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壓多上星難加上限古令 古裝劇沒有出路了嗎?
2019年03月27日 18:33 新京報
近期頻繁傳出限制古裝劇播出的消息,但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視頻網站並未下
架古裝劇,《新白娘子傳奇》也只是延後一周播出。不過,新京報記者在3月26日召
開的2019年北京電視節目交易會(春季)現場發現,古裝劇減產嚴重,積壓古裝劇更
難銷。
新京報訊(記者 武芝)在春交會展區大廳裡,新京報記者看到,古裝劇目展位
稀少,幾乎都擺在不起眼的位置。正在拍攝階段的古裝大劇較少,多部積壓多年的古
裝劇也在尋求發行路徑,斯琴高娃、劉威主演的古裝劇《玉璽傳奇》、潘粵明、陳鍵
鋒主演的古裝劇《啼笑書香》和景甜、耿樂、聶遠主演的古裝劇《大玉兒傳奇》的積
壓時間都在三年以上。
在這些古裝劇中,又是什麼朝代的劇佔多數呢?去年又是一個清朝劇大年,但臨
近年底,李少紅《大宋宮詞》、正午陽光《孤城閉》的相繼官宣,讓人覺得今明年將
會是一直被冷落的“宋朝”的“翻身之年”。那是不是被“翻炒”次數過多的清朝劇
可以“消停”一段時間了?新京報記者統計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廣電總局備案的
395部古裝劇,發現這個想法顯然是一廂情願。統計發現,電視劇從業者的創新意識
還是不足,仍然喜歡“舊瓶”——架空劇、清朝劇數量仍然最多。有變化的是,歷史
名人傳記劇備案、翻拍劇數量均增多。
架空劇最多,清朝劇緊隨其後
2017年和2018年1月-2019年1月古裝劇備案總量從211部到184部,減少了27部。
具體而言,架空劇數量從59部減少為44部,漢朝劇從4部增長到13部,唐朝劇從21部
減少為14部,宋朝劇從20部增長為26部,明朝劇從20部增長為25部,清朝劇數目從24
部增長為27部。
跟架空唐、宋、明、清劇相比,有三個朝代的古裝劇數目最少,其中秦朝劇2年
間共備案2部,隋朝劇2年間備案1部,元朝劇則無備案。
究其原因,劇評人胡摩認為,“唐、宋、明、清四朝代存續時間皆長達百年,正
史記載翔實,有充足的史料為劇本撰寫提供故事依托,尤其是清朝劇數量多,除了因
清朝與當下歷史接近,觀眾較為熟悉這段歷史之外,跟早期《還珠格格》《康熙微服
私訪記》《鐵齒銅牙紀曉嵐》等熱播劇對觀眾普及了較多的清朝知識,給觀眾留下了
深刻印像也有一定的關係。”
秦朝與隋朝劇數量少,與秦、隋皆二世而亡,存續時間短,可供演繹的空間較小
有關,而元朝劇無備案則是跟元朝對修史文化的輕視,留下的文字記載有限有一定關
係,一位製片人告訴新京報記者,元朝涉及當時的政權統治問題,創作的話不容易操
作。
歷史名臣和文化名人成藍海
在這兩年廣電總局已經備案的古裝劇中,歷史名臣和文化名人古裝傳記劇數量可
觀,歷史背景集中在西漢、春秋戰國、宋朝、明朝、清朝,但迄今為止,這些傳記劇
並未見開拍消息。
不少歷史人物的立項是一個人物多次備案,其中明朝哲學家王陽明熱度最高,以
他為主人公的歷史傳記劇被備案4次,其中,《志誠高遠王陽明》和《良知正道王陽
明》由同一家製作公司江西金時商務諮詢有限公司報備,其餘兩部《王陽明傳》和《
千古一聖王陽明》則由兩家不同製作公司報備。此前王陽明的故事已經被影視化,於
