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電視劇黃金時代總有經典?慢工才能出細活兒
2017年12月08日 11:30 新京報
新京報專訪王扶林、任大惠、鄭曉龍、趙寶剛、海岩、英達、張紀中、張一白、劉歡、
張凱麗十位電視人。他們都是中國電視劇黃金時代的締造者,回首當年,他們沒有當經
典來拍,唯一可以保證的是用百分百的努力對待創作。
http://ent.sina.com.cn/v/m/2017-12-08/doc-ifyppemf5813833.shtml
(此為段落節錄,全文請看網頁)
以下選貼張紀中、趙寶剛、海岩、王扶林等人的採訪報導
張紀中:很多演員沒有藝德 有些明星就會為難劇組
2017年12月08日 15:09 新京報
對於不少70後、80後來說,武俠劇,尤其是根據金庸作品改編的武俠劇,香港TVB
出品的一系列作品絕對是“心頭的朱砂痣”。而內地武俠劇的發展離不開一個人——他
就是張紀中。
不管是必選風景秀美之地的實拍,還是縹緲慢鏡頭的運用,張紀中以迥異於TVB製
作風格的一系列金庸武俠劇在電視劇江湖立足,甚至深深影響到現今玄幻劇的拍攝手法。
張紀中與金庸劇的淵源,還要歸因於他是個有心人。1998年,金庸在接受採訪時說
,如果央視能夠(把他的作品)拍得和《三國演義》《水滸傳》一樣好,他願意以一元
錢轉讓其武俠作品的版權。這句話大多數人只是聽聽罷了,但張紀中卻記在了心上。正
是由這句看似玩笑實則認真的話,張紀中擔任製片人的央視版《笑傲江湖》之後登陸熒
屏,從此開始了金庸、張紀中兩人聯手合作的“金庸劇”時代。
憶當年,張紀中說他對自己所有劇組的唯一要求就是敬業,對於現在的“小鮮肉”
,他說並不是不想合作,而是要找志同道合的人,拍“爛劇”,沒有意義。
李雪健拍26集戲跟組一年
金庸希望武俠劇能拍得像“三國”“水滸”般大氣
張紀中曾擔任央視版《三國演義》《水滸傳》的製片。回憶當初,他說:“那時候
人們有一種責任感,想的是我們拍一個戲,怎麼超越自己,不是說比著誰,現在還有這
樣的嗎?紮在橫店不管哪兒就拍了,摳摳圖像就成了,這倒是種省事的辦法,但能拍好
嗎?當年我腿斷了,還拄著拐棍去看景呢。再比如李雪健,《水滸傳》他一共才二十六
集戲,跟了一年多,真的是咬牙堅持。他不愧是一個大演員、大藝術家。”正是憑著這
股勁兒,讓央視拍出了經典的“三國”“水滸”。據張紀中說,金庸覺得此前香港拍的
金庸劇質量還是差點意思,畢竟都是棚裡拍,條件受限比較多,希望央視能拍出“三國
”“水滸”般大氣的武俠劇,所以很快與央視達成了協議。
張紀中選拍的第一部金庸劇是《笑傲江湖》。因為要是拍《神雕俠侶》對特技的要
求會很高,“比如那個雕就不好弄。”
● 許晴吊威亞全都自己演
那個時候演員非常有職業道德。“許晴拍《笑傲江湖》時,有一個動作,拿著匕首
啪一翻,拍了五十多條。從三十米高的威亞放下來,她都是自己來。當時,劇裡所有的
演員都是早早到劇組,練劍。讓我特別感動的是演莫大的劉仲元,那時候已經八十多歲
了,沒有助理,被熱得夠嗆,可還是堅持拍戲。”
拍戲人工成本控制在30%
現在佔到七八成,有些明星和經紀公司要求太多
《笑傲江湖》在央視播出後,在創下高收視率的同時也引發了巨大爭議。金庸迷們
指摘許晴飾演的任盈盈沒有少女感,李亞鵬演的令狐沖不瀟灑。這些反應,張紀中沒有
料到,但他最在意的還是金庸的意見。張紀中說,當年金庸對央視版《笑傲江湖》的開
頭不滿意,認為令狐沖和任盈盈出場太早。張紀中把自己的觀點直接講給金庸聽。“我
說改編的依據,是從人物關係出發。金庸不同意,說諸葛亮出場還晚呢。我說諸葛亮在
三分天下的時候才出現,是因為是個歷史階段,這個不一樣。”於是,金庸小小的不滿
也被化解掉了。直到金庸看了劇說拍得確實不錯,他這才鬆了口氣。
之後,張紀中又拍了《射雕英雄傳》《天龍八部》《神雕俠侶》等,他說:“我們
