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問大家哪一部中國古典小說最經典?
應該十個有八九個會回答《紅樓夢》。
不過,如果進一步深問,那,這本小說經典之處在哪?
眾人恐怕就會像瞎子摸象一樣,很難說出一個大家都能滿意的答案。
《紅樓夢》這本小說,
就算不是中文本科系的人,也能「知道」他的「經典」,
但是否「理解」他的「經典」,那大概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但,如果稍微對《紅樓夢》有「一點」研究,
那應該會在提到《紅樓夢》的時候,就會有一點「不安」或「心虛」,
因為,知道自己所知道的真的只是《紅樓夢》裡面的極小、極小的部分,
而深怕自己提出的想法可能會貽笑大方,所以,就會深深感到不安,
但,我想《紅樓夢》這本經典應該是不會介意我去蹭它的熱度,XD
然後,
如果大家可以因此而願意嘗試去重新檢視
這些看似已經死亡的「古典」作品背後所蘊藏的滿滿能量
那,大概也就達成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了吧?
以下,也只是就我非常、非常、非常有限的所知,
來談談我在《沉香》一劇中看見的對《紅樓夢》一書的致敬,
也算是一個對自己發文的首尾呼應 XDDD
當初《沉香》的第一篇文,就是談《沉香》裡的翻玩古典
而今天對《沉香》發的最後一篇文,
也還是來聊聊此劇如何翻玩古典。
~~~~以下全無學術嚴謹,僅有滿滿的個人偏愛~~~
一、節奏緩慢,支線龐雜
這是許多《沉香》批評者提出的關於此劇的缺點,
但我要說,這個正是我覺得《沉香》很類似《紅樓夢》的原因。
《沉香如屑》是一部在敘事上很東方古典的劇,
他確實不是好萊塢似那種快節奏的故事,
對這個時代的觀眾來說,大家其實比較在意主線劇情的推展,
因為大家的時間有限,
誰有那麼多時間去聽你說一些跟主線沒關的事情,
就像我自己讀《紅樓夢》的時候,
我也只想要看賈寶玉、林黛玉之間的故事,
然後,十分不耐《紅樓夢》中鋪寫與這兩人故事無關的其他事件。
因此,
直到現在,
我一次也沒有真的重頭到尾把《紅樓夢》看完過 (遮臉)
不過這種在主線劇情外安排了許多支線的敘事方式,
正是中國古典小說的風格,
(我自己覺得這種敘事風格也反映了東方的哲學,但這是另一個主題,在此不論)
這些看似與主線無關的支線,
其實都是用來暗示或是促成主線心境成長的重要敘事,
這一種敘事方法,
會使作品整體充滿「含蓄」且「言有盡而意無窮」的美感,
但這個敘事方式有一個非常致命的缺點,
那就是非常考驗觀眾的「記憶力」和「聯想力」,
只要這兩種能力稍微走神了,
那麼,作品就會達不成原本作品想達成的美感,
因此,如果是「只是想要看劇放鬆大腦」的觀眾,
《沉香》顯然就非常不適合你的看劇需求。
因為,
《沉香》是一部需要觀眾自行去對諸多「劇情」進行「連結」的劇本,
看似平淡而過的一個支線劇情,
仔細推敲起來你會發現恐怕暗示了很多事情。
這跟《紅樓夢》完全是類似的感覺。
所以,喜歡《紅樓夢》的讀者會非常喜歡,
不喜歡《紅樓夢》的讀者會感覺不出《紅樓夢》的精彩。
二、配角個性不討喜
這是我第二個常看到大家批評《沉香》的點,
不過,個性討喜與不討喜其實滿主觀的,
但我看戲比較在意的是這個人物為惡或為善是否有一個合情的發展,
我相信「性格決定命運」,
因此,我在意自己能不能被說服這個腳色為什麼會擁有這樣的性格。
他不會是為了壞而壞,為了愛而愛,
而是有一個性格長成的背景,
他的行動是因為牴觸或符合他的生存信念而出現了掙扎或對抗。
我會說《沉香》是一部很用力打造人物的劇,
劇中幾乎沒有扁平人物,每一個腳色的性格都是有跡可循的,
所有惡角走到最後都有讓我心生同情的地方,
小至鑠驊長老、司沐、泠疆、裴洛,大至螢燈、大Boss
每一個惡角是怎麼因為一己的執念一步步走向死局,都讓人深有感觸。
我很欣賞《沉香》的地方在於,
他其實並不想要用很簡單粗暴的方式去定義一個人,
他會讓你看到這個腳色曾經美好(或邪惡)的那一面,
而這中間到底是發生了什麼,
使這個腳色從善走到壞或從壞走到善,
這其實跟《紅樓夢》中裡面的每一個腳色都不全然好與全然壞,十分類似,
當然,你還是會很直接地感覺到對某些腳色的厭惡,
而且這種讀者直接對腳色的好惡也常常使得腳色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 默默看向薛寶釵 XDDDDD )
《紅樓夢》中大家可以針對每一個腳色進行更深入的分析與探究,
《沉香》中的每一個腳色,
其實你會發現每次在live文中也幾乎都可以開始進行腳色分析與研究,XDDD
但篇幅有限,加上我有點懶惰,
所以,在此僅簡單分析被大家最討厭的腳色──螢燈