2012年在貴陽電視台播出,名為《王陽明》,由陸劍民飾演王陽明,朱一龍在劇中出
演明武宗朱厚照,該劇至今未登陸衛視頻道播出。
前兩年古裝劇掀起的“大女主”熱度降了下來,影視製片公司不再青睞“大女主
”,轉而看中了將相名臣,內容積極正能量,但這些劇目遲遲未開拍,市場表現如何
還尚不可知。
此外,近兩年備案的古裝劇中再次開啟金庸劇翻拍熱,《天龍八部》《神鵰俠侶
》《雪山飛狐》《飛狐外傳》《連城訣》《碧血劍》《鹿鼎記》等金庸小說改編的武
俠劇都已備案再次翻拍。每一次金庸劇翻拍,劇中的人物造型都會引發觀眾的討論,
無論是點讚還是吐槽,都有很大的關注度,這也是金庸劇被屢次翻拍的原因之一。
《多情劍客無情劍》《新七劍下天山》《絕代雙驕》《新白眉大俠》《萍踪俠影
》《武林外史》等武俠劇也都在翻拍之列。
上星難,積壓多,古裝劇路在何方
根據廣電總局規定,“所有衛視綜合頻道黃金時段每月播出古裝劇總集數,不得
超過當月所有黃金時段播出所有劇目總集數的15%,超過規定的,總局按照具體題材
、內容、形式等進行調控。衛視綜合頻道黃金時段年度播出古裝劇總集數,不得超過
當年黃金時段所有播出劇目總集數的15%。衛視綜合頻道黃金時段原則上不得接檔、
連續排播兩部古裝劇。”
每家衛視的黃金檔一年能夠消化的古裝劇數量有限,因此,古裝劇普遍“上星難
”(登陸衛視頻道播出)。如果能夠上星播出,沒有任何一家出品方願意放棄衛視平
台而只在視頻網站播出,除了網台聯動帶來的播出效應,這也是一筆可觀的收入,但
是鑑於衛視頻道黃金檔播出的古裝劇數量有限,勢必一線衛視在購劇和排播時非常謹
慎,如果品質不達標,古裝劇恐很難發行成功。
近年來有不少古裝劇積壓多年後才轉網播,但由於製作時間長,品質不高,播出
效果都不理想,如秦俊杰、關曉彤主演的《神風刀》,嚴屹寬、杜若溪主演的《大清
江山之龍膽花》,甚至還有一些古裝劇積壓至今未播,如段奕宏、戚薇主演的《謀聖
鬼谷子》和潘粵明、陳鍵鋒主演的《儒林外史之啼笑書香》。
此外,歷史粉的投訴也是懸在古裝劇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巴清傳》在去年
年初被秦粉投訴,再加上這部戲的主演深陷負面更讓這部戲的播出岌岌可危;與《巴
清傳》一樣被歷史粉舉報而播出過程多舛的古裝劇還有《大漠謠》,被漢粉舉報,後
改名《風中奇緣》播出,劇中所有主角和歷史背景也全部重新修改;張若昀、毛曉彤
主演的古裝劇《霍去病》也同樣被歷史粉舉報。
上星難、積壓多、精品少、定檔難、被歷史粉舉報等多重困難擺在古裝劇的面前
,這就倒逼著製片方在拍古裝劇時,要嚴格把關,首先要做好劇本,打好故事基礎,
只有品質上乘,才是開闢成功之路的不二法門。
新京報記者 武芝 編輯 佟娜 校對 趙琳
(責編:vhaha)
https://ent.sina.com.cn/v/m/2019-03-27/doc-ihtxyzsm0979199.shtml
現實題材成新主流 國產劇用細節敘事才能講好故事
2019年03月28日 12:22 文匯報
■本報首席記者 王彥
701部電視劇、83部網劇,2019電視劇春推會在北京舉行,來吆喝的劇目比去年
少了18.5%。縮水的大盤、挑大樑的現實題材,剛出爐的《中國電視劇產業發展報告
2019》指出,近三年來現實題材穩步上升,目前佔比已超六成。
一多一少大致概括了行情。什麼樣的故事值得一說,也從這場國內最大的電視節
