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堂安侗寨徒步行

作者: gimifa (雞米花)   2014-09-12 23:13:38
圖文版:http://gimifa.blogspot.tw/2014/09/blog-post_12.html
早晨的肇興依舊天空昏暗,不過總算沒在下雨,這是來黔東南第一次早晨沒下雨的日子,
今天我們要從肇興出發,徒步往返堂安。這條徒步路線是肇興地區有名的八寨一山徒步,
肇興地區是侗族人聚集之地,在這片偌大的山野中,隱藏許多的寨子,寨子間彼此的交通
方式就是徒步,也是構成八寨一山徒步路線的雛形。八寨是指肇興、堂安、廈格上寨、廈
格下寨、紀堂、上地坪、登江、己倫等八個侗寨,一山是指侗族人的聖山"薩羅山"。典型
的徒步路線有半日徒步或一日徒步,半日徒步的路線包括"肇興-廈格-堂安"或"肇興-紀堂
-登江";一日徒步則是"肇興-紀堂-登江-來馬-宰柳-上地坪-肇興"。我們選擇的是半日徒
步的"肇興-廈格-堂安"路線,因為我們想去見識中國與挪威合作的侗族生態博物館。
往肇興村外的水稻田方向走去,就會步上去往堂安的路。水稻田正值插秧的季節,不時都
能看到村民辛勤扛著斗擔裝著秧苗,行走在纖細的田埂間,或者是看到村民深陷田中,不
疾不徐地插著秧苗,為今年作物豐收立下一個好的開始。走到山腰,回頭一望肇興侗寨,
一片片的水稻田拼貼似地錯綜著,村內的吊腳樓交錯排列,炊煙從各家的煙囪中竄出,寨
子彷彿被一層大霧迷濛住,如此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風景,此刻映入我的眼簾。乘著徐風
,略帶涼意,我們繼續往上爬,一路上又是驚喜不斷,一幕幕的梯田景色不斷出現,山邊
的民居依山而建,吊腳懸空,與梯田相得益彰,展現和諧自然的祥和景色。
走了約一個多小時,就會至廈格,不過我們只在村口的商店歇憩一會就離開,並沒到裏頭
的村里給它逛了一會,因為我們最想去的還是堂安侗寨。繼續步上路程,旅伴卻提議要走
村民種田走的田埂路,因為徒步路線要一直繞山頭,多走很多路。聽從他的指示後,我們
開始不斷地行走田埂小路,由於近期不斷地大雨,田埂路可是相當地鬆軟,一不小心就會
陷入泥土堆之中,小心翼翼地穿梭在田埂與樹叢之間,我們終於到了堂安侗寨。堂安一開
始就用風雨橋歡迎我們,看到依山而建的吊腳樓,層層疊疊地不規則卻有序的排列,內心
就有種滿足感,從肇興辛苦徒步來都是值得。
堂安的房屋不像肇興是建設在山谷之中,堂安是依山勢而建,整體更顯壯觀氣派,尤其是
在水稻田往上看一層層的吊腳樓更顯氣派,雖然堂安整體規模沒肇興來得大,人口也就
800人,完全比不上肇興的6,000人,不過在堂安能看到更真實的侗族生活,帶著一顆好奇
期待發現的心能尋覓到更多的驚喜。老人在鼓樓下聊天打牌,小朋友在一旁打鬧嬉戲,穿
梭在寨內的小巷弄,踩著腳底下的石板路,雖然我只是個過客,卻已被原汁原味的侗族文
化所渲染。
在寨內找尋許久,依舊沒看到"堂安生態博物館"的蹤跡,一問村民才驚覺,原來整個侗寨
都是生態博物館,我們在寨內所看到的一切,包括鼓樓、戲台、吊腳樓民居、石板路、古
葬墓群、古瓢井以及石錐、坊車等歷史痕跡的古物,都是展示內容。不過我覺得最重要的
內容是生活在村內的居民,因為有了他們繼續遵從祖先的生活方式,守護這片土地,傳承
悠久流傳的文化,侗族文化才更顯耀眼,更受人尊重與讚賞。
與堂安侗寨說告別,內心期待著,這隱沒在山林間的寨子,要繼續保持這種原始的風貌,
可別因為外來交通的逐漸發達,而走向普羅社會上的功利主義,喪失自己文化的初衷。晚
上我們回到肇興再住一宿,晚上的肇興特別異常的安靜,街上也沒什麼人在走動的跡象,
鼓樓也點上燈,迎接這恬靜的夜晚。結束了堂安的徒步代表著黔東南的原生態之旅要畫下
句點,又是和旅伴分離的日子,他要步上返鄉的路程,而我則要去往陽朔,尋找那疊山倒
影的美景,繼續譜寫下一段旅行的樂章。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