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djdotut (Mockingjay)
2017-12-02 11:14:00行業劇怎麼拍?刻畫人性揭露陰暗面才好看
2017年12月01日 09:56 新京報
行業劇一直是電視劇的熱門類型,每年都不會缺席。今年年底更是迎來了一波小熱
潮,但是這個劇種在受關注的同時也始終陷入到觀眾的密集吐槽中,被指行業劇不行業
。新京報記者專訪了近期正在播出的行業劇《特化師》和《兒科醫生》的主創,請片方
詳細解讀為何會有這種狀況。《特化師》是以特效化妝行業為背景的行業劇,講述了女
主角陳真(譚松韻飾)被特化師王翼(張丹峰飾)的技術折服,從而走上職業特化師之
路。《兒科醫生》則講述了兩位新醫生,申赫(羅云熙飾)和唐雨佳(孫銥飾)的成長
故事。同時,新京報記者採訪了30個來自不同行業的普通觀眾,調研他們對本行業影視
化的期待和雷點。
行業劇本質 反映現實、刻畫人性
《特化師》總製片人郭立珺表示,片方希望通過偶像劇反映社會現實:生活壓力下
,人們有很多張面孔,扮演各種角色,但都不是真實的自己。特效化妝行業不僅非常貼
合創作主題,還是一個新鮮有趣的行業。
《特化師》導演潘鏡丞表示,行業劇中的角色一定要跟行業本身有較高的吻合度,
“好的人設是這個角色只有放在這個行業裡才合理。”所以,《特化師》的女主角陳真
被設定成一個懷有武俠夢、想像力十分豐富的角色,跟同樣需要想像力,能夠讓普通人
通過特化手法變身超級英雄的特效化妝行業不謀而合。
《兒科醫生》導演周德華表示,任何題材的故事都離不開對人性的描述。“行業劇
的故事情節來源於生活,只是講述的視角不同。”《兒科醫生》想展示兒科醫生真實的
一面,希望糾正一些負面新聞,為兒科醫生說句公道話。如今孩子有點毛病,家長就喜
歡找醫生,但他們常常忽略孩子本身就自帶免疫力,家長們的溺愛恰恰帶來了不少矛盾。
行業劇拍攝 前采是重點,時間是難點
所有的行業劇都離不開前采。《特化師》為了呈現特效化妝行業,花了10個月的時
間調研特化行業、籌備劇本。一方面去專業的特化工作室進行實地調研和採訪,另一方
面,團隊還翻看了國內外各種特化相關視頻,甚至還看了美國的真人秀《Face Off》(
特效化妝師大對決)。拍攝時,也有專門的特化師團隊負責技術指導和台詞監修。
據《兒科醫生》的製片人嚴佳京介紹,該劇的劇本創意源於編劇的個人經歷,作為
新手媽媽,編劇對兒科醫生這個職業產生興趣後,花了半年左右的時間在廣州的大醫院
採訪、收集資料。有些觀眾覺得劇中的一些情節過於特殊甚至極端,對此,嚴佳京表示
,現實中浮誇的案例比比皆是。
前采除了收集案例信息,也在收集布景的信息。《兒科醫生》中出現的兒童醫院就
是美術指導結合了國外多家醫院的實景,重新設計、搭建而成。
行業劇在拍攝過程中面臨的有些問題恰恰源於該行業本身的特性。《兒科醫生》製
片人嚴佳京表示,由於題材原因,這部劇起用了大量兒童演員,也因此給拍攝帶來些難
度,“小朋友的生物鐘是到點就睡,可是拍攝不定時,經常都是要拍的時候卻叫不醒小
演員了。”另外,兒童演員大多未經歷過專業的演技培訓,在拍攝過程中,需要導演花
更多時間調教、引導,才能達到預期效果。
《特化師》製片人郭立珺則表示,特效化妝耗時非常久,有時一個妝容需要7個小
時,但演員的檔期是有限的,所以拍攝時遇到的最大的障礙就是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
