唔,剛好拿過iiac的2017 ICT F組espresso金獎,算是有一些心得可以分享
當初2017會想投ICT賽事,也是在接觸義大利咖啡後,有一些想法,
透過自己設計配方、烘焙、沖煮,就順便用比賽驗證,那時能拿到獎還蠻高興,
肯定自己對espresso的配方跟烘焙想法是被相關專業品鑑確認。
2019疫情爆發後,分組跟獎項分類改變蠻多。
2019之前,針對espresso是有分義大利國籍組跟非義大利國籍組,
這算是義佬辦賽事的特色,(保護?)義大利參賽不會被其他人一起玩。
不過,除了espresso之外,自動機/摩卡壺....等其他組別就沒分義大利跟非義大利組別
(評審也是同一群評審群編碼盲喝。)
之後,比賽也開始有SOE/手沖.....跟金獎跟鉑金獎等這些改變。
鉑金獎比較像之前未改制的金獎,選出最高分排序的一定比例參賽作品,
改制後金獎比較像是只要品質有一定水準就可以。
但是現在鉑金獎是複賽要二階段收費.....呃....義佬真會玩
對我自己而言,IIAC的ICT賽事,當然是看espresso這組啊,
espresso才是義大利咖啡的靈魂。
不可否認地,賽事單位後來會有其他咖啡分組要說是時勢所趨(SOE?手沖)
或是商業考量(自動機?)都是必然,只是espresso還是我最看中的組別就是。
題外話,如果是以拿獎為目標,真的非espresso組別會是比較少參賽者。
至於那個同組別同一家企業的送測不得超過30%,
這個規定應該是這兩三年被某些區域的參賽者玩壞才出現的,之前沒這規定。
起碼我知道的那幾年,台灣的店家跟企業頂多送2-3支,
店家大部份是espresso組,企業就比較多元,會參賽其他不同組別。
此外,疫情前台灣也有咖啡人有參加過ICT的賽事評審活動,
基本上ICT評審活動是公開公平地舉行,
頂多是輪到上場的評審還是有一些個人偏好或是咖啡文化偏好,
但是咖啡品質好壞方向應該還是喝得出來,畢竟都是在專業品鑑框架下進行。
剛好那年拿獎後,那次台灣的承辦單位在台北有辦一個小型分享活動,
有機會同時喝到別的台灣金獎作品,真的espresso咖啡配方是蠻有趣的,
可以從espresso中喝到想法,超讚。
總之,對於IIAC的ICT比賽,這跟CR的評鑑是相當不同賽事,
方向不同、評鑑手法不同、評審組成不同、太多不同了,
唯一相同大概就是這是用喝咖啡評鑑的活動。
如果你比較享受義大利咖啡的沖煮方向,或是貼近普羅大眾的商業趨勢
ICT得獎作品應該都是不錯的咖啡,不過還是要看這咖啡的方向。
但是如果你追求SOE、Brew Ratio、沖煮硬體、手法的斤斤計較等,
那ICT得獎作品"可能"就不是你的菜,以我知道的IIAC框架,不是在這部份找答案。
但也不是說ICT得獎咖啡用SCA這些方式去沖煮就是難喝,
還是要看配方的設計跟沖煮的想法。
像之前某比賽就是指定用ICT金獎Espresso咖啡豆做「手沖」,厲害選手還是能煮出
酸甜俱陳、風味絕佳的手沖咖啡。
剛好有一些經驗可以分享囉
※ 引述《SURREALTMR (neil)》之銘言:
: 而且還持續更新.我就很好奇的看了最近的得獎名單
: 我其實更好奇的是大陸豆子的品質.送測的數量也是不少
: 這個單位的送測類別如下
: A. 供滴濾壺、拿坡里咖啡壺Chemex和V60使用的咖啡粉或豆,可以是單一產區或混豆
: B. 供摩卡壺(義大利咖啡壺)使用的咖啡粉,可以是單一產區或混豆
: C. 供全自動咖啡機(非專業咖啡機)使用的咖啡豆,可以是單一產區或混豆
: D. 單劑量包裝的單一產區或混豆
: E. 用於製作esp的混豆
: F. 用於製作esp的單一產區豆
: 賽事有分為金獎跟鉑金獎
: 金獎:得分超過85分以上.同一家企業的送測不得超過30%
: (所以其實上下限區間滿大的...)
: 鉑金獎:金獎前20%的豆子可以參加.但一樣要交手續費.如不參加.則由後面的補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