目交易會上初現端倪。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尹鴻拋出核心關鍵詞“新主流”,
即主流價值觀與主流市場融合。在他看來,既能彰顯主流價值觀又能贏得主流市場認
可的作品,是中國觀眾的新期待。
“新主流”看似新概念,呼喚的卻是老傳統——體察生活本質。從一些具有“走
紅”可能性的新劇來看,具體路徑不外乎:做生活的觀察者,捕捉細節和創新的靈感。
讓生活引路,電視劇才可能成為話題劇
《都挺好》為什麼能成2019年第一個熒屏爆款?《我的前半生》為什麼沸騰了公
眾話題?答案都指向了“生活”。導演郭靖宇說:“離生活越近,現實主義的創作越
有生命力。”誰能忠於生活,描摹出它的本來樣貌,便有可能掀起觀眾熱議。
在不同人梳理的“2019必看”榜單裡,《小歡喜》都預訂一席,進榜理由即“生
活引路”,圍繞高考聊聊我們正在經歷的教育、婚姻、二孩等。作為《小別離》的姊
妹篇,新劇由原班人馬創作,以方圓和童文潔夫婦的視角,呈現三個高考家庭的喜怒
哀樂。導演汪俊說,新劇想探討的是子女長大後父母該如何面對自我。“劇中,祖輩
通過高考改變了命運,父輩憑藉高考滿足了生產和物質的需要,而90後、00後想通過
高考成為自己理想中的人。”對照現實,最年長的90後即將三十而立,00後旭日東昇
,代際觀念的磨合始終是近來的社會熱門話題。典型話題放置在高考這一典型背景下
,與觀眾碰撞出火花,想必不是小概率事件。
事實上,隔著熒屏與觀眾同題思考,是不少創作者的相似思路。《了不起的兒科
醫生》切中了目前離不開卻也“沒人當”的兒科醫生難題;《我不是結不了婚,只是
不想》的劇名已說出不少青年的心聲;《90又有後》提醒人們,又一茬小朋友長大成
人了;《平凡的榮耀》裡,生活在上海弄堂的職場人需要突破與萬千都市白領一樣的
職場瓶頸。
用細節敘事,時代故事才會有好眼緣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一批聚焦重大歷史節點、講述革命先輩故事
的獻禮作品被重點推介,包括《我愛你中國》《周恩來的外交風雲》《人民的選擇》
《新世界》《生於1949》《南京審判》《雪豹2》《覺醒年代》等。
如何讓好故事在觀眾裡劃出最大同心圓,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副會
長李京盛強調“細節”二字,“觀察一個人或把握一樁事物,惟細節處見真情、見真
實、見本色。沒有細節,一切藝術方式都會失去鮮活”。
《新一年又一年》《警務站的故事》被專家們視為以小見大、以細節包裹真情的
範本。一部改編自20年前的高分劇《一年又一年》,一部以近年來的基層民警為主角
,描繪對象和題材各有側重,但萬家燈火、柴米油鹽是它們的異曲同工之處。李京盛
說:“沒有奇情,但細節上的出色,讓奮鬥改變人生的信念、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情
懷,在不動聲色間抵達了人心。”
同樣用小切口來反映大時代、給好故事以好細節,《面朝大海》和《人民的財產
》也值得一提。前者由溫豪傑編劇,余丁導演,王雷和劉濤主演,以一對小夫妻的創
業歷程透視深圳在改革開放大潮中的風起雲湧。後者由《人民的名義》編劇周梅森執
筆,《我的前半生》導演沈嚴執導,靳東、閆妮、黃志忠等人主演。新故事仍發生在
