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得拿第一部跟風起長林相比,風起長林有點可憐,但不得不說,風起長林又
有許多地方靠著第一部的光環來烘托情緒(笑)。
但抽離出來,兩部的切入角度不同,放在一起比還是有些不公的。
第一部的梅長蘇蟄伏十二年,蒐集了足夠情報、暗藏了諸多眼線,終入金陵。
從觀眾的角度來看,就是看著開外掛的人成功一步步剷除障礙,最後達到目的(當
然中間也有驚險,而驚險的部分第一部確實營造得很好,氣氛到位,連觀眾都會緊
張,相較之下,風起長林確實常在緊張快要高漲之時,戛然而止。)
如:蕭元啟逼宮罪太后,然後詔書證據等等都還沒拿出,太后就果斷認了……
第二部的眾主角們當然就沒有梅長蘇這麼厲害,幾乎每個人都有智商未上線的
時候(笑),比起第一部描寫一個天才,我覺得風起長林描寫一群「人」,人與人
的互動亦值得品味。
但醜話還是要先擱在前頭,風起長林有些角色的反應為了接戲而反應,為了讓
劇情走下去而一反常理,許多地方有過多的斧鑿之痕,導致看著看著有時會突然出
戲。就像是荀皇后的智商彷彿一直都在戲場邊,有時候拎了進來(並無告訴濮陽纓
曾挑撥萊陽太夫人),有時候忘在場邊(幾乎無時無刻),還好最後一刻有拎上來
,位極皇后還輕信旁人留下詔書,也未免太驚人。
接下來進入正題,在風起長林中,有許多令人動容的正派角色,而對於正派的
滿腔熱血、為國為民,我更鍾於細看反派角色的描寫。為報家國大仇攪得金陵翻天
覆地的濮陽纓、位極人臣而最像人的荀白水、從善良少年到腹黑謀國的蕭元啟。這
應該是風起長林中比較偏向反派的三個角色,風起長林可貴之處,就在於每個反派
都有其反的理由,而且頗合情理,環環相扣。
濮陽纓的夜秦受瘟疫所侵而滅國,因為成長過程的關係而性格扭曲,他將滅國
之事怪罪到大梁身上後,用盡計謀,直接影響了荀白水的智商下降,及蕭元啟的轉
變,雖然中段他就退場,但無疑到最後一集,大梁朝局確實如濮陽纓所算一般,風
雲變色。最讓他被打臉之處,就是蕭平章願意捨身救平旌,剛好與他少年所為全然
相反。不過濮陽纓這個角色的亮點,在於演員無疑(笑),換個人演,可能就不會
這麼吸睛了。
荀白水壓制長林王府,憑一句「長林之罪,罪在將來」,其實很有人味。飽讀
史書者,會有這個想法是很正常的。他身為首輔,對於長林王府同時擁有軍、政之
權,誰不害怕?所以他處心積慮削弱長林王府,目的是保朝局安穩,一句「難道我
們大梁江山、天子皇位,都要仰賴長林王府的品行不成?」就讓人覺得荀白水的擔
心,確實是身在局中的人所應有的擔心。幫荀皇后掩蓋過錯,是兄長之情;放過蕭
平旌,卻又是當政明斷。他不像蕭平章那樣能夠讀懂編劇(?)的思路,但他絕對
有大梁首輔的資質(單拿荀白水跟晉尚書比較就可知)。可惜後來荀白水由黑翻白
時,還是被蕭元啟給趕上了就是……
最後是蕭元啟,演員詮釋之好,全劇大概就是蕭元啟跟濮陽纓會突然讓我驚豔
一下。(正派角色大概就偏向:好會演、好感動之類的感想)從一個殺人手抖、眼
中含淚的皇家兒郎,到最後手握烏金劍殿前死戰的逆賊。蕭元啟總覺得錯不再己,
而在於造化弄人。他的心裡變化與掙扎,算是很順暢地逐漸轉黑,許多關鍵點都有
所鋪陳,中間很少有讓人覺得莫名其妙之轉折處。他其實是風起長林裡最可憐的人
,許多內心的糾結、痛苦,都有所呈現,從想護母親而護不住的感情,投射到對安
如的好,想為國盡心卻要靠賣國才能佔有一席之地,卻又一邊為國家未來留下後路
,或許東海國他是打算自己滅的,但他最後說得好:「我的仇你們會幫我報的」。
他始終明白自己是大梁人,只是尊的不是元時這個君。我覺得是這部戲中最精彩的
角色,沒有之一。
相較於第一部每個反派角色都位高權重,在壞人部分的刻畫,我覺得風起長林
有走出自己的套路,離開琅琊榜這棵參天大樹。在各有盤算的反派角色的謀算下,
圍繞著家國情懷、兄弟情義的風起長林,亦不枉掛著琅琊榜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