那時候拍戲人工成本大概控制在30%,拍《笑傲江湖》時,李亞鵬八千塊一集,現在我
看有好多戲要佔七八成。有些明星和經紀公司除了會談判錢,就是為難劇組,要求吃的
、住的、出發時間,從來不為劇組著想。”
● 黃曉明連拍50個小時戲
“有多種原因造成了現在的‘小鮮肉’現象。不是說小鮮肉貴,老臘肉就不貴。小
鮮肉不敬業也是‘業餘’的經紀公司慣的。就說黃曉明,拍《神雕俠侶》時,他有一次
50多個小時沒回酒店,因為我們那時候是三個組拍,早班出去接晚班,現場化妝,困了
托著腦袋瞇一會兒,沒工夫回去睡。黃曉明一直說:‘沒關係,我能堅持。’所以說,
他今天的成功是有道理的。我認為以前是戲捧人,現在反過來變成小鮮肉捧戲,所謂對
藝術的要求,沒有。”
當年拍劇是想做藝術品
“現在好多演員把藝德放到一邊”
在張紀中已經完成的金庸劇裡,由胡軍、林志穎、高虎主演的《天龍八部》是口碑
最好的一部。張紀中說,金庸一般不會要求看劇本,自己每拍一個劇的時候都會告訴他
,將會拍成什麼樣子。比如拍《天龍八部》時,張紀中跟金庸說,這個戲我可能要改一
下,以喬峰為中心,而不是以段譽開場。“《天龍八部》我希望能拍得豪氣沖天,把喬
峰的義薄雲天、俠骨柔情的氣概拍出來。”在金庸的作品裡,《碧血劍》是電視劇改編
次數最少的。張紀中看中它是因為《碧血劍》實際上是一部歷史正劇,既體現了金庸對
歷史的研究和觀察,也讓張紀中的正劇特長有大發揮的空間。
作為某種程度上的一位開拓者,張紀中的一系列武俠作品褒貶不一,但正如某些網
友說的:“看了後人拍的令狐沖和東方不敗談戀愛,以及濃艷的配色,才知道張紀中版
的武俠劇有多好。”張紀中直言不諱地說道:“現在好多演員把道德、藝德放到一邊,
我們那時候拍劇是覺得大家要做一個藝術品,不是說僅僅為了掙錢……所以現在難出精
品。”
● 派糾察隊酒館吼人回劇組
張紀中回憶說,拍《水滸傳》時劇組風氣很正,“如果只想著去打牌、喝酒,怎麼
能拍出好作品?拍《天龍八部》時劇組有人打架喝酒,後來規定到時間必須歸隊,專門
派糾察隊到酒館裡都把人吼回來。”
張紀中主要作品
1989 《百年憂患》
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
1989 《有這樣一個民警》
第10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短篇獎
1990 《刑警隊長》
1994 《三國演義》
1998 《水滸傳》
2001 《激情燃燒的歲月》
第20屆中國電視金鷹獎優秀作品獎
2001 《笑傲江湖》
2003 《天龍八部》《射雕英雄傳》
《天龍八部》第22屆中國電視金鷹獎十佳長篇電視劇優秀作品獎
2006 《神雕俠侶》
2007 《碧血劍》
2009 《倚天屠龍記》
2011
中國電視劇產業20年群英盛典“突出貢獻人物”稱號
2017 《俠客行》
(責編:得得)
http://ent.sina.com.cn/v/m/2017-12-08/doc-ifypnqvn1513785.shtml
趙寶剛:用新人《深海》險賣不出去 現在造星太難
2017年12月08日 14:45 新京報
趙寶剛始終與青春有關。從上世紀90年代大紅的《過把癮》,到《奮鬥》、《我的
青春誰做主》,直至今年暑期剛播出的《深海利劍》,趙寶剛30多年的導演生涯中,青
春和愛情對他是永恆的話題。
和其他導演不同,趙寶剛是以演員身份入行。16歲,趙寶剛初中參加工作,當了12
年的工人。這期間,趙寶剛一直是個“文藝積極分子”。1980年,他考上了北京電影學
院表演系培訓班,正趕上林汝為導演拍攝《四世同堂》。他去試鏡,並憑借在《四世同
堂》中“老二”的出色表演一舉成名。那年,他29歲。
趙寶剛那個時候很帥,風流倜儻的樣子,很有“偶像劇”演員的味道。以至於老搭
檔海岩都對趙寶剛在《四世同堂》裡的演技也印象深刻,“老二是個招人討厭的角色,
