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長慎入
故事主線梅長蘇復仇,已經看了版上許多大大的精采分析
我就不要野人獻曝了
心得以感情線為主
N刷電視版後,去啃三大本砸到腳會痛的原著小說
所以也請讓我在閒聊的最後放上小說與電視對比心得!
電視版
因為朋友推坑,當了好一陣子的瑯琊榜廢人。最後2集捨不得看,把1~52集重刷第2次
才捨得看完~~~現在水管上有24h爆肝直播,更是沒事就開著當背景音樂!
這齣戲裡女性角色著墨不多,大抵是個男人打滾的世界,但是每個女性角色都很有特
色,我最激賞的就是靜妃阿~~~(對不起,霓凰! 你很帥你很美但你不夠聰明內斂)
在深宮中被冷凍十幾年也沒關係,不爭不搶平淡度日卻也不是好欺負。兒子想幹一番
事業,做娘的全力支援! 不是像越貴妃一樣,對皇帝吹枕頭風說自己的兒子多棒,而
是有技巧的引導皇帝往對兒子有利的方向思考~~~ 有人派了細作想用他來離間靖王跟
蘇先生的感情,不僅來了計回馬槍讓皇后糊塗吃鱉,更是讓細作親自跟靖王解釋,讓
他知道他有多對不起小蘇!!! 更不用說他早8百年就發現小蘇真實身分,卻可以忍住
不跟兒子說!
對我來說結局很圓滿,皇帝鬧了一陣終也是願意幫赤焰平反。靖王上位得以實踐他皇
長兄跟兄弟林殊的天下宏願。梅長蘇求仁得仁,終是回到屬於他的戰場做回林殊該做
的事,今生沒辦法跟霓凰相守,但兩人也訂下來生之約,以梅長蘇地獄裡都可以爬出
來的堅持,相信下輩子他也會努力遵守約定。
非常讚賞霓凰跟梅長蘇的感情線。兩小無猜的真摯,經過了12年依然沒變,霓凰是第
一個認出林殊的人,雖然他找不到林殊的任何痕跡了。他們倆人有情有義卻無緣無份
,太奶奶過世時兩人相偎大概就是最親密的距離了吧。應該是無限哀怨遺憾的一段
,但在兩個人都堅毅又固守大局下,顯得沒那麼悲情,許了下輩子他們一定可以再一
起。
步步驚心結局是錯過與悔恨,但若曦回到現代確認他經歷的不是一場夢,總的說起來
是悲中帶喜。瑯琊榜結局就是圓圓滿滿下每個人都留著遺憾,喜中帶悲。梅長蘇(或者
該說是作者?)盡最大的努力換得最極限的圓滿了,再多一點都是逆天無法允許了。
看完全局還是有些地方不太能理解,像是夏江當年為什麼要幹誣陷赤焰這麼大一票?
只是為了揣摩上意知道皇上忌憚祈王? 為了怕祈王上台關了懸鏡司? 為了紅顏知己
璇璣公主? 3個理由我都覺得有點薄弱...這麼大一個案子,夏江跟謝玉還不是長期
算計合謀,只是剛好兩個人各有所求一拍即合?
小說與電視的比較
原著跟戲劇相比,主要人物一樣,大方向跟大事件一樣外,細節更動滿多的,個人
不負責任覺得差異度有到40% ! 小說原著跟劇本是同一個人寫的,以這個角度來看
我還蠻佩服她的! 可以做出兩種符合表現方式的編排~
不過以一本古代小說來看,其實作者的文詞不夠優美,詞彙又太現代,偶有非常網
路小說的表現冒出來,比方說括號表示人物的心聲,以及編輯可能沒注意到的中國
式說法沒有注意到,但我莫名很介意! 台灣絕對不會說:XXOO的可能性基本沒有,
大概出現了五六次吧!
純就文字表現來說,個人給的分數不高,但是故事構成頗完整又看得出精心設計,
戲劇裡很多沒講清楚的東西小說其實交代得很仔細,包括飛流的出身來歷,灰鷂是
哪根蔥,為什麼該常駐雲南的雲南府郡主會跟待在京城的將軍之子可以青梅竹馬兩
小無猜,為什麼豫津怕夏冬跟怕鬼一樣等等~~~
角色上,小說版多好幾個不太重要的腳色,戲劇都砍掉了,比方說有個皇上有個景
寧公主,謝玉家還有小兒子謝緒,天泉山莊還有個女兒叫卓青怡,本來要嫁給謝弼
的。幸好這幾個角色後來砍掉了,真的很雞肋阿...
