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師聯盟》吳秀波深度訪談:我只會在戲裡活著
2017年7月19日 18:18 人民日報
我只會做戲這一件事。做生意,生意賠。做歌手,音准不行。做運動員,沒體力。打台球
,眼神不濟。除了在戲裡活著,我一無所長。
所以,我想跟你們聊聊我心中的戲劇。
我的生命中有亙古不化的問號,我說給你聽
《軍師聯盟》播完了,下部《虎嘯龍吟》將於9月播出。很多人問我:為什麼《軍師聯盟
》前半程講述朝堂之間的立場和生死,接下來的二十集講述兩個家庭?你們究竟在講什麼
?是講三國嗎,或者說,是講司馬懿嗎?其實,作為戲劇本身的功能都不是。
《軍師聯盟》本質是一部戲。它有三個層面。
第一層叫矛盾,分為角色外部矛盾和角色內心矛盾。世界上沒有一部戲是沒有矛盾的。不
管是跟恐龍打架的片子,夫妻吵架的片子,還是體育比賽的片子,首先建立的是一個矛盾
。但戲劇最主要是完成角色內心矛盾。就像我們每個人,都有外部矛盾,但慢慢長大了以
後,會發現生命裡多了一重奇怪的東西:我究竟該學文科,還是理科?究竟該讓自己放松
地生活,還是勤奮地工作?為什麼會有自我矛盾?因為隨著生命階梯的層層遞進,你的欲
望也越來越完善和膨脹,於是產生了若干個問號。角色進入自我矛盾,這個戲劇的矛盾才
完善。《軍師聯盟》裡每一個角色除了外部矛盾,還有內心的自我矛盾,最集中的在司馬
懿這個角色。
第二層叫情感。淺表的是角色情感,而角色情感是要帶出戲劇以外的東西,叫做觀眾情感
。這是戲劇最有趣的地方。司馬懿哭了,觀眾不哭,沒用。曹操哭了,觀眾不哭,沒用。
候吉笑了,觀眾沒笑,沒用。它的情感不單單是戲劇者,而應該是以此帶出的觀眾情感。
觀眾情感帶出的層面以及範圍,才是戲劇要求的最大層次。
所以,我們做戲要有服務意識。一些人來問我:秀波,你這司馬懿拍的是什麼?我說,就
是一個全菜系。四川人吃了一半走了怎麼辦,沒事兒,還有山東人。《軍師聯盟》《虎嘯
龍吟》如同一個流水席。要帶出觀眾情感,就要在盡可能尊重所有人的立場上,創造最大
的觀看範圍。有人說,《軍師聯盟》前面挺好的,曹操、荀彧“打”得挺好,後面講家庭
,我不愛看。你不愛看,可能你老婆愛看。接下來,可能你爸愛看,爺爺愛看。這個流水
席是這麼唱下來的。
最後一層是態度。曹操有曹操的態度,曠世梟雄;荀彧有荀彧的態度,士大夫;司馬懿有
司馬懿的態度,隱忍苟活;張春華有張春華的態度,敢娶小二我就砍了你。這些態度都是
角色態度,或者說,以歷史為背景的,假設的人物態度,它並不是主創者態度。所有角色
態度加在一起,在戲劇背後的第二篇,是主創者的態度。有的主創說,我恨那堆人;有的
主創說,我委屈;有的主創說,得這樣活;有的主創說,打到他。
我的態度特簡單,我生命中有亙古不化的問號,說出來,想聽聽你是不是也有。
就像一個人推開窗子,發現四處茫茫黑夜。在什麼都看不見的時候,他嚷了一聲。他希望
聽見,另一個黑暗地方回答的那一聲,哪怕是一個回聲呢。我有問號,知道您也有問號,
我就不寂寞了。
司馬懿和三國是我對生命話題的迂回
我們最終要講的,是隱身在戲劇矛盾後面,與觀眾溝通的情感。
《軍師聯盟》前二十集的段落,我們簡單地把它表述成生存。每一個人走向社會都面臨生
存,工作就是生存。司馬懿也好,諸葛亮也好,修鞋匠也好,老師也好,農民也好,工人
也好,他上完學後的第一件事,首先就是生存。生存再放大一些,就是生死。不能完成生
存,怎麼成活呢?
大學畢業找到工作,可以生存了,接下來,人生一定會逃不脫的自然法則:男女。這是世
間最大的二法。我所說的“二法”指的是二元對立,高低、對錯、生死、貴賤、大小。因
為沒有男女,生命無法延續,你說它是不是人世間最大的“二法”?《軍師聯盟》後二十
集,有人說,曹操沒了,荀彧沒了,楊修也沒了,那麼大的事兒都不講了,開始講家庭?