但是他演得好。我現在還覺得,他要是當時當了演員,成就不一定比現在做導演要低。”
趙寶剛因《四世同堂》從首鋼調入北京電視藝術中心,從翻砂工當上了劇務,並最
終當上了導演。1994年,他與王朔合作了《過把癮》,之後執導過《東邊日出西邊雨》
、《一場風花雪月的事》、《像霧像雨又像風》、《永不瞑目》等劇,成為一代青春言
情劇之父。
《過把癮》樹立青春劇招牌
最初不敢叫“愛情片”,劇本被指“無聊庸俗”
1992年,趙寶剛第一次獨立執導了《皇城根兒》,電視劇播出之後褒貶不一,趙寶
剛對自己的導演生涯迷茫了。“我開始想,是不是自己工人出身文化低?沒有能抓住機
會?我懷疑自己,就休息了一年。”
在這期間,趙寶剛分析了當時的電視劇市場,決定要拍就拍愛情片。“我記得小時
候看過一部阿爾巴尼亞電影《寧死不屈》,愛情故事,我特別喜歡裡面的妹妹,最後她
死了,看完之後我好幾天緩不過來。於是我研究了很多片子,發現愛情是永恆的話題,
什麼時候拍都成,沒有愛情人就白活了。”
但是在90年代初,趙寶剛還不敢拉出“愛情片”這三個字,就改叫“情感片”。他
找到王朔,把《過把癮就死》《永失我愛》《無人喝彩》三部作品合到一起,準備拍一
部只純粹講感情的電視劇《過把癮》。《過把癮》的拍攝經歷並不算順利,趙寶剛自己
拉的錢,劇本送到相關部門,卻被批評為“無聊庸俗”,不讓拍。趙寶剛找到後來人藝
院長張和平,張和平當時任職北京文化藝術音像出版社總編輯,看了劇本之後,張和平
拍板決定拿下這部劇的版權,“一個字不用改,可以拍。”
● 讓王志文成了“劉德華”
1994年《過把癮》在央視開播,一炮而紅。趙寶剛帶著主演王志文、江珊全國各個
地方台跑宣傳,各地要求演員來演出的邀約不斷。王志文在演出中不時向觀眾揮手,趙
寶剛笑言,“像劉德華一樣。”
和海岩組成黃金搭檔
與馮小剛、姜文爭拍《一場風花雪月的事》
作為導演,趙寶剛有一位編劇黃金搭檔,就是海岩。兩人一起合作的《一場風花雪
月的事》《永不瞑目》《拿什麼拯救你,我的愛人》等電視劇無不火爆熒屏。
1997年,《一場風花雪月的事》問世,這是趙寶剛和海岩合作的第一部作品。選導
演的時候,鄭曉龍幫海岩推薦了趙寶剛和馮小剛。趙寶剛對《一場風花雪月的事》非常
喜歡,他一宿就看完劇本,非常感動,有很多想法往外湧,一大早就去鄭曉龍家門口堵
他,說自己想導。那個時候,姜文也想導。大家都喜歡這個故事。而當海岩談到這部劇
的時候,則開玩笑地說,趙導一定會喜歡這部劇,因為當時我們就覺得劇中那個男主角
長得很像他,而徐靜蕾又和他老婆年輕時候幾乎一模一樣。
● 年輕15歲想親自演《永不瞑目》
趙寶剛和海岩合作《永不瞑目》讓默默無聞的陸毅一舉成名,也讓海岩劇達到了頂
峰。趙寶剛開始看劇本之後,只說了兩句話,至今海岩依然記得,“當時他說,這個劇
要是早15年就好了,我自己來演。”
只有好劇本才能捧紅人
坦言現在推新人難
趙寶剛一直是電視劇圈的造星神話,曾經捧出過徐靜蕾、陳坤、佟大為、李小冉、
文章、馬伊琍一批明星。但他覺得這些都是機緣巧合,並不是他捧紅了誰,而是角色捧
紅了誰。“最後拼的還是精彩的劇本人物。所以只能說我的電視劇人物角色塑造能力比
較強,演員沾上這個角色時容易被人記住。”
對於新人的選擇,趙寶剛告訴記者,更多是機緣巧合。“首先就是符合人物,造星
都是機緣。我每次開拍前都給演員拍一組大片,然後把每個人的照片貼出來,如果看起
來合適,演員還沒有演,這戲就成一半了。”
相比十幾二十年前造星的高峰期,趙寶剛坦言,現在推一個新人確實困難,因為在
賣片的過程中會遭遇非常多的阻力,會給買片方造成很多障礙,也牽扯到拉廣告及未來
收視的評估,“所以現在要真想造出一個新人來是難上加難。”
● 《深海》用新人險些賣不出去
趙寶剛的新劇《深海利劍》就遭遇到了“新人危機”。在劇中幾位新人主演中,除
高旻睿此前有曝光率之外,其他演員甚至連網絡資料都沒有。因此,這也為該劇的發行
帶來了巨大的困難,差一點這部劇就沒賣出去,“當時所有人給你的信息就是,這部劇