戲劇畢竟是有畫面,人物形象明確~ 跟小說裡差最多的是懸鏡司的夏冬,小說裡她
跟夏秋是雙胞胎,據說長相雌雄莫辨喔! 現實大概很難找到雙胞胎演員,而劇情也
沒必要讓他們一定得是雙胞胎~~~
童路在小說裡是身材偉岸的帥哥,不像戲劇裡是平凡莊稼漢XDD 小說裡的飛流是有點
陰森邪門,還常常趴在宗主膝蓋上撒嬌(!) 講話跟做事方式很明確的感覺到異於常
人,不像戲劇裡感覺只是話少的可愛少年~~~
劇情最大的更動,莫過於是小說中霓凰不愛梅長蘇...而是愛聶鐸! 聶鐸也是當年梅嶺
上倖存下來的人,蘇兄派他去雲南幫忙霓凰解決外族的鐵索船戰,兩個人日久生情,
霓凰後來有查到他的真實身分,但不知道江左盟老大是林殊,聶鐸知道自己喜歡的是
老大的未婚妻,很痛苦地拒絕過霓凰,但又很想跟她再一起,後來另有任務就先離開
雲南。
梅長蘇一開始就很明確知道聶鐸跟霓凰兩情相悅,有些不捨一直認定是媳婦的人其實
不愛他,但跟霓凰就是童年一陣子的青梅竹馬回憶,霓凰也真的只當他是哥哥,他自
己反正歲數難長,沒掙扎太多就決定成全聶鐸跟霓凰! 把聶鐸送到霓凰身邊以外,最
後的最後,景琰登基不贊同他倆婚事,都是應該死透的梅長蘇留下一封信來解決...
小說裡的霓凰不像戲劇版的那麼威,找梅長蘇說話其實是為了問聶鐸,能夠認出梅長
蘇真實身分其實也大半是梅長蘇自己招的...書裡的戲份也不多,陛下叫他回雲南她
回去後就真的沒再回京城,沒有太多跟梅長蘇的互動,九安山之亂也更沒有一馬當先
衝去救人
所以我才說我想再小說版梅長蘇的腳上寫個慘字...連自小訂親的媳婦都是雙手送給
別人...
到故事中後段小說跟戲劇的差距就越大~~~ 小說裡的最終高潮好戲其實結的有點平淡
,我看戲劇連哭三集...小說是連眼眶都沒濕!
經典的梅長蘇發飆「蕭景琰,你有情有義,為什麼就是沒有腦!」場景小說裡是沒有的
,因為小說裡夏江沒有跟滑族璇璣公主有往日情這個很重要的楔子,自然也沒有利用
滑族搞出大反攻的結尾大戲,包括跟秦般若聯手,利用宮里的人脈讓靜妃反間計,甚至
是推論出梅長蘇是林殊拚死告御狀,這些小說全部都沒有~~~夏江最後九安山之亂逃獄
後,藏在某個大臣家,無力反擊最後被藺晨抓去給蘇當進京的禮物
夏江跟皇帝自始自終都不知道梅長蘇到底是誰,了不起皇帝最後被逼著夏旨重審赤焰案
時,有猜到他是祈王舊人而已,最後超強張力的梅長蘇與皇帝相互質問的戲碼,戲劇的
力道明顯比小說強的多
我很喜歡戲劇中每個女性角色,不管好的壞的,都有強烈的生命力與執著。可惜小說中
幾乎是純然男性的視野,戲劇裡的靜妃感覺是累積沉潛多年,對於當年的赤焰也有不滿
,只是知道時機未到,抓到機會有手段也有能力,小說裡的靜妃真的是與世無爭,靜懦
多了。當然也沒有趁機對皇上偷打小報告幫忙惠妃這種事發生,當年的赤焰案讓他看清
看透而已,當然知道景琰想做的事有幫忙敲邊鼓,也有從字裡行間認出梅長蘇,但感覺
就不是身在局內的人。
是說認真想想,靜妃是醫女出身,因為辰妃入宮,親眼看到一樁赤焰弄死這麼多親近的
人又受冷落二十幾年,也許小說裡的靜妃像才是正常和邏輯的吧! 戲劇裡心機手段都恰
到好處的靜妃反而不太正常~
不是頂尖,但也有風光過的秦般若在小說裡的存在感也滿低的.....小說裡的女性角色
幾乎都是拿來鋪陳過場的的,以一個男性復仇為主軸的小說來看無可厚非啦~~~ 但我
很感謝作者在寫劇本時幫這些女性添了很多筆,足以在觀眾的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對我而言這麼多的改寫中,唯一覺得小說比較強的部分只有景琰的部分。戲劇裡到
最終我都不相信他可以是個好皇帝,畢竟水牛腦筋直直又太重感情,有梅長蘇幫他想
的時候當然沒事,梅長蘇掛掉以後難保皇帝這種赤子之心不會被利用.... 小說裡就不
同了,可以明顯看到景琰有長進,故事前後真的想法作法有不同,有在認真學習當皇帝
,就算蘇不在他身邊應該沒問題~ 中正評等的主考官程知忌是他自己想出來的,梅長蘇
在故事後段也說不用講太多他已經自己可以想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