我是通過曹丕的家庭和司馬懿的家庭,講清男女之間的法則。
《虎嘯龍吟》有司馬懿與諸葛亮的對弈。對弈意味著勝負、成敗。第三個階段,我們講的
是成敗。諸葛亮和司馬懿各自對成敗的定義是什麼?什麼是贏,什麼是輸?每個人都有自
己的認識。就像在《軍師聯盟》前二十集,有人覺得荀彧對、曹操對、楊修對、司馬懿對
,沒關系,那是觀眾情感的依賴點,我們講的就是生存。後二十集,有人覺得曹丕是對的
,有人覺得曹丕是壞的。有人覺得張春華好,司馬懿是不負責任的。也沒關系。因為這種
布局能夠代入觀眾的情感,這種情感未必是附和、簇擁,也許是批判。觀眾看喜劇的潛台
詞是,哇,他居然這麼做。看悲劇的潛台詞是,他要不這樣就好了。《軍師聯盟》《虎嘯
龍吟》不是特定的悲劇,也不是特定的喜劇,它就是一出悲喜劇。我力圖在這出戲劇裡達
到最大的包容性。
如同我們每一個人,終要面對子嗣。《虎嘯龍吟》裡,我們會看到曹丕的孩子、司馬懿的
孩子。孩子究竟代表什麼?為什麼說所謂父債子還、虎父無犬子,因為你這一生的心念、
態度、行為、舉止,最終都將影響到你的孩子。你這一生是活給誰看的?如果無法改變你
的生活,你的孩子有可能變成一個和你不一樣的人。所以你一定希望他比你好。這個階段
講子嗣,不是為了講孩子們如何如何,而是他們這一生的態度和影響。
最後一個階段,歸。歸去的歸。人生在臨死之前,匆匆忙忙,尋找歸途。生為起點,死為
終點。臨終那一刻,有的人抓住孩子的手,千萬守住這份產業;有的人抱住愛人的頭,我
愛你;有的人說一定不能丟了這片江山;有的說,我下輩子再也不這麼活了。這個點,因
為他一生的命理不同,產生的意義也不同。
所以,包括《軍師聯盟》的大多數戲劇講的是這些。我該怎麼生存?我該怎麼面對男女?
我該如何獲取成敗?我該如何教育孩子?我未來會怎樣歸去?我心中有巨大的問號,所以
才拍這個戲。只不過借用了三國的題材,司馬懿的身體,通過四個半段落:生存、男女、
成敗、子嗣、歸,講述著我對生命這幾個重要話題的迂回。
戲劇是生而孤獨的生命裡,唯一叫嚷的方式
為什麼是三國和司馬懿呢?別的方式我也用過,《馬向陽》《心術》《北京遇上西雅圖》
《黎明之前》……塑造每一個角色,背後都是這些關於人生的問號。
我們怎麼拆這個問號?歸根結底,欲望。一切問題皆來源於欲望的不滿足。我們的心裡的
欲望,太多了。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欲望,這些欲望帶來每個人的問題。
一個鞋匠的欲望導致他修出了一千雙好鞋,或者得罪了四十個客人。一個教師的欲望,讓
他培養出成百上千的好學生。一個將帥的欲望,可能是守土有責,保一方平安,也可能是
戰事連連,鮮血塗城。每個人的欲望都會影響你周邊的人。
有人問,關於電視劇裡史實的部分你怎麼看?我哪裡懂歷史。那你不查?編劇已經查了四
年。表演你怎麼看?現在太多人要看的是娛樂,不是表演。
你不要說,現在電視那麼普及了,懂戲的人越來越多了。真不是這樣。在我眼裡,戲劇正
在走向衰亡。歌劇、京劇、話劇、舞劇、日本能樂、昆曲,所有這些戲劇,無一不在走向
衰亡是的,我處在一個走向衰亡的行業當中。我們現在發達的是影視,和戲劇是兩碼事。
在沒有電子游戲的時候,戲劇可能是觀看視聽的主要來源。有了電子游戲以後,戲劇可能
變成了百分之三十到四十,甚至百分之十到十五。又有了很多其他東西,比如直播,戲劇
就越來越沒有意義了。
人們為什麼要創造戲劇,因為有問號。問號的來源是欲望。欲望解決不了的時候,我們要
交流這個問號,要拆這個問號。所以出現了信仰、文化,以及戲劇。隨著科學越來越發展
,解決欲望的方法也變成了滿足它。戲劇的沒落,源於人滿足欲望的速度越來越快。問題
是,欲望是真的能全被滿足嗎?
如果把地球比作母親,每一只動物都是地球的孩子。現在是,人類占有的資源達到了一個
新的程度,研發的核武器能夠銷毀地球三百次。再惡毒的兒子只能殺他的媽媽一次,人類
,這個地球的孩子,手裡拿的這個家伙,能把媽媽殺死三百次。所以你知道,他將用多快
的節奏和速度用於滿足自我的欲望嗎,還需要拆那個問號嗎?
在我這裡,戲劇是生而孤獨的生命裡,唯一叫嚷的方式。除此之外,我發不出任何聲音。
好的戲劇都是問號,像《阿甘正傳》《血戰鋼鋸嶺》,我們不是要找到答案,而是要正視
我們的問題,面對我們欲望,與之談判。至少在內心矛盾之間找到一種和平共處的可能。
戲劇最開始用來吸引觀眾的,恰巧是希望解決的問題。別人可能不是,會說戲劇無用,打
就行了,脫衣服就行了。那是你的,我認為戲劇不是。在我的眼裡,這個東西養活了我,
讓我能發聲,它就是我的神,它就是我需要釋放的,需要遵守的。
在《軍師聯盟》,我只設置了一個“場”。在這個“場”裡,我尊重所有演員,我沒有設
定。為什麼我喜歡這個戲,因為它給所有角色展現他們立場、態度的空間,我才能在那裡
體會和感受。我沒有更多的設定,演員間的交流更多是臨場一剎那的交流。司馬懿跟楊修
的那場戲就是現場拍出來的。所謂做戲,除了技術環節以外,劇本、團隊所有東西加起來
以外,再要做的就是一個“場”。只有真正尊重了所有的態度,這個“場”才擁有更大的
生命力。
現在大家都在說“匠人精神”,第一重匠人精神肯定是超越別人,第二重匠人精神是超越
自己,到了第三重匠人精神是,我活著只能干這個,我不干這個沒法活了。戰勝別人是極
大的對抗,戰勝自己是自我矛盾的解除、自我欲望的對立,到最後僅僅落到倆字兒:活著
。這是我追求的匠人精神。(人民日報中央廚房.人物工作室 任姍姍、何桂錦)
https://ent.sina.cn/tv/tv/2017-07-19/detail-ifyiakur9671003.d.html?from=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