沒有IP,沒有明星,演員的信息在網上都查不到。全劇只有我一個人算IP,和市場背道
而馳。”
趙寶剛主要作品
1994 《過把癮》
第14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中篇電視連續劇三等獎,第12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
電視連續劇獎
1995 《東邊日出西邊雨》
1997 《一場風花雪月的事》
1999 《永不瞑目》
第18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長篇連續劇獎
2001 《像霧像雨又像風》
2002 《拿什麼拯救你,我的愛人》
2007 《奮鬥》
2009 《我的青春誰做主》
2010 《婚姻保衛戰》
2011 《男人幫》 《北京青年》
《北京青年》第29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優秀導演獎
2013 《老有所依》
第27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導演獎
2013 《青年醫生》
2017 《深海利劍》
(責編:得得)
http://ent.sina.com.cn/v/m/2017-12-08/doc-ifypnsin9701235.shtml
海岩:以前演員不能只是好看 當今電視劇只講數據
2017年12月08日 14:52 新京報
對很多中年人來講,記憶中熒屏上最早的帥氣警察形象就是1987年播出的《便衣警
察》中,胡亞捷飾演的周志明。這也是海岩第一部被搬上熒屏的作品。此後十幾年中,
海岩的作品《永不瞑目》《玉觀音》《拿什麼拯救你,我的愛人》等先後被改編成電視
劇並大受歡迎,從而產生了一種以他個人命名又極具品牌效應的劇種——“海岩劇”。
“海岩劇”捧紅了徐靜蕾、陸毅、孫儷、劉燁、佟大為等一大批演員,海岩本人也被看
做是最具造星能力的中國內地作家。在採訪中,談到曾經電視劇的黃金時代,海岩表示
,上世紀90年代與之前“四人幫”時期以及現在的商業時代相比,還是思想比較活躍的
時期,商業規則沒有掌控一切,題材上也比較追求解放,“從藝術上說,(那個時候)
影視行業還是追求文學對社會的干預影響,對人生影響的震撼。現在已經很難做文學藝
術判斷了,只做數據判斷。”
“顏值”不是選演員第一標準
三票造星,海岩、投資方和導演一人一票
最早海岩劇選演員實行的是“三票制”。海岩、投資方和導演,一人一票,最後決
定演員是誰。和今天“顏值即正義”的當紅流量小生不同,海岩劇選角,雖然也都是找
年輕的新人,但憑借的卻不僅僅是“好看”。談到選演員的“秘笈”,海岩說,第一眼
要順眼,然後就是接觸。因為有的演員看上去長得很好看,但是一聊天,說說話,就會
覺得這個人沒有魅力。所以,“顏值”並非海岩劇演員的第一標準。比如佟大為扮演的
楊瑞就曾受到過爭議,佟大為形象偏憨厚,不太像《玉觀音》書中所描繪的楊瑞,一個
風流倜儻的紈绔弟子。但是通過交談、接觸,海岩覺得佟大為合適。同樣因為“顏值不
高”受到過爭議的還有“岩女郎”徐靜蕾。在《一場風花雪月的事》的記者發布會上,
就有人當著徐靜蕾的面直接問,為什麼書中的女主角那麼好看,但是這個女演員並沒有
貌似天仙,是一個很普通的人嘛。在導演趙寶剛和海岩看來,徐靜蕾有她的魅力。
● 殺馬特周迅錯過海岩
《一場風花雪月的事》選角時,周迅的照片和很多演員的一起貼在牆上,海岩和海
潤公司董事長劉燕銘看了都很喜歡,就跟副導演說:“這個小孩好,你馬上給叫來。”
周迅匆匆忙忙趕過來,一頭黃髮,“那個時候染黃頭髮的人還很少,她的頭髮還支著,
打扮得很前衛,看上去特別顯小。感覺第一眼不太像女警察。”
演《玉觀音》前,孫儷是待業青年
海岩劇造星成功後,新人才開始簽經紀約
