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啟動「延禧」找碴攻略!5大穿幫鏡頭你發現了嗎?
2018-08-12 19:42聯合報 記者杜沛學╱即時報導
宮鬥劇「延禧攻略」熱播引爆話題,也招來許多眼尖網友祭出「找碴攻略」!12日就
有網友瘋傳「純妃沒人扶」的穿幫畫面,原來是一場「純妃」要下樓梯的戲,當她做
出嬪妃伸手要人扶的動作,周圍竟沒有一位宮女自愛站出來,連一旁小太監也都鳥獸
散,本人發覺不對勁之後,也忍不住笑場自娛。
其實「延禧攻略」穿幫畫面還真不少,有網友發現某視頻網站畫面曾冒出現代的塑膠
椅,但愛奇藝官方播出時,塑膠椅已被裁切掉;就連劇中「高貴妃」為討好皇帝,送
上王羲之墨寶「快雪時晴帖」,乾隆(聶遠飾)應是初次賞析,但劇中用的卻是已有
乾隆題字的現代版本;而「高貴妃」獻殷勤也常出錯,一場她找來西洋樂隊演奏、向
乾隆祝壽橋段,竟出現薩克斯風,但該樂器是西元1840年才被發明,對照劇中年代卻
是1750年以前,形同樂器也搞「穿越」。
另外「延禧」劇情因剪接關係,也曾出現Bug,如宮女錦繡被瓔珞(吳謹言飾)潑了
一身水後,下一個畫面衣服卻已「秒乾」。只是網友找碴也曾發生誤會,例如懷疑「
嫻妃(佘詩曼飾)」在古裝戲服中穿牛仔褲上戲,沒想到佘詩曼本人親自回覆,只是
顏色很像牛仔褲的「水褲」,穿在古裝戲服中沒有問題;網友甚至懷疑皇帝身旁的「
李公公」戲中疑戴耳機穿幫,結果也被證實是帽子的帽帶。
https://stars.udn.com/star/story/10091/3305122
秦嵐曝"延禧"賣80多個國家 或將上《演員的誕生》
2018年08月13日 00:18 新浪娛樂
新浪娛樂訊 近日,于正新劇《延禧攻略》大火,“富察皇后”秦嵐憑借溫婉大
氣的風格圈粉無數,皇后跳樓自殺的情節讓無數網友哭崩潰。
12日,秦嵐現身直播,和網友談這部劇的趣事。直播中,秦嵐透露《延禧攻略》
已發行80多個國家,美國的HBO也要買。同時表示,自己有可能上《演員的誕生》,
目前在洽談中。
http://ent.sina.com.cn/v/m/2018-08-13/doc-ihhqtawx5881207.shtml
揭秘《延禧攻略》服化道 透過熱播劇感受非遺之美
2018年08月13日 16:24 大洋網-廣州日報
近來,古裝劇《延禧攻略》引發網友熱議,該劇以貼合歷史的改編、簡約細膩的
美感,成為暑期檔“爆款”。除了考究用心的清宮布景、古典素雅的“莫蘭迪”色調
外,有細心的觀眾發現,劇中有不少非遺元素!昆曲、緙絲、絨花、打樹花……透過
熒屏觀眾可以真切感受到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美。不過,在接受廣州日報全媒體記
者採訪時,有專家認為,劇中關於香雲紗的展現,有點“說不通”。
《延禧攻略》非遺文化受到關注
隨著《延禧攻略》熱播,在劇情被觀眾津津樂道的同時,不少劇迷對該劇的服化
道給予好評。而且劇中“植入”的昆曲、緙絲、絨花、打樹花等多種非物質文化遺產
,讓年輕觀眾感受到傳統文化之美。
昆曲
《延禧攻略》中,高貴妃唱著《長生殿》的《埋玉》,跟乾隆告別,此時畫外響
起她最愛的《貴妃醉酒》,如她所說:“此生皆醉在戲中,從未醒來。”不管是《貴
妃醉酒》還是西暖閣上的絕唱,人物的藝術和人生終結完美契合的同時,觀眾也可以
領略到昆曲的華麗婉轉、裊娜情深。
據史料記載,乾隆年間,昆劇折子戲最盛。昆曲以曲詞典雅、行腔婉轉、表演細
膩著稱,被譽為“百戲之祖”。2001年,昆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口述和
非物質遺產代表作”。昆曲的唱腔具有很強的藝術性,對中國近代的所有戲劇劇種都
有著巨大的影響。昆曲表演包括唱、念、做、打、舞等,《牡丹亭》《長生殿》《紫
釵記》等都是保留劇目。
刺繡
女主角魏瓔珞初入宮,便在繡坊任宮女。劇集用大篇幅、多細節展示了刺繡這一
非物質文化遺產,手推繡、打籽繡、盤金繡、盤繩繡、珠繡、圈金等多種刺繡工藝包
含其中。
京繡又稱為宮繡,構圖、用料、針法都有固定程式和規範。繡的方法上講究慢工
出細活,繡品需平、光、齊、韻、和、順、細、密;圖案精細秀麗、形象逼真,內容
上要求“圖必有意,紋必吉祥”。
此外,錦州滿族民間刺繡在劇中也有體現。魏瓔珞用滿繡技法繡雲霞,“紅霞藍
天,相映成趣”,折服了繡坊上下。據悉,滿繡是指整幅作品均以繡線鋪滿,不留空
隙。一幅滿繡作品,從設計到一針一針完成,短則一月,長則需耗時數月。
