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論語》中的「君子」(28)

作者: YangWenli (半退隱中)   2017-08-14 23:37:31
  曾子曰:「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
也,君子人與?君子人也。」(《論語‧泰伯》)
  本章說明君子的節操,由君子的行為表現可推知君子平日的志向
與學養。「六尺之孤」指幼君。「百里」指侯國,「命」指政令。本
章是描述古代政治的一種特殊狀況:舊君即將逝世,新君因為年幼,
還沒有能力執政;舊君往往會指定一位輔政大臣,協助新君處理政事
。輔政大臣所處的地位是最危險的,就國內來說,許多政敵會嫉妒輔
政大臣獨攬大權,在一旁虎視眈眈,隨時準備取而代之。其他人也會
懷疑輔政大臣有篡位的野心,散播謠言,導致人心惶惶。就國外來說
,其他國家也可能利用政權交替、政局不穩的機會派兵入侵。
  此時正是對輔政大臣的考驗:必須穩定局勢,對內整頓內政,讓
百姓過著安定的生活,充實國力;對外鞏固國防,有效嚇阻外敵,維
持國家生存。還要將新君照顧、培養好,具備全方位的品德和能力,
未來成為一位優秀的君主。最重要的是克制內心的私欲,不僅在狀況
危急時,要有殺身成仁、捨身取義的心理準備;即使能夠順利應付上
述挑戰,也絕不可得意忘形,因權力而腐化。自始至終都要戒慎恐懼
,時間到了就欣然下台、功成身退,將權力還給新君,才算是完成舊
君的託付。這對大臣來說確實是最艱鉅的考驗,通過考驗才是真君子。
  君子為什麼在危急時能夠作國家的中流砥柱,心志一點不動搖呢
?可能是平常就培養高遠的眼光和胸襟,以高標準勉勵自己,不只求
一技之長,能夠活下去就好;更要起領導作用,為國家、社會指出應
走的方向。也可能是平時就從事身心修養,如諸葛亮的名言「淡泊以
明志,寧靜以致遠」,故能夠置個人的生死、得失於度外。能夠擔任
輔政大臣,也表示此人有一定的聲望,不僅具備傑出的才能,也有深
厚的資歷和實際的功績,才會受到舊君信賴。這些都不是容易的事,
歷史上真正通過考驗的,只有伊尹、周公、諸葛亮等寥寥數人而已(
其他人掌權後大多腐化或篡位)。我們不必擔憂自己無法坐上最高的
位子,坐上去之後能否留下好評價,才是該擔憂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