從太子、譽王、靖王、皇帝各種角度切入,並使計權衡各方勢力,竟在不
知不覺間讓靖王漸漸獲得賞識,意外成為角逐帝位的有力人選。在過程中,也一併剷除各
地的奸官弊案,若林殊看不起這些智計,那什麼才是林殊看得起的智計?我認為梅長蘇的
智計已經是絕頂妙計了。
既然這些智計都是為了公利而非私慾,那怎麼會是黨爭?黨爭應該是每個黨都不以社會、
國家、百姓為優先考量,而是為黨、為自身利益為優先考量,所有的黨都成了國家的吸血
蟲,造成朝廷的消耗跟損傷。
但梅長蘇的智計並不是這樣,雖然將才能運用在政策上直接影響百姓、社會是最好的選擇
。但如同選舉,若想要有力量影響政府的決策,甚至想成為政策的決策者,那就必須經過
選舉(權謀)的過程,努力得到人民的支持(而在君王統治時代,便是要努力得到皇帝的支
持),難道也要將這種選舉當成內鬥嗎?
而將有才能的人擺放到適合發揮的位置,這過程當然會需要時間、消耗資源、甚至造成政
策上的停擺,但這種對朝廷的消耗能跟黨爭對朝廷的消耗相提並論嗎?
因此我認為林殊也還是可以上他喜歡上的戰場、也可以一直哀哀叫自己身體很虛弱,但為
何要說攪弄風雲? 悲劇難道不能只止在他即使平反赤焰一案,但仍無法撐住與靖王一起使
梁國壯大嗎?他的悲劇不能只止在他失去了力量,只剩下智計嗎?(請注意,是''剩下''智
計,而非因為失去了武力就完全否定自己,否定智計)
整整54集的瑯琊榜表現了絕妙、精彩的智略,為何要在最後讓林殊說這一切不過只是在攪
弄風雲? 而在靖王希望梅長蘇可以恢復林殊的身分,他回「身為陰詭之士行陰詭之術、雖
是奪權利器卻終非正途」,以及梅長蘇不希望靖王知道他的身分,認為骯髒的事他自己做
就好。而每當他把話說到此時,大家可是一句話也回不出來,沒有人勸阻他說只要能幫得
上國家、人民,即使是個謀士又如何,為何要將謀士看得這麼低。
大家的心裡是梅長蘇雖然智計絕妙,但可惜只是位謀士。
攪弄、陰詭、骯髒都是貶意,即使是好謀士但仍是無法逃離對謀士的偏見。因此到最後林
殊還是無法認同梅長蘇時,我認為是很可惜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FFBbpkPiUs
-
最後如cashko大所說,原文包含以上文字都是對於改編者的疑問,並非是對劇中角色的
質疑,而且我沒有讀過小說,只能單就戲劇來討論。另外我的想法也跟erty大一樣,只是
單純提出我的觀點,並沒有想要說服誰,此篇只是解釋原文未講清楚的部分,因此將會是
我最後的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