在海岩劇相繼捧出徐靜蕾、陸毅、佟大為等一批新人之後,海岩劇成了“造星神器
”,同時,越來越多的影視公司已經意識到,用一個新人演一部戲,紅了,等於是在為
他人作嫁衣。所以在《永不瞑目》之後,凡是海岩劇用的新人,都要簽經紀約。這也使
得《玉觀音》在選角時,由於很多演員都有約在身,從而無法採用,而最後選定的孫儷
就是還沒有簽過經紀約的。“孫儷當時是一個在家待業的青年。投資方帶給我看,從提
出用她到真正用有半年時間,她很刻苦,一直肯鑽研角色。而且做了造型之後孫儷很符
合安心的樣子,她有清純、青澀的特殊氣質。”
還有一個經常會被提及的“二選一”的殘酷例子,就是《永不瞑目》選角時,海岩
要在陸毅和陳坤之間選出男主角肖童。當時兩個人都是候選,不用陸毅就用陳坤。“後
來為什麼用陸毅呢?”海岩說,陸毅那個時候有點胖,陳坤比較有都市感。但是因為先
定了的女演員蘇瑾個子很高,從男女主角身高上考慮,陸毅更搭配。“而且當時陳坤的
氣質有點玩世不恭,陸毅特乖,要是劇中吸毒的話,陸毅‘吸毒’會更讓人震驚。”
● 陸毅驚訝還給片酬
海岩說,在上世紀90年代的時候,以20多歲年輕人為主要人物的電視劇本來就不多
,而當陸毅得知自己不僅拿到了男一號的角色,還有一集600元的片酬時,很驚訝地說
,“還給我錢啊。”
評判作品標準不應只有收視率
涉案劇退出黃金檔後轉變風格
電視劇大體上都是根據內容來進行分類,然而“海岩劇”成為一種以個人命名又最
具品牌效應的劇種。那個時候大批明星,特別是年輕的新人想上海岩劇。海岩半開玩笑
地講起當時的一件事:有一次,一個朋友拉他去錢櫃,說要重拍《一場風花雪月的事》
,去見個導演。海岩剛準備走,一個演員來電話說,海岩老師一會兒你去錢櫃吧,我們
經紀人要我趕緊去,而且好多經紀人都知道了,今天晚上有海岩老師一個局。海岩被嚇
住了,就沒去。“那個時候請我吃飯,我以為就兩三人呢,結果一桌子男孩女孩。”
說到當年海岩劇的鼎盛,海岩說,那個時候的觀眾也還是比較文藝的,在一個文藝
作品中尋求一些情感寄托、對生活的認識。不像現在就是喜歡熱鬧輕鬆,就看喜歡的一
張臉。“現在評判一部作品的標準就是,電影看票房,電視劇就是收視率,網絡靠點擊
量。”
2004年,廣電總局下發了《關於加強涉案劇審查和播出管理的通知》,將涉案題材
電視劇及相關節目移出了黃金檔。由此,海岩開始轉變了創作方向,放棄了最擅長的警
匪領域,“涉案劇不能在黃金檔播。電視台收購價要低十倍,投資就會小,就不拍了。”
2011年,三部經典海岩劇《拿什麼拯救你,我的愛人》《永不瞑目》《玉觀音》被
翻拍後播出,但播出效果不盡如人意。這次翻拍,從劇情改編到定演員,海岩採用了“
放手”的態度,並沒有過多過問。開播之後海岩也沒有看。
● 最後的海岩劇放棄造星
2014年《獨家披露》算是熒屏上播出的最後一部海岩劇,女主角是林心如,因現在
電視劇用新人主演,電視台給的價格會很低,海岩只能放棄了“造星”。
海岩主要作品
1987 《便衣警察》
第6屆大眾電視金鷹獎優秀連續劇獎
1993 《海馬歌舞廳》
編劇之一
1997 《一場風花雪月的事》
1999 《永不瞑目》
第18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長篇連續劇獎
2002 《拿什麼拯救你,我的愛人》
2003 《玉觀音》
第22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編劇獎
2004 《平淡生活》
2006 《陽光像花一樣綻放》
2007 《五星大飯店》
2008 《金耳環》《舞者》
2011
中國電視劇產業20年群英盛典“突出貢獻人物”稱號
2014 《獨家披露》
與金凌云聯合編劇
(責編:得得)
http://ent.sina.com.cn/v/m/2017-12-08/doc-ifypnyqi2051554.shtml
中國首部連續劇戲服全靠借 王扶林:我叫王大膽!
