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舞台比傳統折子戲增添了幾分色彩,卻仍不失典雅。中央的圓形景片雖然讓我聯想到
月餅或喜餅禮盒,但搭配起來還是滿美的。一桌二椅、書桌、屏風和立燈簡約中含有東方
韻味,好想買一套回家。舞台四周的燈箱投影出花鳥畫也很唯美,但是,我很不喜歡燈箱
直接用LED照射出來的各色燈光,隨著劇情發展轉換青綠紫黃紅的光,雖然方便,可是光
色很怪也不夠柔和,在崑曲舞台上顯得很突兀。
角色方面,不似牡丹亭、玉簪記以生旦戲為主,除了男女主角于叔夜、穆素徽之外,其他
角色的戲份和存在感也比較多。當長篇幅集中在男女主角時,可以把人物的心境情感轉折
描繪得比較深入,但西樓記更著重人物之間的關係與反應了不同價值觀。飾演媽媽的演員
(丑)應該是我看過的崑曲中,最浮誇的表演了,是還滿好笑的,令人印象深刻。至於單雯
,雖然我覺得她很正,但嚴格說起來唱腔還是有進步空間,音色有時不夠飽滿,偏扁、偶
爾鼻音多了點。施夏明演于叔夜展現出較多面向的情緒,羞澀、愉悅、生氣、焦躁、難過
、無奈等,除了第一場之外,其餘每一場都有哭,施夏明聲音雖然還是偏尖,(演巾生也
還可以),不同情緒的差異有表現出來,情感也夠飽滿,有幾場戲我都隨著他眼角泛淚,
而且他氣質好扮相佳,實在是太帥了。
原著中情節順序是錯夢、 俠概、 邸聚、捐姬,然後到最終于叔夜考上狀元、與穆二人重
逢共結連理的圓滿結局。于叔夜大多數時候都處於一種身不由己,從被父親禁足、對西樓
被拆毀時也無力反抗,到聽從父親的要求搬家、進京趕考,穆素徽其實也陷入同一種處境
,雖然他堅持不嫁給池同,但在現實條件下,失去西樓之後再無棲身之所,也只能跟著媽
媽入住池同為她準備的宅邸。他們倆人可以堅持的,大概就只剩心中對於愛情的追求。以
前總以為想要什麼就起身反抗,後來才漸漸能體會在社會制度下,往往是充滿無奈,不是
懦弱也不是消極,而是必須先找到生存之道而不得不為之的妥協。然而于穆的美好結局,
卻是建立在胥表犧牲愛妾輕鴻的不幸之上,若胥表真心尊重愛情、真心珍惜輕鴻,斷不可
能如此行事,用愛情的背叛成全了愛情的堅持,不免令人嘆息,也隱含了現實中往往美好
與險惡並存。在王嘉明導演改編之後,讓錯夢成為最後一場戲,我很喜歡于叔夜在慌亂之
中,其他人物悠悠上台的場警轉換,流暢且不失意境。夢醒之後,面對清冷的書館,可喜
的是穆素徽翻臉不認人是假,可悲的是于叔夜的高中也是假,可喜的是輕鴻的喪命是假,
可悲的是穆素徽被胥表所救也是假,用夢境來詮釋這一切,究竟是刷淡了殘酷,還是增添
了悲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