緙絲
劇中的扇子和服飾都用到了緙絲工藝。作為從宋朝以來皇家的御用織物之一,緙
絲有“一寸緙絲一寸金”的說法。清宮織繡類團扇以緙絲最為精美,如太后所握團扇
,仿製了清朝沙面貼絹仙鶴桃樹圖團扇;高貴妃所用之扇,仿製了清朝紅色緙絲烏木
雕花柄團扇。
2006年,蘇州緙絲織造技藝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緙
絲又作為中國蠶桑絲織技藝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延禧攻略》請來蘇州緙
絲織造技藝傳承人顧建東作為指導。顧建東透露,緙絲技術與大家熟悉的刺繡有本質
的區別,它是通過通經斷緯,一絲一絲織就成的,在完成一個成品之前還要經過好幾
道複雜的工序,而在這個過程中只要有任何一點差錯,整件產品就意味著作廢,所以
每一件成品都是獨一無二的。
絨花
《延禧攻略》中,秦嵐扮演的富察皇后的打扮可以用樸素來形容,她頭上佩戴的
絨花引來網友關注。根據史料記載,富察皇后“平居冠通草絨花,不御珠玉”。其實
,絨花是極具地方特色的傳統工藝,在唐代甚至被列為皇室貢品,而且在康熙、乾隆
年間達到了鼎盛,而且鑒於其與“榮華”諧音,所以有吉祥祝福之意,備受後宮佳麗
喜愛。
2006年,南京絨花被列為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南京的絨花非遺傳承人趙樹憲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劇組一共預訂了19款絨花髮飾,我和徒弟們用了將近一個
月的時間才做好。”富察皇后那款“搖錢樹”造型是其中最複雜的,用了一個星期才
完成。《延禧攻略》的大火,使得南京絨花一時聲名大噪,訂單暴增。
打樹花
《延禧攻略》中還可以看到距今已有500餘年歷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打樹
花”技藝,這也是首部將這一具有民族特色的“古老節日社火”帶到觀眾視野的影視
作品。
李白曾有“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的詩句贊美秋夜冶煉盛景,因此在《延禧
攻略》中“打樹花”被稱作“萬紫千紅”,是高貴妃為了取悅太后而精心準備的節目。
打樹花是河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據說當年張家口蔚縣暖泉鎮有好多
鐵匠作坊,每逢年節,鐵匠們同樣渴望熱鬧喜慶,他們從打鐵時四濺的火花中得到靈
感,把熔化的鐵水潑灑到古堡城門上方的磚牆上,好似朵朵煙花盛開。這種特別的“
煙花”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老百姓,其熱鬧喜慶的氛圍不輸給煙花。
表演時匠人身著厚重羊皮襖,用新出爐1600多攝氏度的鐵水潑灑到古城牆上,迸
濺形成萬朵火花,因形狀猶如枝繁葉茂的樹冠而被稱為“樹花”,場面十分壯觀。負
責這場戲“打樹花”表演的匠人們不辭辛苦參與拍攝,只為能夠把文化傳承下來,一
位老匠人說:“希望通過電視劇,讓大家看到非物質文化遺產到底有多美。”
在廣東,非遺還有很多現代化的表現
除了電視劇,非遺還有很多其他的活化手段。在“非遺新造物——新中式生活美
學創新展”中,非遺跟現代科技結合起來,吸引了大批廣州觀眾駐足。
3D打印磁懸浮獅子頭
《獅來運轉》的起源是國家級非遺的佛山獅頭。這個獅頭燈的造型,靈感來自於
電影《黃飛鴻之獅王爭霸》。廣東“黎家獅”第六代傳人歐琦輝把獅子頭與3D打印和
磁懸浮這樣的高科技聯繫在一起,就有了這樣一件既有意頭,又有科技含量,更有很
深文化意蘊的桌面藝術品。
粵繡嫁衣
曾經跟隨廣州黃埔古村的老藝人羅熾榮學習“羅氏廣繡技藝”的設計師MOON以粵
繡為基礎,再融合法式鉤針刺繡,在婚紗上對古老非遺進行創新。加上來源於《三生
三世十里桃花》的靈感,讓這件高貴典雅的白色小褂裙成了諸多女生在婚禮上夢寐以
求的禮服。
潮繡也是MOON的設計來源。一件婚紗禮服的“小褂皇”,採用潮繡中的盤金繡工
藝,由一位繡娘耗時半年純手工完成。一件龍鳳褂只能經手一位繡娘,這是規矩,也
是意頭,在古代象徵“從一而終”,在如今則象徵“一心一意”。
金屬剪紙
佛山剪紙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這次展覽中出現的“金屬剪紙”,用的是佛山剪紙
