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我是一個如懿傳原著/劇本黑,
這劇的先天非常不良,看這劇單純只是為了劇組,
能把這個各方面都死當的故事拉成70分,我已經覺得劇組創造了奇蹟。
一個不爭的主角掉進宮廷裡始終堅持本心最後變成失敗者,
這樣的故事能不能精彩?是不是一定要維持這樣緩慢平淡的步調?
可以,而且故事前期的朱砂局已經給我們一個思路了,
如懿作為暴風眼,整個宮廷鬥爭圍著她打轉,
如懿可以維持穩定,只要陰謀劇情跟著上,故事張力就能很強烈。
如懿傳中期之後的疲軟,原因不是演員或導演的表現突然沒有前段好了,
是故事再也沒有朱砂局這種好橋段,角色只有零星片段的衝突,
劇本沒有給空間和素材,這樣不管演員的演技再好、導演設計的畫面再美,
仍然無法改變故事主線模糊,讓觀眾不知為何而看的根本問題。
劇情橋段是一個問題,故事結構中角色塑造和對照是另一個問題。
要討論後宮中變與不變的問題,
如懿可以保持初心,但過程必須有掙扎,和配角的對比也必須作出來。
金玉妍是從一開始就要鬥的,她始終保持初心,跟如懿應該是光和影的對照,
甚至兩人感情上的結局也可以做一個對比。
皇后、阿慧、海蘭是被後宮同化的,
或許她們一開始並沒有想要去爭鬥,卻一步一步因為各種因素加入了大亂鬥,
皇后和阿慧有加一兩個小橋段去暗示她們自覺面目全非,
海蘭就很平面了,大變身之後黑得很徹底,完全不在意自己的改變。
嬿婉是另一個對照組,
她是自覺的去改變,清醒地往下沉淪,甚至主動放棄感情是她往上爬的關鍵。
然後如懿身為主角,
在這個愛情走向墳墓的旅程中,應該是有掙扎的,應該是要反思的,
就算是戀愛腦,也應該不安地猜疑皇帝是不是還愛她、自己在皇帝心中的份量,
談過戀愛的人都知道,愛情中的忐忑不安才是醍醐味,
否則那些山盟海誓哪裡來的?
這些應該用台詞、用劇情帶出來,而不是從頭到尾都那麼篤定皇帝的愛,
有掙扎、有自我懷疑,主角最後的堅持初心才更難得。
然後這樣的堅持應該在其它配角的改變中凸顯,
至少讓如懿獨白懷疑一下自己的堅持是不是對的吧......
這樣的如懿才能立體起來,而不是一個為結局服務的NPC/提線木偶,
更不會讓故事焦點都跑到勵志少女身上,
如懿本身的人設和後宮環境就是很棒的價值觀衝突點才對!
周迅和汪俊也不知道是沒想到這樣詮釋,或是囿於劇本無法作出更動就不得而知。
以上說的元素其實故事裡都有,但都是散的、沒有整合過,
原著就是想一段寫一段的凌亂雜燴,前後沒有呼應,角色更沒有對照。
而劇本完全跟著原作走,沒有重新整理脈絡,去蕪存菁,當然沒可能有救。
最後說到爽感,我一直覺得如懿傳它是一本爽文。
原著是很喪,是BE,但故事過程的打臉和解謎並不少,
之所以爽度不夠,有很大原因是故事的片斷感和拼湊感,很難形成爽快的閱讀體驗。
再次聲明:我是劇本/原著黑,我認為劇組用一個爛劇本交出意外的成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