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俟解》讀書心得 (2)

作者: YangWenli (半退隱中)   2020-06-06 09:17:51
博文約禮,復禮之實功也。以禮治非禮,猶謀國者固本自強而外
患自輯,治病者調養元氣而客邪自散。若獨思禦患,則禦之之術即患
所生,專攻客邪則腑臟先傷而邪傳不已。禮已復而己未盡克,其以省
察克治自易。克己而不復禮,其害終身不瘳。玄家有煉己之術,釋氏
為空諸所有之說,皆不知復禮而欲克己者也。先儒謂「難克處克將去
」。難克處蔽錮已深,未易急令降伏,欲克者但強忍耳。愚意程子言
「見獵心喜,亦是難克處畢竟難克」。若將古人射御師田之禮,服而
習之,以調養其志氣,得其比禮比樂、教忠教孝者有如是之美,而我
馳驅鷹犬之樂淡然無味矣,則於以克己不較易乎!顏子已於博文約禮
欲罷不能,故夫子於是更教以克己,使加上一重細密細勘工夫,而終
不舍禮以為封治之本。若學者始下手做切實事,則博文約禮,如飢之
食、寒之衣,更不須覓嚴冬不寒、辟穀不飢之術。且遵聖人之教,循
循不舍,其益克方,其樂無已也。──船山先生《俟解》,文章來源
:網路
船山採取程朱的解釋,將「克己」解釋成去除自己的私意、私欲
。類似陽明說的:「無事時,將好色好貨好名等私,逐一追究搜尋出
來。定要拔去病根,永不復起,方始為快。」(《傳習錄》)船山認
為復禮比克己重要,我認為原因有三:一是自己的性格盲點,有時連
自己都習焉不察,不如在真實的人際互動(禮有人際交往之意)當中
,經由師友從旁提醒,才有克治的方向。二是即使知道自己的缺點,
也可能矯枉過正,如文中提到的佛道兩家,出發點是好的,但克去私
欲反而變成廢棄人倫物理,導致「道德的自虐」。如同俗話說的「殺
敵一萬,自損八千」。克己只是消極性的工夫,是去掉道德實踐的阻
礙,復禮(創造優美豐盛的人文生活)才有積極性、建設性,才是終
極目的。三是人的煩惱、習氣往往根深蒂固,日積月累養成的偏差思
想和行為習慣,非一時三刻可以扭轉,先從具體的外在規範入手,反
而比較容易。等到「成癮」的強度降低,內心清明以後,再從事內心
的省察,較為順理成章。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