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張家界遊記【十一】老院子

作者: polesirius (ff)   2014-08-25 08:11:20
~※ 老院子 ※~
圖文網誌版: http://blog.xuite.net/sirius99/blog/229027875
既到了紅石林,張家界離我們便已非太遠,只是這雨勢不但毫無歇止之意,
還落得越來越歡快,然歡快的只有山嶺裡的草木,望著窗外的我是心情益發憂沉

跟旅行社敲定出遊檔期時,其實有查過氣象預報,八月原是燠熱暑氣天,就
算登高於山也是揮汗連連,而下旬一波連日雨後,氣溫便會漸次涼爽,進入舒泰
秋季。原本還得意訂了九月初,無雨且無暑,但隨出發日逼近,卻見預報裡那場
連日雨不斷推遲、推遲,最後恰落於我們上張家界那幾天。
但無奈又能奈何,倒是導遊不當一回事,先前長沙往鳳凰的路上,還大力推
銷三項自費行程。「天門山」是本來行程就已空下半天,讓人若不想被孤獨放生
街頭,就得掏錢跟大夥行動。不過天門山景致本就特出,我還怕旅行社因雨怕事
不去。「天門狐仙」則為網路大力推薦的戶外實景劇碼,「魅力湘西」這室內表
演評價便褒貶不一了。於是我鼓動爸媽定要參加前兩項,至於最末者,老人家惜
財,但我本著出國就別小氣、在房間乾作白日夢也悶的心態,就自己多灑了份錢

天雨茫茫中,遊覽車終於轉入張家界市,而大夥概念裡的景區並不在這兒,
主秀亮相前,當然需些暖場醞釀情緒,得先於此外環地帶瞧瞧特色老建築。在一
座極富氣勢的門樓前,導遊領著下了車,門樓頂簷疊層,簷角以鳳嘴延伸,飛揚
中帶了傲氣,舞爪長龍盤踞的正中門楣直書「老院子」三字,兩側則依傍外探亭
台。若襯著不遠處的假山枝叢,倒真有些王府林園氣勢。
踏進門廳,中央置放了此院微縮模型,不過跟現時佈局地圖對不太起來。忙
著拍照的我,錯過導遊講解,只能猜測模型顯示的是古早盛期架構,畢竟根據資
料,目前還留存的僅五分之一,似乎往兩側擴展的花園亭閣、外環廂房,都已傾
圮於朝代更迭了。
門廳往右是個廊道,稱作「英才館」,壁上成列懸掛了家族名士畫像。其中
的田承滿是這老院子始祖,於北宋真宗年代官拜太保、太傅、太師,位極尊榮,
之後以書香傳世,豐饒八代。
由這兒再往宅院後方拐便進入「藏珍館」,本以為看到的會是古老雕琢物事
,但很意外地,迎面的竟是個玻璃櫃,裡面展著小型恐龍化石,骨架齊全,正攀
石反首厲嘯。如為真品,只能說當年遺族趕上西洋流行,投身考古事業了,當然
若往歪處想,也不排除是某位老爺花錢請了尊古龍菩薩來炫世。
而化石後方便是些常理內之物,有鏤雕得細碎的大紅花轎,還有精工打造之
苗族首飾。仔細端詳,頸環綴上了大型鎖片,垂掛珠串鈴鐺,帽冠則以趣緻可愛
的小騎士併接團圍,再往上開綻出疊層花葉。這番精緻度遠非鳳凰那兒的扮裝女
可及,恐真得是公主或主母等級才有那貴命配戴。
續往前有道金漆點描的「狀元門」,只見服務員持著相機招呼大夥於門下擺
姿留念。但團員似都見多識廣或被誆怕,躊躇地瞪眼互看,誰也不敢踏前一步,
彷彿那是龍潭虎穴,抑或認定狀元門其實為狀元鍘。僵持到氣氛冷了,對方嚷出
不收錢了,才甘願飛身而過。
再穿越一條長廊便為「思君堂」,祭桌前掛著「天地國親師位」額板,取思
君即愛國之意。此意涵現今恐不少人嗤之以鼻,然或也是那股子的忠君烈骨,才
有歷史上那些令人感佩之血淚故事吧。
這小廳的隔壁是「本源居」,康熙時期田起瑗重修老院子,之後家族又再起
繁盛好幾世,此房間便是其寢室。外面天井方池內還有個粗糙石塊,以其形被命
名作「龍首石龜」。據說當年修建時挖出此石,起瑗公覺其富有靈性置池鎮守,
果真避過幾番洪水肆虐,蔚為奇談。
過了小天井,由「慈輝居」始,便進入女眷們的起居之處,隔鄰的「淑德堂
」如「英才館」般陳列不少人物畫像,不同的是這兒皆為女性,有些還因淑德兼
備得到封位。
再往後又是個天井,格局稍大,不設水池,改置了植栽造景。卵石勾邊,堆
石為基,枝葉穿插點綴,望過去像洋中孤島,竄生著野性藤林。周遭包圍的木舍
雖然灰沉,但曲直交疊的外露樑木、帶著冰裂紋路之窗櫺,都能見到些細膩心思