2017年12月08日 12:10 新京報
一曲《枉凝眉》,一部《紅樓夢》,每每重溫依然是不少人心中的經典。在那個沒
有巨額投資,沒有先進特效的年代,成就了87版《紅樓夢》和94版《三國演義》的導演
王扶林——電視劇黃金年代中最具代表意義的領軍人。
1980年,在國內剛剛有單本電視劇的時候,王扶林嘗試拍攝了開連續劇先河的《敵
營十八年》;1983年,尚未有人敢將名著搬上電視熒屏時,他向央視主動提議並執導了
《紅樓夢》,至今未有人“超越”;1989年,又是他“臨危受命”執導了《三國演義》
,開創了中國電視劇總導演制,也成為至今敢於執導兩部“四大名著”的第一人。
“我的綽號叫‘王大膽’。那些年電視劇剛興起,條件也不好,你沒有這個膽識,
沒有這個眼光,很多事情是根本辦不成的。”說這話時,眼前的這位老人已經86歲。
和王扶林導演的約訪,就如同他幾經周折完成的經典一般,並不順利,前前後後持
續了半年有餘,每一次幾乎都在確定時間的前一兩天被委婉地推掉。除了年事已高,今
年恰逢87版《紅樓夢》開播30周年,接受了太多媒體的訪問,讓本就不適應直面鏡頭的
老人頗有壓力。“十分感謝!但不麻煩了。”是王扶林回覆最多的一句話。
直到半個月前,這場歷經萬難的採訪終於成型。在北京的一處四合院內,一見面,
聽到的就是這位老導演對他多次推諉的連連致歉。他說,並非自命清高,而是“紅樓”
一夢,已過去三十年,談得太多,他似乎已經沒有新的故事可以講述,“說太多,也怕
別人嫌煩。”或許是得知當天會拍照,一套素雅的黑色中山裝,搭配白色襯衫、滿頭銀
絲,讓這位耄耋之年的老人顯得異常矍鑠,像是對往事的一次告別,簡潔而鄭重。“這
應該是我最後一次接受媒體的採訪,聊《紅樓夢》和《三國演義》了。畢竟都是過去那
麼久的事和作品了,現在是新人輩出的時代了。”他環顧著古老的院落,陷入回憶。
中國首部連續劇戲服全靠借
《敵營十八年》初期劇組只有五個人,三個月拍9集
上個世紀70年代末,周期製作短、經費投入少的電視劇開始代替電影,逐漸深入百
姓的生活。彼時國內電視劇更像是廣播劇,製作簡單,人物少、場景少、語言多。然而
,美劇《加里森敢死隊》的引進卻引發了一場“萬人空巷”的追劇熱潮,故事之間相對
獨立,但主要人物又貫穿到底。對比之下,國產劇難免過於粗糙。
時年,不到50歲的王扶林正在中央電視台文藝部戲劇組做導演,這場熱潮讓他異常
興奮,“為什麼國內不搞這樣的連續劇呢?”正值1980年,台裡收到《敵營十八年》的
來稿,王扶林向領導提議將其拍成連續劇。
上世紀80年代的拍攝條件十分拮據,台裡並沒有專業的製作部門,美工團隊只做過
新聞,更不要提什麼道具、服裝、攝像、燈光等工作人員的缺失。“我們只能自己建班
子”——這支只有五個人的初期班子,包括王扶林、一個美工、一個製片、兩個導演,
他們四處招兵買馬;沒有服裝部門,就到處借衣服。
作為國內首部電視連續劇,《敵營十八年》最終播出時9集,但王扶林卻拍了三個
多月,攝製組前後輾轉五個省,每天平均拍攝28個鏡頭。放在當下“三個月拍完60集電
視劇”的市場,估計早就被投資方腰斬了。
最終《敵營十八年》導演組每個人拿到了48塊錢的酬勞,“那時候別的本事沒有,
就是有幹勁兒,不怕吃苦。”
● 八個匪兵只有兩條軍褲穿
直到開機前,王扶林才發現很多戲服並不合身。飾演男主角江波的演員張連文是個
身材魁梧的大塊頭,借來的軍裝太小,褲子也沒借到,最後他只能將主角的全身鏡頭都
改成了半身。八個匪兵,只有兩條軍褲,有褲子穿的站在前排,用身體擋住沒有褲子穿
的演員。和如今電視劇動輒就幾個億的製作費用相比,“那時的經費簡直是捉襟見肘。
而且還要趕在春節播出,別人問我能不能拍,我就說遇到困難就邊拍邊解決,沒有被子
和枕頭,就從自己家抱枕頭來。”
找00後演《紅樓夢》就是瞎鬧
當年培訓演員用了四個月,現在沒人這麼幹
拍“四大名著”的念頭,源於1979年王扶林被派往英國BBC的一次考察。當時莎士
比亞、莫里哀、蕭伯納等中外文學名著早已被英國拍攝為電視連續劇,發行到世界各地
。王扶林也受到了觸動,“中國的名著那麼多,不比莎士比亞差呀。”
以當時國內電視劇的發展規模,從時間、拍攝經驗到資金成本,根本不具備製作長
篇連續劇的條件。但回國後的王扶林,還是向時任央視副台長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咱
們要先學人家搞名著!四大名著裡《三國演義》《水滸傳》武打戲多,《西遊記》需要
特技,咱們要拍,那就《紅樓夢》唄!都是室內的文戲,好辦!”