虛設的漢東省京州市,但情節上另起爐灶,在一家80年歷史的大型國企內部拆解國企
改革的千絲萬縷。
創新不忘固本,國產劇才能與世界級觀眾同行
“國產劇今天面對的是世界級觀眾。”類似句式越來越成為業內共識。觀眾之所
以世界級,重點在眼界。怎樣讓他們為“風景這邊獨好”而停留,考驗創作者能否出
新,新題材、新視角、新立意、新手法,都是在茫茫劇海裡引人眼前一亮的關鍵。
《你好,安怡》或許不具備傳統意義上的頂級陣容。但人工智能的創新題材,為
該劇贏得了高光。劇情設定在2035年,彼時,擁有人類外表與人工智能的“芯機人”
投放上市。當一個具有自我意識的女性芯機人安怡進入人類家庭,一場前所未有的家
庭情感危機即將爆發。因為《流浪地球》的出現,觀眾對中國科幻電影萌發信心,趕
上時間的紅利,有著科幻面相、探討人性話題的《你好,安怡》憑題材贏得先天優勢。
此外,《無主之地》試圖暢想核爆後人類文明被摧毀的世界,《就喜歡你看不慣
我的樣子》嫁接軟科幻和探案題材,賦予動物以超能力,與人類並肩作戰。專家提醒
,開創新腦洞固然能出奇制勝,但“固本”同樣要緊。於國產劇,尊重現實主義的創
作手法,是不變之本。
(責編:得得)
https://ent.sina.com.cn/v/m/2019-03-28/doc-ihtxyzsm1165237.shtml
鄭曉龍不排斥流量明星 《都挺好》編劇向觀眾道歉
2019年03月27日 21:09 新浪娛樂
新浪娛樂訊 近幾年《都挺好》《芝麻胡同》《大江大河》《情滿四合院》等劇
的熱播令現實題材重獲關注,但除了這幾部叫好又叫座的作品之外,很多現實劇都不
同程度被觀眾詬病家庭劇太狗血、職業劇不專業、偶像劇太浮誇……總之一句話,就
是“套路太深”。
那麼作為創作者,該如何規避窠臼,開拓創新,打造現實主義精品劇? 3月27日
,《金婚》《甄嬛傳》導演鄭曉龍、《都挺好》編劇王三毛、《芝麻胡同》導演兼製
片人劉家成、知名演員李立群、青年演員宋軼共同出席了“反懸浮、反套路、反狗血
——現實主義精品劇如何打造”主題的新浪潮論壇,就如何規避套路、如何把握尺度
乃至如何合理搭配演員等話題進行了討論。
現實題材如何規避套路?遵循邏輯,豐富細節!
李立群羨慕倪大紅能演蘇大強
關於現實題材容易陷入套路的問題,鄭曉龍稱,只要遵循劇情正常發展的結果,
符合生活、情感邏輯,套路也是可以理解的,而刻意的、虛假的套路則是觀眾難以接
受的。他以《急診科醫生》舉例,劇裡異性互相吸引的情節來自於人的本性,是必不
可少的,這是作品中躲不開的“套路”。
鄭曉龍導演還分享了一個他避開套路的方法:做一部戲之前,就應該想好這個劇
和什麼劇像,盡量避開別人已經做過的東西。《金婚》的靈感就來自他對自己父母吵
架的思考,他想出一個用50集講50年的創意,儘管不容易實現,但這就是反套路。創
作越難,突破之後才會越好。另外就是多加細節,大量精彩的細節可以打破情節上的
套路感。
劉家成導演的《情滿四合院》以及最近熱播的《芝麻胡同》都是京味兒十足的作
品,他表示並不擔心套路的問題,因為每部劇每個人物都是不同的,他們的故事就會
不同。鮮明的地域特色是打破套路感的一種方式,這種特色不應該被丟棄,經典作品
《茶館》在南方甚至國外都很受歡迎,說明情感是沒有地域之分的。
王三毛首先對《都挺好》最近引起一些觀眾的“氣憤”表示抱歉,同時也為這部
劇能幫助觀眾理解家庭問題感到欣慰。三毛稱,阿耐的原著在反套路上就做的很好,
