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臺北與上海

作者: warmer (暖陽)   2014-08-12 12:00:26
我最近幾年常常在做一些與經濟發展相關的研究﹐對經濟地理學的知識也略懂一二﹐
所以我想試圖用經濟地理學的視角來比較台北和上海﹐尚不成熟﹐不妨提出來供拍磚。
論經濟發展﹐台北和上海其實並不在同一層面上﹐並不是說現狀如何﹐而是起點不同。
上海自開埠以來﹐逐漸成為近代中國城市的標桿﹐遠東經濟中心﹐
自1949年以後﹐上海逐漸沒落﹐直到1990年代初期的浦東開發﹐讓上海重新崛起。
現在看來﹐上海的重新崛起﹐有中共高層經濟佈局的因素(可稱之為行政力量)﹐
但是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是起到決定性作用的﹕
上海是長三角地區的出海口﹐長三角地區自古便是中國最為富庶的地區﹐
工商業發達、各個經濟領域消費需求旺盛﹐
所以長三角地區需要一個貿易、貨物轉運的港口﹐
需要強大的金融業支持﹐需要一些區域總部﹐
隨著上海的逐漸發展﹐中共逐漸將上海的城市功能進行加強﹐使其成為中國的金融中心﹐
並著眼成為遠東地區的金融中心和貿易中心﹐服務的對象是中國甚至東亞地區﹐
所以上海的經濟發展依託強大﹐我們稱之為經濟有縱深。
上海的發展軌跡﹐實際上和香港並沒有什麼差異﹐都是因其有強大的經濟縱深﹐
這是由自然稟賦所決定的﹐行政力量隻是加強和加快了這一個過程。
也就是說﹐上海近20年的發展﹐是和中國大陸的發展息息相關的。
今天的上海﹐人口、商品、貨幣等各個要素快速流動﹐
長三角都市圈甚至已在全球大型都市圈中具有一席之地﹐
繁華程度已不弱於美國大多數城市。
根據我所了解的信息﹐上海未來的目標是全球城市﹐
在東亞經濟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不弱於目前的東京、香港、新加坡。
依照現在的發展趨勢和上海的城市功能定位﹐這樣的目標並非空中樓閣。
相同的﹐台北是台灣的政治中心﹐也是台灣北部的經濟中心﹐
所以她的經濟縱深隻是中華民國治下的台澎金馬而已。
台灣實在是很小的一個島﹐面積3.6萬平方公裡﹐
和大陸一個中等大小的地級市相當﹐且三分之二是不適宜發展的山地﹐
人口2300萬﹐尚不及上海。
這意味著什麼﹕台灣本島的土地資源有限(發展空間有限)、市場有限、經濟縱深小。
為什麼台灣過去20年會出現產業空心化趨勢﹐其實也與這些資源要素相關。
所以﹐台灣能有今天的經濟成就﹐實在是很不容易。
但我的知識同時也訴我﹐如果維持現在的格局﹐台灣的未來給人的想象力是比較有限的
並且台灣的小島經濟抗風險能力比較弱﹐有競爭力的產業也呈現出衰退的跡象。
所以﹐台北未來被上海追上甚至超過﹐都不應當驚訝。
但是﹐台灣並非沒有機會。
資本主義時代﹐經濟發展大體上分為兩步﹐資本的積累與資本的擴張
用通俗的語言﹐就是賺第一桶金﹐然後用錢再生錢。
其中﹐在資本擴張階段﹐多數地區又有本土擴張和本土外的擴張兩個階段。
本土擴張階段基本上就是工業化時代﹐本土外擴張基本上就是後工業化時代。
完成本土擴張的一個重要特征是﹐
本地區的城市化水平已經達到一個較高水平的瓶頸﹐經濟增速從高速切換至中低速水平。
台灣在1990年代已經完成了這一步﹐目前大體上處於本土外擴張的初期階段。
其實上海也在接近這一水平﹐上海已經成為中國大陸經濟增速最慢的省級行政區。
但是廣大內陸地區﹐經濟仍然十分活躍﹐特別是很多中部省份GDP增速仍然處於10%以上。
所以台灣的機會在於﹕
加快投資大陸中西部地區以及東南亞欠發達地區﹐
通過資本擴張來加強對中國大陸乃至整個東亞的影響力﹐
這樣就可將中國大陸乃至整個東亞作為經濟縱深。
這也是台北的機會。
可惜的是﹐在現有政治格局之下﹐
這樣的定位也必將遭遇到上海、廣州/深圳、香港的競爭。
如果台灣未來不與大陸對抗﹐台北或許可以如香港一樣成為大陸對接全球的支點﹐
也能更加受益於大陸經濟的發展﹐有更大的作為。
冒昧提出一些大膽且不成熟的觀點﹐供批判。
※ 引述《carelai (風云人物)》之銘言:
: 臺灣的臺北我沒去過,但大陸的上海我很瞭解,近年來發展很快,高樓大廈鱗次櫛比。
: 我想問的是,臺北與上海,究竟哪個更繁華一些?我私下里的答案是上海,不知各位以
: 為然否?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