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研究撰寫世界地理的僧人

作者: hallcom (http://goo.gl/Un5MW 讚)   2014-06-27 23:20:57
標題:研究撰寫世界地理的僧人
新聞來源: (須有正確連結)
http://www.tibet.org.tw/news_detail.php?news_id=6346
『2014年6月24日達蘭薩拉報導』倫敦消息:一份由劍橋大學社會人類學系博士候選人洛
桑永丹(Lobsang Yongdan)對藏文文本的研究,可能會改變西藏一般被描述為「孤立」、
「神秘」,且在二十世紀前不知其邊界外事物的標準。
敏珠爾呼圖克圖(Btsan po no mon han)所撰寫的文本,名為《世界總論‧世界廣論》
(Dzam gling rgyas bshad/簡稱DGRB,意譯為對世界的詳細描述)。1830年首次於蒙古出
版,根據不同的國家和大洲分為幾個部分。文本有四分之一是在寫西藏,不僅已有歐洲各
國語言的翻譯本,也成為西藏必讀經典。
世人對於敏珠爾呼圖克圖所知不多。他出生於1789年安多烏蘭木魯(U lan mu ru),稱名
敏珠爾‧絳白卻吉丹增赤列 (Ngag dbang 'phrin las rgya mtsho),被認證為第三世敏
珠爾呼圖克圖的第四世轉世靈童,可能在二歲幼齡時即已進入廣惠(Gser khog)寺研習佛
法,成為青海廣惠寺的寺主,清代駐京八大呼圖克圖之一。自幼即被教導佛教因明、文學
和宇宙論。從1808年起,在拉薩最大寺院之一的哲蚌寺精研佛法。
約在1814年期間,四世敏珠爾呼圖克圖遊歷至北京,並成為了清朝皇帝的精神導師。在他
長居在北京時期,敏珠爾呼圖克圖閱讀了早期耶穌會的地理學書籍,並與當時在北京的俄
羅斯東正教士團的成員友好。也會見了歐洲學者和外交官、科學家,與他們交談世界地理
及當時的大事。書中逐一描述囊括他在各國際遇的證據。他在1839年於北京辭世,該年也
是發生滿族和英國間第一次的鴉片戰爭。
洛桑永丹的研究將整部《世界總論‧世界廣論》帶入更深層理解的歷史、政治、人類學脈
絡。他追溯作者在19世紀初的北京與其他思想家在學術界的互動,招待了使節團、貿易站
,以及世界其他許多地方的外交官。
永丹揭示了四世敏珠爾呼圖克圖以自己的意志著手彙集了詳細的世界地理,促成了藏人知
識份子與歐洲世界及其他人在西方知識上平起平坐。
「我在初次研讀四世敏珠爾呼圖克圖的作品時, 是以一個年輕藏僧的身分,試圖了解我
自己國家的歷史以及藏人早期如何研究世界地理,」永丹說道;「我花了四年時間對這份
作品尋找詳細的地理概念、創作和回應。」他回想有天晚上在文本上遇到「一位老僧人邀
請我們一群人吃晚餐,席間在關於藏人和我們境外世界的話題,他告訴我們藏人早在英國
人及中國人抵達之前,就已認識了這個世界,藏人繪製世界圖表就像早期歐洲人一樣。那
時我們還不相信他,因為我們已經吸收了藏人對境外世界所知不多的普遍想法。」
以當時的風格,四世敏珠爾呼圖克圖發表略為武斷的言論,尤其是在描述人的方面。「一
般來說,中國人是外表美麗而且體態良好的。他們說話輕聲細語且彬彬有禮。雖然舉止作
為深刻和誠實的思想家,但是事實上,他們習慣於欺騙和懦弱。他們很難相信別人,如果
他們真的相信某人,會是忠實而可靠的。」英國人無法打動他,因為「相較於其他歐洲人
,他們十分喜歡暢飲酒類以致態度無禮。」
「我的作品辯駁那些認為西藏是落後地方的觀點,在英國人1904年到來,中國人1950年抵
達之前,藏人即獨立參與歐洲事務,積極涉略翻譯、研究以及用藏文書寫關於歐洲的數學
、天文及地理知識,」永丹提到。「四世敏珠爾呼圖克圖對於非洲、中東及中亞國家的描
述,是憑藉他自身與歐洲人相處的經歷,顯示這些國家對他而言並非新事物。更貼切的說
,在他眼裡至少其中一些國家是藏人已經認識數百年的地方。」(消息來源:Heritage
Daily報導/台灣志工Peggy中譯完成)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