“現在一看我這話就是隨嘴一說,光膽兒大了。我當時都沒研究過《紅樓夢》,後
來才知道它的一句話、一個微表情都說明了人性,它才是最難拍的”。
而87版《紅樓夢》精準的選角至今仍難以被超越。那個年代,沒有“流量”“明星
”至上的理念,作為導演,王扶林認為選角的唯一標準便是和原著描述相符,不合適的
,堅決不用。“首先是年齡問題。《紅樓夢》中的‘十二釵’、賈寶玉都是十一二歲,
如果找年紀大、身材高的演員,‘意綿綿靜日玉生香’一段,寶玉跟黛玉在床上打打鬧
鬧,那不是容易被觀眾誤解了嗎。”反之而言,“現在不是在播什麼00後小戲骨們主演
的《紅樓夢》嗎?小孩來演這個是不行的。它更多是好玩了,根本不是‘紅樓夢’那麼
回事。”
他向台裡請求,在重大省市內進行海選,找娃娃臉、年齡不能超過二十歲、氣質純
真、稚氣的人。其中,陳曉旭是寫信毛遂自薦而來,雖然她當時是話劇團的,但並未演
過大戲。歐陽奮強有戲曲底子,又是個娃娃臉。而其他很多演員,本職有的是飯店服務
員,有些則是鞋廠工人。“不會演戲沒關係,沒有人生來就是林黛玉、薛寶釵,都是靠
導演從頭培養。”
在最終分配角色前,王扶林再次向央視提出要求,在圓明園開辦學習班,所有演員
閉關。每天一大早起床先吹哨、練功;聽顧問專家馮其庸、周汝昌等講課;下午王扶林
則會一個個審查演員們的小品,“喜歡林黛玉,就去深究林黛玉,然後表演給我們看,
不合適第二天也可以演王熙鳳。”
而辦“先選人,後選角”學習班的代價,是王扶林為之耗時了四個月,台裡投入10
萬元,相當於今日的二三百萬,“當時很多人都認我這麼選角、培養演員太費勁,現在
的市場更沒有人肯這麼做了。”
1984年,《紅樓夢》開機,三年後開播。根據中央電視台統計,其播出期間收視率
一度高達75%,當年新華書店的《紅樓夢》小說也曾一度脫銷。一部電視劇能夠同時引
發文學和電視熱潮,這在當時的中國是史無前例的。
但《紅樓夢》的播出並未讓王扶林感到榮譽加身,他甚至是“心懷忐忑”的。拍攝
的三年間,王扶林的祖父、父親相繼去世,他沒有回上海探望過一次。“可以說是身心
疲憊,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拍出來。但總要有人來做這件事啊,總要有人打腫臉充胖子
地一步步往前走。我唯一可以保證的是用百分百努力對待創作,名利、是否熱播,已經
不在我的考慮範圍了。”
● 閉關讀原著 劇本不能拿來就拍
當央視立項《紅樓夢》並指定王扶林當導演後,他第一件事就是請求閉關一年,研
讀原著。“戲曲版我看了不少,但突然讓我拍,我還沒有看過完整的一本書呢。”即便
當時的他對《紅樓夢》毫無興趣,但“也得硬著頭皮去看,不讀書怎麼搞?哪能像現在
一樣,隨便拿起劇本就拍。”
於是王扶林找了個招待所,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就是研讀“紅樓”。遇到讀不懂
的就先往下看,再不懂就搜集資料。剛開始,王扶林分不清賈寶玉的大丫頭、小丫頭、
粗使丫頭,到後來他開始和紅學會一起討論劇本,但他仍不敢多說話,“紅學那麼複雜
,根本不是一年就能夠研究透的,我生怕說錯一個細節。”
各種版本的名著翻拍都不看
《三國演義》拍攝再苦,也沒人軋戲
《紅樓夢》播出後,很多導演開始對“三國”趨之若鶩,“原因只有一個,就是能
出名”。但《三國演義》人物多、武戲重,拍攝效果難以估計,央視最終還是找到了“
王大膽”。
此時的王扶林正面臨退休,“台裡任命我,我要識抬舉。”即便當時他需要邁過另
一道險峰,即中國首創的“總導演制”。為加快拍攝速度,台裡決定開創分導演制,任
王扶林為總導演,並為他安排五位有作品、有名氣、專業強的執行導演。
真正實施後,有人開始質疑他是“甩手掌櫃”,“三個攝錄隊同時拍,我不可能每
個現場都到。”在不干預創作的情況下,王扶林以“觀眾的身份”爭取親自到場跟班,
並進行實地考察。為了搞清楚“七擒孟獲”中涉及的少數民族地區特點和“三國”遺跡
,王扶林特地奔赴西昌,僅“夷”“彝”“洞”三個簡單的詞彙究竟釋為何意就與專家
探討多時,“不能犯歷史常識性錯誤,這是最根本的。”
《三國演義》拍攝時長四年,在雲南取景期間,導演和演員只能住在潮溼的帳篷裡
