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ArchieLeeeee (阿飄o煞)》之銘言:
: 餓死抬頭
: 粉牆在手沖咖啡裡算是一個滿直覺的指標
: 通常來說粉牆高 就會比較好喝
: 但是有點想不通其中的道理
: 以及如何做出漂亮的粉牆
: 我自己思考後認為:
: 粉牆的存在,確保了沒有水不經過咖啡粉就進了濾紙
: 粉牆越高,水與流經咖啡粉到濾紙的距離就約平均(要是沒有粉層中間粉就超厚
: 所以萃取也更加均勻
: 我自己實驗、模仿過幾個手法
: 但也都沒有做出漂亮的粉牆
: 想請問各位神手這兩個問題
: 1.粉牆高=沖的好嗎?為什麼?
: 2.要如何製造高高聳的粉牆?
: 最後附上我自己覺得還算可以的一次(20g)
: https://i.imgur.com/SNEkzo9.jpg
很多手法的限制本來就沒有明確的道理
精品咖啡是這十幾年來才在全球發展起來
也才開始有全球性的比賽
咖啡豆處理的方法,烘豆的設備與萃取的知識也不斷再改變
很多以前沒有在用或不存在的器材也進入了這個行業
包括更多人用電子秤來計算質量,而不再依賴容量刻度
也更多人使用折光儀來了解究竟萃取出多少物質
萃取的基礎也更偏向數據化的濃度與萃取率組合
(當然決定風味的不只是濃度與萃取率,但是這兩者是最常用來衡量萃取成果的核心指標)
這些變革都對幾十年來發展的傳統手法造成衝擊
這跟粉牆有什麼關係?
從最終的萃取數據來看
粉牆的存在帶來了極度的萃取不均與出杯的穩定性下降
Scott Rao說的不是有粉牆不好喝
而是一旦你有一層厚厚的粉牆
粉牆上的顆粒與底層的顆粒就會產生溫度與萃取時間的差異
待在粉牆上的顆粒萃取的時間更短,在離開水面後溫度下降的速度也會非常劇烈
尤其在使用多次斷水讓粉牆暴露在空氣中的手法時
萃取不均程度就會更加嚴重
萃取不均會不好喝嗎? 不一定
但會導致你出杯的穩定性容易有劇烈的波動
即使是老手也很難每次讓同樣克數的粉卡在同樣的高度
並且讓每部份粉牆暴露在空氣當中的時間相同
控制粉牆就是如此困難的事情
如果你在意磨豆粗細的刻度差異
如果你在乎是95度的水溫或90度的水溫
如果你在乎悶蒸的水量是一倍兩倍三倍
如果你在乎萃取時間是2分15秒或2分30秒
如果你在乎粉水比是1:12還是1:15還是1:17
因為你想要穩定的出杯
粉牆的存在會讓這些斤斤計較變得有點不切實際
因為那些看起來又高又厚很壯觀的粉牆,本身就是萃取率劇烈波動的來源
你說可是那些有粉牆的店家、老手,沖出來很好喝
但是好喝的原因可能是:
豆子烘的好,你的心情好,或是沖的人被咖啡之神眷顧出了神之一杯
未必是因為那很難控制的粉牆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知名選手根本沒有在用這些傳統手法築粉牆
當他們把粉牆丟到一邊,甚至用手法來刻意消滅粉牆(沖牆、攪拌、rao spin)
然後選擇用其他的參數(粗細,水溫,比例)來調控風味
難度降低,穩定度也提升了
如果你還在為了穩定出杯而困擾,推薦你先往這個方向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