傳人饒寶蓮的圖案,但整體設計成飾品的樣子,不論是做成胸針,還是做成耳環,都
閃亮全場。
專家意見: 綠色香雲紗裙子“說不通”
很多觀眾應該都記得劇中的開篇一幕:魏瓔珞和其他宮女初入宮,吉祥被錦繡一
碰不小心打翻了水桶,弄溼了秀女烏雅青黛那一身華貴的綠色裙子。烏雅青黛說那條
裙子的面料是江南過來的香雲紗,非常貴重。
香雲紗,亦稱莨紗,是嶺南地區一種古老的手工織造和植物染整的特色面料。香
雲紗具有涼爽宜人、輕薄柔軟、遇水快乾、不易起皺等特點。2008年,香雲紗染整技
藝入選第二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除了《延禧攻略》裡的香雲紗裙子外,不久前,嶺南活力非遺藝術館“非遺新造
物——新中式生活美學創新展”的一批設計新穎的香雲紗時裝登場也驚艷了廣州觀眾
。這些時裝作品的作者、著名設計師、華南農業大學藝術學院教授金憓介紹,香雲紗
從明清時期開始就是奢侈品面料,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用植物染料加手工製作而成的絲
綢面料,素有“軟黃金”的美譽。香雲紗工藝過程複雜,其步驟古人概括有“三蒸九
煮十八曬”之多。
不過,說到《延禧攻略》裡烏雅青黛的香雲紗裙,金憓則認為應該遵照史實。“
廣東是香雲紗的原產地,烏雅青黛說自己的香雲紗是江南過來的。她穿的綠色香雲紗
裙子,顯然就不對。因為傳統香雲紗正面是黑色的,反面是黃褐色,這是由於塗抹塘
泥時只塗抹並暴曬一面的結果,其他顏色是近年廠家創新的成果。如果是清代的戲,
那麼穿一條綠色香雲紗的裙子,是說不通的。”
不過,《延禧攻略》讓更多年輕觀眾認識非遺技藝、了解古老文化,這在專家看
來是很好的嘗試。“非遺新造物”展覽策展人、嶺南活力非遺藝術館負責人楊逸認為
,能讓年輕觀眾通過熱播劇接觸非遺,讓大家直觀地感受到非遺的魅力,是一件特別
有價值的事情。“隨著社會的發展,許多古老的手工藝由於生產技藝複雜、生產周期
過長而被人們漸漸遺忘,但這並不代表它們本身不好。通過熱播劇這種時尚的載體,
讓年輕人重新感受非遺之美,重新看待非遺與生活的關係。了解非遺、喜歡非遺的人
多了,它的傳承與活化就有新的希望。”
總製片人于正: 戲在文化裡,文化在戲裡
近年來,隨著《我在故宮修文物》《如果國寶會說話》等文化類節目的熱播,中
華傳統文化與非物質文化遺產證明了自身的價值,也得到了年輕觀眾的喜愛。當《延
禧攻略》通過各種層面,把非遺文化融入電視劇中,受到年輕網友追捧自然是順理成
章。
《延禧攻略》總製片人于正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整部戲,戲在文化裡,文
化在戲裡。讓觀眾可以看到更多,這是我想傳達給觀眾的”。
于正透露,自己參考了大量的史實資料,小到一耳三鉗、“小兩把頭”髮型、絳
唇妝,大到服裝設計、場景道具的陳設等,都力求貼近史實。對於昆曲、刺繡、打鐵
花、緙絲技術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劇中的展現,于正表示:“匠人們對於傳統文化的
傳承,都會有自己的一些期許,保護和傳承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們應盡的義
務。通過影視劇這個形式,能讓更多的人了解和關注我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覺
得最應該、最值得做的一件事。”
回顧近幾年于正的作品,無論《鳳囚凰》還是《朝歌》,都有東方神韻傳統文化
的體現,此次的《延禧攻略》也秉承這種風格,繼續將“中國元素”進行到底。對此
,于正表示:“我對傳播中國文化有一種執念,在這部劇中我希望做到最大地‘還原
’,但全部還原還是不可能的,我們只能無限地、用自己最大的努力接近它。”
(責編:得得)
http://ent.sina.com.cn/v/m/2018-08-13/doc-ihhqtawy0906978.shtml
單日播放量突破5億 比上星電視劇的網路播放量還高出許多
可說是今年最紅的網路劇了 看來突破百億播放量不是夢 XD
https://i.imgur.com/i8Ob7ly.jpg
同日的上星電視劇播放量排行榜
https://i.imgur.com/WhRZqLg.jpg
以上圖片出處:[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