有很強的挖掘生活、提煉生活的能力,所以從源頭上就避免了套路。在改編成劇本的
過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問題,比如是不是過於尖銳,尺度如何把握。三毛認為《都挺好
》具備批判現實主義的功效。
李立群稱,“套路”一詞不見得是貶義,整個人類文明其實都是套路,重要的是
要不斷從舊的套路裡發現新的套路。李立群飾演過很多慈父式的角色,他直言“90%
以上的戲都是套路”,“電視劇坦白說,有的時候經常是一個不值得一顧的劇,但也
經常是一個讓觀眾在成長過程中終身難忘的劇,像自來水一樣輸入家庭,好演員不過
是稍微把水質改善一點而已。”李立群認為演員面臨大量似曾相識的角色時,要盡量
讓表演往真實上靠,讓觀眾覺得整體情節更加合理,同時演員要保持初生嬰兒一樣的
專心,不要有過多心理負擔。
李立群還對最近走紅的“作父”蘇大強表示羨慕:“早就耳聞倪大紅演這個角色
,我認識倪大紅老師,我肯定他也是一個排斥相似角色的人。蘇大強將小奸小詐的人
性一網打盡,我認為編劇老師寫得好。這樣的角色是不多的,我都想演。”
相比李立群的閱歷豐富,宋軼則坦言自己職業生涯還年輕,擔心過早陷入模式化
,所以在挑劇本時就會有意識避免相似角色。但她也認為情感問題是無法絕對避免套
路的,因為這就是年輕人的生活。
情節尺度如何把握?根據主題判斷
《甄嬛傳》沒人有好下場,蘇大強奇葩有原因
現實題材究竟應該完全還原現實,還是可以對生活進行一定藝術加工?作品主題
和角色要追求極致,還是應該有所保留?這些尺度問題在創作中該如何把握?
劉家成導演認為,藝術表達要有所取捨,像他執導的《正陽門下》結局原本是惡
有惡報,但拍攝時改成了兄弟一笑泯恩仇。“我們在創作主題當中會有一種選擇,就
是懲惡揚善,我覺得揚善比懲惡更重要,所以在主題上會有一些取捨。”
鄭曉龍也稱自己會根據作品主題的不同,進行不同的尺度把握。比如梁家輝主演
的《刮痧》,他沒有採納梁家輝提出的悲劇結局的建議,因為導演認為中國文化更倡
導溫暖團圓,與好萊塢式的價值觀不同。但到了拍攝《甄嬛傳》的時候,鄭曉龍卻讓
劇中大部分角色最後都有悲慘的下場,因為他就是要批判一夫多妻的封建制度,所以
不能讓結局圓滿,不希望向觀眾傳遞錯誤的價值觀。
《都挺好》為了加強戲劇批判性,人物塑造顯得更加極端化,尤其是蘇大強,是
一個“集中國所有老人缺點於一身”的人,顛覆了以往中國熒幕上的慈父形象。那麼
結局該如何挽回這個人物的極端呢?王三毛講述,在塑造蘇大強的時候,他跟導演協
商決定要把這個人物“埋一個很深的根”,就是他所有的反常都跟他的病有關,讓觀
眾慢慢品出這一層。他在原生家庭、夫妻生活中長期受擠壓,一點一點形成的這個病
,所以其實他比蘇明玉更悲劇。理解了這一層之後,蘇大強就不再是一個單一的、極
端的人物了。
宋軼在《創業時代》中飾演的溫迪令人反感,她表示從演員的角度出發,她不會
分辨好人和壞人,她認為某個角色之所以會做出令人反感的事情,都是事出有因。演
員對於角色會有一種與生俱來的“保護力”,有一些內心的功課是觀眾看不到的。最
終只要這個角色讓觀眾有討論度,讓觀眾可以投射到自己的生活裡,就是成功的,不
要太在意觀眾是否因憎惡角色而牽連到演員。
流量VS演技,如何合理組建陣容?
鄭曉龍願給新人進步機會,李立群力挺小鮮肉
現實題材劇對演員演技提出了更高要求,流量明星將接受更大的考驗。國產劇常
見的小鮮肉主演+老戲骨陪襯是正確的陣容搭配方式嗎?