盡可能多地呈現不同的特效化妝效果。
行業劇台詞 兼顧專業性與通俗性
台詞一直都是行業劇容易引起詬病的地方,相關行業從業者常常吐槽台詞不夠專業
,對普通觀眾來說,一些未經口語化處理的專業術語又顯得太生澀,如果演員的台詞功
夫不過關,背誦痕跡過重,觀眾很容易出戲。
潘鏡丞表示,《特化師》的劇本在籌備過程中,就一直有專業的特化師提供咨詢,
劇本完成之後,又讓他們對所有的台詞重新校對了一遍,以保證專業性。劇中出現的群
演也大多是特化師或者特化專業的學生,對他們來說,台詞就是日常對話,也避免了尬
背台詞的情況。
嚴佳京則表示,《兒科醫生》雖然是醫療劇,但醫學上的疑難雜症並不是呈現重點
。劇集主要展示兒科醫生的工作狀態和面臨的問題,所以台詞方面也不會有太多過於複
雜的專業用語。
從業者們
希望真實並揭露陰暗面
真實性
多位受訪者表示,希望影視劇能真實地呈現自己所在的行業、從業者的工作狀態,
不要過分追求戲劇效果。與此同時,大多數人並不排斥展現本行業的矛盾衝突甚至陰暗
面。
“不要把教師這個職業過度光環化,教師也有自己的生活,無私奉獻根本不是當代
社會的職業追求。” ——大學老師
“呈現加班,呈現與客戶當面和氣、背後互罵,呈現每個人內心的掙扎、恐懼和焦
慮。” ——公關廣告從業者
“一提核工程,大家都會想起核武器,能想起核電的都很少,所以讓大家看到我們
行業的科研人員每天只是在寫程序,沒有動不動像電影裡綁架個物理學家就能做出個核
武器來,已經足夠了。” ——核電從業者
“《沖上雲霄》這種太失真了,看了覺得別人開飛機實屬人生贏家,再瞅瞅自己落
差太大看不下去。” ——飛行員
“醫療行業專業性太強,大家都不理解。如果要表現,也只能表現醫生努力做了什
麼。除了家庭感情社會矛盾,這些劇也沒有表現什麼東西。醫療方面,不說漏洞百出,
也會過分感情化,沒有任何共鳴,不像《豪斯醫生》,能提供很多病例上的思考。”—
—醫生
故事性
受訪者表示,大部分工作的日常都是比較瑣碎甚至無聊的,所以希望影視劇能夠拍
出行業中有趣、有意義的故事和事件。
“對我們開發者來說,看到類似相同的開發者行業劇,我們肯定喜歡看,希望能展
示每一個成功的人,在失敗的時候,如何逆轉局面。或者說解決問題,或者說實現了開
發者們的夢想。”——獨立遊戲開發者
“體育行業最該呈現的內容就是燃,就是要逆襲,就是要有狠狠的挫折,其實也就
是勵志的爽片。” ——體育行業從業者
“通過一些有或多或少社會影響的案例,激起從業者的職業榮譽感和使命感,但也
留下思考和反思的空間。”——律師
“展現有爆點的事件,比如發生事故,有泄漏污染環境,此時如何去處理。還可以
展現設計過程中面臨各種的誘惑,以及如何處理誘惑。” ——市政環境工程設計師
希望刻畫一個跟人們印象中刻板印象不一樣的女博士,親切可愛接地氣,時刻保有
赤子之心。同時也希望能把博士研究室裡複雜微妙的人際關係、導師權力過於集中的弊
端描畫出來,比如我就是導師不負責任,害我在日本六年畢不了業。呼籲社會對這個群
體多一些理解和關注。哎,說多了都是淚啊。——研究人員
採寫/新京報記者 王雪琦
(責編:得得)
http://ent.sina.com.cn/v/m/2017-12-01/doc-ifyphxwa724315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