如果用「事後諸葛」的態度來分析,
我會說故事前期的最大惡角是螢燈,
(螢燈可以對應後來顏淡的感慨:女子求的是願得一心人,兒女安康)
螢燈這個腳色要展現的是關於「愛而不得」是如何崩毀一個人,
其實,螢燈中間有好幾次可以放下執念的機緣,
但最終他都沒能放下,以至於最後只能落得灰飛煙滅的結局,
他誤以為自己的委屈是因為顏淡的出現,
因此,他執著地認為消除了顏淡他就可以不再委屈,
並堅持把這條路走到底。
但其實他的委屈是因為天界不得生情,
以至於他從來都不曾知道「情」的正向意義,而只知「情」的獨佔性,
因此,他的愛最終卻成為可怕的恨。
我有時會想,如果天界當初沒有情罰的規定,
螢燈動了念時可以好好地表白與好好地被拒絕,
他也不會有機會因為「情罰」的規定而有了陷害人的機會,
那麼,螢燈恐怕可以不要活得那麼可悲。
而後期的最大惡角當然就是桓欽,
(桓欽可以對應後來顏淡的感慨:男子求的是金榜題名,飛黃騰達)
桓欽這個腳色則是要展現關於「求而不得」是如何崩毀一個人,
桓欽同樣也是誤以為自己的委屈是因為「仙界不公」,
所以,他執著地認為消除了仙界的上神他就可以不再委屈,
但其實他跟玄夜都是誤認了「權力」才能彰顯自身存在的價值,
然而,他最後內心對已不存於世的陶紫炁淡淡的一句:
「這一次,我後悔了。」
便可看出他其實需要的亦不是至高無上的權勢,
他此生對於權勢的慾望一直只是他的執念而已。
如果你仔細回顧劇中每一個腳色,
那些執行過惡意的腳色都或多或少陷入這種「委屈的心理」:
「都是因為……不……,所以,我才……」
《沉香》似乎點出了世界其實是不公平的,(天地不仁)
但在不公平的這件事上卻是公平的。 (以萬物為芻狗)
只是我們通常只看得到自己的委屈,
而無法或不願去理解對方的委屈,
只堅持看見自己失去的,卻沒看見自己擁有的,
所以,最終只能讓自己的路一步步越走越窄,
然而,就像H大在〈一念成佛,一念成魔〉的心得文所說的,
其實佛學很講究「悟」,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不管你錯誤的路走了多遠,
其實,你都有可以放下的時候,
而當你願意承認錯誤,放下的時候,你反而又能夠重新擁有。
三、一切成空的結局
《沉香》第58集中,
泠疆在魔相中為了助應淵對抗心魔──有修羅族血脈,
而將其此生所有的修為及靈力全都給了應淵,
因而使應淵身上的修羅血脈甦醒,
促成應淵能在魔相中和自己和解,
而當此舉被桓欽發現並被桓欽嘲笑徒勞時,
泠疆回答他:
「假作真時 真亦假」
環顧泠疆的一輩子,始終都是為了「復興修羅族」的大業奔走,
在他相信桓欽的時候,
他便是把桓欽交代給他的所有任務都看成「真」和他此生「存在的價值」,
然而,當他發現桓欽根本只是利用他「復興修羅族」的念頭,
而讓他差點殺害了修羅少主,
他之前聲稱為「復興修羅族」所進行的種種行動如今看來是多麼地虛妄。
那麼,此刻他在虛妄的魔相中耗盡了他此生所有的修為與靈力,
最終到底有無意義?
泠疆回答桓欽的這句話,
其實出自《紅樓夢‧第五回》寶玉夢遊太虛幻境時看見的對聯:
「假作真時 真亦假,無為有時 有還無」
而這副對聯其實也可看作是曹雪芹在《紅樓夢》一書中不斷地自我詰問──
在這個短暫的人世裡,什麼事情能真正永恆?
變化莫測的世界真的有永恆嗎?
我們能否分清楚何為「真」?何為「假」?
曾經我們以為代表我們的事物,轉眼間就消失了,
那麼,我們到底是誰?
我們到底該如何面對這個一直變動的世界?
泠疆的作為到底有沒有意義?
回到問題的根本來看,應該要問泠疆究竟為什麼想要復興修羅族?
他其實僅僅只是想要報答修羅尊主:玄夜的知遇之恩,
因此,對泠疆來說,真正重要的事情其實是保護住玄夜最看重的事物,
但泠疆並不是玄夜,他其實並不能知道玄夜真正最看重的是什麼,
所以,最終他還是得問他自己最看重的是什麼,
而他所看重的其實就是對主人的忠,
而只要他此生能作到這件事,
那麼,就算他的人生因而走到了盡頭,那也不會是徒勞。
但「忠」又是什麼呢?
該怎麼做才不會是「愚忠」呢?
環顧整個歷史,那些曾經叱吒風雲的人物,
又有誰創立的朝代永恆地留下來了呢?
那些當下拚了命所保護的君主,最終不都消逝了嗎?
但,如果你當時所付出的情意是真,
你不是為了什麼了不起的理由而原諒自己的「不得已」,
而僅僅只是因為你想保護著「良善」,
那麼,那份為保護「良善」而挺身而出的行動將可以延續傳承到永遠
看似一切成空的哀傷,其實才是真正的擁有
「濃盡必枯,淡者屢深」
《沉香如屑》他不是濃厚的油畫,而是一部淡雅的傳統山水,
他也確實有不少可批評的瑕疵,
只是,我真心很愛這部片的深度,
雖然我知道世上美好的戲劇非常多,但今年的夏天,我只取一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