戲骨代表的李立群率先表示自己非但不反感小鮮肉,還很羨慕他們:“古今中外
每個時代都有小鮮肉,梁山伯祝英台讓60歲的人演合適嗎?《羅馬假日》騎摩托車揚
長而去也不用什麼演技。先天的美貌也是一種藝術,一種美。我們憑什麼要求一個不
到30歲的演員表演經歷豐富呢?我一點都不排斥小鮮肉,我甚至從他們身上學到那種
嫩芽的可愛,他的演法幼稚,可是卻那麼真,因為他還沒演出匠氣來。”
曾經與朱一龍合作《羋月傳》的鄭曉龍導演表示,他不在意演員是否是流量明星
,靠流量明星來保證劇集的收視這一說法,他持很大懷疑。鄭曉龍透露,在選角時他
會優先考慮演員的氣質、表演能力、外形、身價等因素。對於部分流量演員用念數字
來代替說台詞的做法,這種做法在他的劇組是絕對不允許的,即使不需要同期錄音,
他也要通過演員的台詞功底來判斷演員節奏把握的能力。但鄭曉龍導演同時也表示,
對於態度謙虛,工作認真的鮮肉演員,即使演技上有所欠缺,他也樂於給他們一個進
步的機會。而藝人耍大牌、把中性風作為角色噱頭,都是他無法認可的現象。
劉家成導演表示導演要堅持找最合適、最準確的演員,比如他拍《情滿四合院》
時找了何冰和郝蕾,反對聲鋪天蓋地,但他沒有動搖,結果證明了他的堅持是對的。
現實題材需要找準受眾嗎?
不必跟風和盲從,從創作本身出發
現實題材劇在創作的時候,需要考慮受眾問題嗎?像《都挺好》七成以上觀眾都
是女性,那麼故事就應該更偏向女性嗎?
王三毛否認了這種說法:我們在創作的時候是不帶任何收視群體觀念去創作的,
我們還是要忠實於人物,忠實於這個故事給大家帶來的思考、震撼、共鳴。我們真誠
地去寫了一個家庭的悲歡離合,所以才能在不同受眾群中找到了一個共鳴的點。
鄭曉龍導演稱現在的電視因為技術發展、渠道多樣可以做到分眾。每個導演都希
望自己的作品被男女老少都接受,但受眾面會受到創作者閱歷的限制,年輕導演拍愛
情故事可能手到擒來,年輕女演員演談情說愛也很容易,但演共產黨可能就吃力一些
。他對年輕導演的建議是,可以先努力做大眾,假如從一開始就做分眾的話,可能就
什麼都沒有了。
李立群坦言不擔心自己落伍,他認為自己有權對年輕人的東西不感興趣,大眾藝
術腳步是很快的,文化是像海潮一樣一浪一浪推過來的、很自然的東西,大家都在這
個大海裡面潮起潮落、歲歲年年,所以不必把使命感放得太強,不用刻意追趕時代,
每個人遵從內心就好。
劉家成建議創作者要面對大眾,但不能盲目從眾,觀眾有時候今天捧你,明天就
會批評你。所以創作者應按人情走,不能按輿情走。宋軼也贊成這一說法,稱觀眾的
審美永遠在變化,所以不要去試圖追趕,選劇本的時候只考慮這個角色能不能真正打
動自己就好,“真誠的情感是永遠不會過時的”。
(何小沁/文 宮德輝/攝影 張大偉/攝像)
https://ent.sina.com.cn/v/m/2019-03-27/doc-ihtxyzsm1010565.shtml
古裝劇減產獻禮劇增多 翻拍改編成"春交會"主流
2019年03月29日 11:01 新京報
新京報訊(記者武芝)3月26日-28日,2019年北京電視節目交易會(春季)(以
下稱:春交會)在北京會議中心舉辦,根據《項目輯錄》,本屆春交會共收錄劇集784
部,其中推介電視劇701部,網絡劇83部,相較於去年“春交會”共推介電視劇節目867
部,網絡劇95部相比,整體來講推介劇目數量下降。新京報記者根據“春交會”上的
論壇與推介劇目,展望2019年國產劇發展趨勢。
古裝劇減產,武俠劇仍受青睞
在26日舉辦的2019中國電視劇發展北京論壇上,《2019中國電視劇產業報告》提
出,“2018年影視資本市場擴張放緩,多個影視項目停擺或延後,融資困難,行業面
臨產業升級、重塑。”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新開機劇集減少,古裝劇在所有類型劇中
