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djdotut (Mockingjay)
2018-10-07 10:55:111.
「我只想要我想要的!」 曼陀這一句話大致上是她所有作為的宗旨
我以為她單單這麼想是沒什麼問題 誰沒有自己想要的東西或未來?有能力就去爭取
但問題是 若是通過傷害她人(包括親人)的方式得到自己想要的
還能心安理得地過日子嗎? 對曼陀來說 也許偶爾想到被她傷害的人時會心虛
但她接下來會告訴自己 都是別人有問題 她可是清清白白的什麼問題都沒有
就她所想 別人就該以她為中心繞著轉 如果不這樣 那就是對她不好
所以楊堅說的沒錯 曼陀總是自欺欺人 習慣把所有的過錯歸結在別人身上
相對於伽羅 曼陀這個角色也有其「成長歷程」
但我想曼陀沒有在成長中真正地了解過她自己 並以此選擇她自己想要的生活
她的終極目標就是勝過般若與伽羅 贏得所有的風光
如果說這一切都源於庶女的出身如枷鎖般套在曼陀身上
那她到底是為了掙脫枷鎖而努力 還是套著枷鎖而瘋魔?
(其實劇裡獨孤家沒有嫡庶之分,編劇寫曼陀因庶女出身而受到虧待,少了點說服力)
若從這一點看來 曼陀也是有點可憐吧
看到她在蒹葭面前控訴所有人對她的不好 好像整個人生只有委屈痛苦可言
明明知道她很自私 還是忍不住對她生出一絲同情(大概也有配音挺動情的原因)
同情她一門心思追求自己的榮耀而不得 為此深陷、執迷不悟而自苦
但要說曼陀心裡完全沒有親情 倒也不至於
只能說有失去(比如般若) 才知道過去還擁有時有多好
不然 她不會因為伽羅無論如何還認她這個二姐而失聲痛哭
曼陀這個角色與宇文邕除了都是庶出 基本上各方面都是相反
若說劇中哪個角色可與曼陀互為對比 我想就是宇文邕吧
2.
宇文毓交代大事這段挺感人的 即使他明白自己非般若的真愛
但在生命將盡之時 為蒹葭安排後路 我想這不是基於什麼大姐夫該盡的責任
而是因為真心愛般若 知道她在離世前還是掛念家人
才要在能力所及範圍內 再為她多做一些事情
只能說宇文毓真的是把般若看得比他自己還重要
所以也不難理解後來般若的選擇-
一個是她愛的男人 但這個男人最愛權力 又是獨孤家的仇敵;
一個是愛她的男人 沒有政治能力但性格敦厚 又把她放第一位
也難怪後來般若在理智上選擇與宇文毓在一起
其實根據史書所說 北周明帝不像劇中人物這樣 膽怯又無能 被太師輕視
比如《周書》有記載 北周明帝在孝閔帝在位時
擔任岐州刺史 說他「治有美政,黎民懷之。」
又說「帝寬明仁厚,敦睦九族,有君人之量……」
《資治通鑑》也說「周世宗明敏有識量,晉公護憚之……」
與劇情不一樣 其實晉公護是忌憚他 才暗中派人下毒加害
劇裡 宇文毓親自宣詔 傳位給宇文邕這段 除了派楊堅去隨州這部分以外
宇文毓當眾臣的面說明傳位給宇文邕的原因/
要求曾與宇文泰一起打江山的各位叔伯共同輔佐新帝/
強調他的身體狀況與他人無關/
望眾臣以太師為楷模 為大周兢兢業業 竭盡所能
(有人說歷史上北周明帝把輔佐新帝的重任託付給宇文護,實際上有牽制的用意)
這些說話基本上是按著《周書》裡的記載走(《周書》:其詔即帝口授也。)
3.
如果沒記錯的話 這集好像有個刪減片段 之前曾在網路上看到有人轉貼劇本文字
大概是說:眾人拜祭般若時 太師發瘋 隨手拿起劍 見人就砍
就在曼陀要遇害時 楊堅衝過去為她擋下一劍
伽羅眼見情況危急 出手擊昏太師 這才沒讓他釀成大禍
(之前也是伽羅在情急之下,出手擊昏要刺瞎小麗華眼睛的般若)
雖然不清楚該段文字是否出自原劇本
但如果出自原劇本 就可以解釋獨孤伽羅幫受傷的楊堅上藥的劇情片段
(楊堅提到穿了軟甲,兩人的對話也像之前應該還有一段劇情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