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限古令發威 古裝劇宣傳冷
春推會古裝劇攤位少 罕見清宮鬥劇
被譽為電視圈年度「指標」的2019年春季北京電視節目交易會(簡稱春推會),3月28日
閉幕,參展製作機構約460家,參展節目約900個,包括700餘齣電視劇。在為期4天的活動
中,限薪、限酬、限題材等政策是熱門話題,尤以「限古令」規範越來越嚴一事最受矚目
,更傳出古裝劇減產嚴重,積壓古裝劇難銷的耳語。
縱觀活動現場,業者也明顯感受到「限古令」的威力增強,推銷古裝劇的攤位比往年大幅
減少,各類宣傳資料也擺在不明顯的位置,而影視公司推出的清朝宮鬥劇已非常罕見,加
上李少紅執導,周渝民、劉濤主演的《大宋宮詞》、王凱、江疏影合作的《孤城閉》都以
北宋為故事背景,因而傳出清宮劇被棄,冷落多時的「宋朝翻身」,但事實上並非如此。
宋劇26部 比清劇少1部
廣電總局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有395部古裝劇公示備案,2017年有211部報備,2019年只
有184部,減少27部;其中,沒有明確時代背景的架空劇、清朝劇仍是市場主流。
從2017年至今,架空劇從59部減少為44部;以唐朝歷史或人物製作的古裝劇從21部減少為
14部。宋朝劇雖從20部增長為26部,仍沒能超過清朝劇(2017年24部,2019年27部);最
少的是秦朝、隋朝的戲劇,元朝的故事則根本沒有人拍。
劇評人表示,主因在於取材的難易度,最常見的唐、宋、明、清等古裝劇,是因為這4個
朝代存續時間長達百年,正史記載翔實,有充足的史料、人物傳記及小說、詩詞可以做為
劇本取材的依據。
至於數量最多的清朝劇,歸功於清朝有286年歷史(1626年皇太極稱帝至溥儀1912年退位
),且是最接近當代觀眾的朝代,民眾的生活至今仍與清朝的建築(如紫禁城)、食(如
《延禧攻略》中令貴妃愛吃的蘇造肉)、衣(如旗袍)等面向有所連結,觀眾較為熟悉。
官方祭出更嚴格限制
另一個原因也是因為清宮劇的流行期較早,例如《還珠格格》、《康熙微服私訪記》、《
鐵齒銅牙紀曉嵐》等劇情中,傳遞較多清朝知識,留給觀眾極深印象。
大陸官方2015年祭出「限古令」,限制各家衛視黃金時段播出古裝劇的比例後,播出數量
大幅減少。3月22日官方針對古裝劇的內容祭出更嚴格限制,也難怪26日開幕的春推會上
,很少見到古裝劇宣傳。
(記者/廖慧娟)
https://turnnewsapp.com/global/culture/92202.html
王陽明4劇連發 金庸翻拍劇夯
「限古令」政策籠罩,大陸古裝劇數量不減,但題材明顯出現變化,逐漸由宮鬥變成歷史
名臣、文化名人的人物傳記,尤以明朝哲學家王陽明的熱度最高,有4部劇以其為主角,
甚至還有影視公司正在製作動畫電影。
已向廣電總局備案的王陽明歷史傳記劇,包括2018年5月的《志誠高遠王陽明》和《良知
正道王陽明》、《王陽明傳》和《千古一聖王陽明》,內容包括王陽明小時候家中竹子開
花、5歲才開口說話等軼事,以至其後高中狀元開啟仕途,拜理學大師丘浚為師,悟出「
知行合一」,成為一代哲學家的過程,從36集至50集不等,但只有朱一龍主演的《王陽明
》已先後在南韓及貴州電視台播出。
有趣的是王陽明的故事也被動畫界相中,導演徐小寅拍攝的動畫版《陽明先生傳奇》,以
陽明先生悟道、平叛經歷為重點,在網路影音平台播出後爆紅,已有影視公司希望重新剪
輯,在電影院放映。
另一個古裝劇的風潮是金庸劇翻拍。去年10月30日金庸去世後,各路人馬搶著翻拍《天龍
八部》、《神鵰俠侶》、《雪山飛狐》、《飛狐外傳》、《連城訣》、《碧血劍》、《鹿
鼎記》。蔣家駿執導,曾舜晞、陳鈺琪與周海媚等人主演的新版《倚天屠龍記》已於2月
27日在騰訊視頻播出;新版《神鵰俠侶》也已釋出新劇照。
(記者/廖慧娟)
https://turnnewsapp.com/global/culture/92205.html
終於不是韓流發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