更是產量縮水嚴重。
獻禮劇增多,34部劇入圍精品推薦劇目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2020年我們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021年我們將迎來
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在未來三年都是重要的時間節點,因此主旋律獻禮劇增多
,成為大勢所趨。在春交會上集中發布了34部北京市廣播電視局精品推薦劇目,獻禮
新中國成立70週年。
其中有講述新中國成立前後革命歷程的《覺醒年代》《新世界》《光榮時代》,
記錄新時期人民英雄捍衛祖國、保衛百姓的《破冰行動》《燃燒》《不說再見》,反
映青年一代成長歷程的《青春須早為》《海洋之城》《了不起的兒科醫生》;聚焦時
代變遷對家庭和個人影響的《富貴盈門》《我愛北京天安門》《新一年又一年》等等。
孫紅雷、萬茜主演的《新世界》以小人物為著眼點,講述了新中國成立前夕北平
城的人們渴望建立“新秩序”並為之努力的故事。導演徐兵表示,小人物感受大時代
是該劇最大的亮點,“小人物可能沒有力量改變歷史,但他們能夠感受到歷史改變時
的力量。當新世界來臨時,他們的緣分、理想能夠得到實現。”主演孫紅雷直言這部
戲讓自己哭腫了雙眼,“很過癮”。
《青春須早為》講述當代大學生從校園到職場的創業故事,主演胡一天用“掙錢
達人”概括自己飾演的“鄭乾”一角,同時解讀說,“與其說鄭乾喜歡掙錢,不如說
他享受掙錢的過程,那種自我實現價值的過程。”
翻拍和IP改編數量仍可觀
都市劇成為所有類型劇中的主流,青春劇、職場劇、涉案劇等題材熱度走高。
翻拍海外劇、老國產劇以及根據IP改編的電視劇的數量仍舊可觀,其中翻拍同名
泰國電影的電視劇《初戀那件小事》正在拍攝,由賴冠霖、趙今麥主演,翻拍自韓劇
《未生》的《平凡的榮耀》由趙又廷、白敬亭主演,正在後期製作。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熱門IP改編的電視劇也出現在了春交會的劇目名單裡,《金
粉世家》要被翻拍,目前正在劇本階段,名為《新金粉世家之夢》和《新金粉世家之
飄》;《仙劍奇俠傳4》正在劇本階段,根據同名遊戲改編。根據《聊齋誌異·聶小倩
》改編的《倩女幽魂》也在籌備中,宋茜、歐豪主演的都市劇《山月不知心底事》根
據辛夷塢所著同名小說改編,目前正在後期製作。
此外,多部在2017年-2018年殺青的都市劇,在積極尋求發行,有宋佳、袁弘主
演的《愛的正確標記法》,賈乃亮、陳意涵主演的《愛在星空下》,佟麗婭、張亮主
演的《不婚女王》等。
年輕人審美趣味發生變化
在資本退場,行業各項風險尚未出清的大環境下,劇集總量減少、題材類型受到
調控,影視產業自身需要調整和升級,從業者也認識到了觀眾審美趣味的迭代,影視
製作公司等內容供給者也更需加強風控意識。
在中國電視劇發展北京論壇中,劇評人李星文說:“有影響的中篇電視劇的供給
出現了比較大的缺口,希望接下來一段時間這類有廣闊前景和受眾的劇目可以重新提
供出來。”
此外,李星文認為隨著觀眾的迭代,觀眾的審美趣味尤其是以網絡為陣地的觀眾
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歸結起來近兩年以來越來越突出有四個字可以代表相當一部分
年輕觀眾的審美趣味,這四個字是甜、酥、痛、爽,分別的代表作是《雙世寵妃》《
鎮魂》《都挺好》《延禧攻略》。
https://ent.sina.com.cn/v/m/2019-03-29/doc-ihtxyzsm144177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