正對天井的「家訓堂」,以「詩書留後、孝悌傳家」惕勵子孫,其間的靠床
相當精緻,背板框格以各樣鳥獸散延出花葉,外緣則鏤雕如波流。斜對那間名為
「蘭室」的少女閨房也有著華麗臥床,頂框藤葉層層疊疊並點以金漆,兩側再以
飛揚鳳羽為綴,很惹人停駐端賞。
傳統婦女的天地當然包括膳房灶室,而這大戶人家連櫥櫃門板都有細膩雕鑿
,相較鳳凰古城兩座名人故居的平實,真有著天地之別。而再一路行過院後之「
作坊」、「屯糧房」、「織坊」,便進入另側的書院區域了。大間的「藏書房」
展示文房四寶,順便擺賣紀念品。當中還有個化石硯台,台面浮凸中國地圖,其
間透著各樣勾捲長貝,將珍貴化石雕製成書寫用品,也算一絕。如此走馬看花追
著導遊腳步,穿過特為書院老師所設之「先生房」,便來到「兌澤堂」。
此間長廳位居大院後側正中,可見其重要地位,而從內部擺設的行列桌椅,
很顯明地這就是書院講堂了。不將正廳主臥設於宅院中線,卻置了學堂,或許這
也是田家能以書香傳世之理吧。這兒兩側皆為天井,正是適才所見綴著植栽之處
,鏡像對稱,相映成趣。藉此,窗櫺與挑高簷架透入舒暢微風與明晰天光,塑造
清心學讀環境,能在這兒聆聽老師傳識,也是當時學生之幸。
隔著天井為「巫讎綜合館」與「讎面堂」,這是當地很特殊的信仰,似乎類
似巫醫,有著詭譎面具與各樣搭襯儀式。在這兒可看到諸多鬼面,斜歪著頭,怒
髮裂鬚、瞪眼骴牙,還有的以十餘大小顏臉堆疊,極盡駭人之能事。或許這也是
脆弱人心為求嚇退鬼神、驅逐亡病之憑藉吧。
這側與「龍首石龜」相對之處也有個小天井,繞了過去,便到了同位中軸線
、與「兌澤堂」一牆之隔的「紫荊堂」。根據資料這兒也曾是書院,不過如今此
地空間昏暗,沒有課桌,只置了神像祭壇,倒較像院子正廳。然若說是正廳,又
少了些雕琢,反瀰漫著荒棄的滄桑感。可能兩書院的區隔演變也有其因,但就不
是我們這些匆匆過客所能知曉了。
由堂門出去,視野頓時開闊,穿離一連迂迴走過的細碎廳室,走進其實由入
口門廳也能通達的前院。從這兒四面探看,便是屋舍高低參差的簷瓦飛挑,有些
帶著亭閣露台勾出層次,有些襯著洞門樹石顯得清雅,而邊側有棟獨立屋舍,主
副簷脊折曲成嶺峰三疊,名為「古樂軒」,這就是老院子附設的戲台了。
領隊招呼大夥入內,歇歇腳,也觀賞為遊客準備的傳統民俗節目。汗顏的是
,或許表演少了炫目設計,因此細部有啥曲段已無記憶。唯深刻的是,那些吟著
尖高音頻歌謠的婦女們,都攜著歲月的刻痕與負累,儘管賣力轉舞著,仍讓人感
慨。其間最年輕者,也已有稚幼小兒不時在場邊喊著娘,所以這些年長女性當年
也曾揮灑荳蔻年華,於場上拋媚風姿,只是那份青春僅能被綁縛在這鄉野一方,
遺忘於來去遊人回憶中。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