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朋友在討論佛經《金剛經》的經名意思
有些疑問。當中疑問點之一是
這個經名的翻譯, 因為翻譯版本的不同, 出現了兩種情況
一種是最流行的, 鳩摩羅什的譯本, 翻成: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另一種則多了 "能斷" 兩個字
如笈多譯本, 翻成: 金剛能斷般若波羅蜜經
或如玄奘譯本, 翻成: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如果去對照梵文原典, 經名本身是有跟 "能斷" 一語相符的梵文原語沒錯
對此, 一般佛教學界的看法,
大多認為鳩摩羅什的翻法, 文辭簡練, 偏向意譯
所以省略了 "能斷" 兩字未翻
進一步詳情可以參考: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87%91%E5%89%9B%E7%B6%93
但是後來我查了一些漢語辭典和古籍文獻
發現, 金剛的 "剛" 這個字, 除了剛硬、堅硬的意思,
也有動詞性質 "斷" (切斷、割斷)的意思;
所以我開始懷疑, 會不會, 其實不是鳩摩羅什省略未翻
而是《金剛經》的「剛」, 本身就是「斷」的意思...
金剛一語, 可能可以讀解為: 金斷
傳統上, 金剛一語, 是指一種高硬度的礦石, 現今叫做 金剛石或鑽石
這已經是主流通說,
但我還是有點好奇, 我這個疑點, 在古漢語資料中,
還能得什麼相關性的支持或反支持? 在這裡求問並就教於高明一下, 感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