,諸葛亮扮演者唐國強住的床位費每天只2.5元,但沒有一位演員軋戲、喊苦。
在半年多的後期製作中,王扶林對數萬個鏡頭一個個反覆看、反覆剪。如今諸多電
視劇為贏得效率、配合排期,或注水或剪輯粗糙,當時若遇到需要修補的鏡頭,王扶林
會第一時間召集30人的“補拍隊”補拍、重拍。即便如此,《三國演義》播出後仍讓他
有些許缺憾。“三國人物太多,我們取了精華,但砍得還不夠果斷。甘露寺、空城計盡
量拍細緻了,但還是要抓重點,不能求全。”
《三國演義》之後,王扶林漸漸淡出了電視界。而關於“紅樓”關於“三國”也有
了各式各樣的版本,有的聲勢浩大,有的戲說甚至惡搞……“如何看待後來的翻拍版本
?”對於這個必問環節,“我就是怕有人像你這樣問我,所以我從不看翻拍,不好說。”
如今,王扶林有空會和年輕人們交流,講一講當年艱苦的環境下,他們是如何“化
腐朽為神奇”的。“不管怎麼樣,我深入了兩部名著。作為導演,盡拍那些現代戲、三
角戀愛,不經過中國古典戲的磨煉,成不了一個好導演。年輕導演還是要想辦法認認真
真地拍一部古裝戲,研究歷史,研究當時的服裝道具、環境、為人處世、禮儀、不是糊
弄人而是認認真真拍。”
● 總導演不是“指導”是“執導”
最初實行總導演制時,讓“王大膽”有點無奈,“我也沒指導過導演啊,根本不知
道總導演如何當。”王扶林當時正在通讀《三國演義》,順手就將開篇的兩句話作為了
總導演準則,“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與如今諸多總導演更多只是掛名“指導”,而非親自上場“執導”不同,所謂合,
即要求所有導演、攝像、美工等,必須和他一起研究劇本、定演員、定服裝。84集的劇
本,王扶林和主創每周探討兩集,耗時十個月。而所謂分,即總導演必須尊重每個導演
的創作理念,但也需要負責抽查拍攝素材、剪輯素材。最後所有鏡頭、音樂、配音等細
節歸到他來一一審查。
王扶林主要作品
1980 《何日彩雲歸》
1981 《敵營十八年》
1987 《紅樓夢》
第7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電視連續劇特等獎,第5屆大眾電視金鷹獎優秀連續劇獎
1989 《莊妃軼事》
首屆全國優秀錄像片優秀導演獎
1994 《三國演義》
第15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長篇電視劇一等獎,第13屆大眾電視金鷹獎最佳長篇連續
劇獎,第四屆“五個一工程”獎優秀電視劇作品
1996 《男人沒煩惱》
2004 《狗不理傳奇》
(責編:得得)
http://ent.sina.com.cn/v/m/2017-12-08/doc-ifypnqvn1414802.shtml
相關報導:
“第一製片”任大惠:看不慣如今助理都住單間
http://ent.sina.com.cn/v/m/2017-12-08/doc-ifypnyqi2034281.shtml
《渴望》播出犯罪率降低 鄭曉龍:文藝要干預現實
http://ent.sina.com.cn/v/m/2017-12-08/doc-ifypnyqi2043163.shtml
情景劇不行了?英達:沒佳作不代表情景劇沒市場
http://ent.sina.com.cn/v/m/2017-12-08/doc-ifypnqvn1509904.shtml
張一白:《將愛情進行到底》成功靠的就是反套路
http://ent.sina.com.cn/v/m/2017-12-08/doc-ifypnyqi2090773.shtml
劉歡:《電視劇》都跳過片頭片尾 說明不重視音樂
http://ent.sina.com.cn/v/m/2017-12-08/doc-ifypnyqi2093849.shtml
張凱麗:沒有借《渴望》之名賺錢 拿太多錢害怕
http://ent.sina.com.cn/v/m/2017-12-08/doc-ifyppemf585338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