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走到這裏分手:民主回歸派的落幕/文﹕蔡子強

作者: Sparkle001 (Sparkle)   2014-09-05 02:31:49
路走到這裏分手:民主回歸派的落幕/文﹕蔡子強
【明報專訊】30年前,我入中大念書,參與學生運動。1980年代初,中英兩國就香港前途
問題進行談判,香港局勢動盪不安,人心惶惶,更曾經發生過9月風暴,港元暴瀉。在那
個大時代,學運當然不能也不會置身事外。
80年代走進舞台的民主回歸派
1982年9月,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訪華,掀起了前途問題談判的序幕。當時一群中大同學
先後在啟德機場及立法局門外示威,向戴氏抗議3條不平等條約,亮出「侵華條約 不容肯
定」的橫額。與今天人人爭相「愛國」之情况不同,在那個年代,當主流社會仍是戀棧着
殖民統治以及帶來的經濟繁華,對「回歸」仍然是噤若寒蟬時,在很多人眼中,學生無疑
是「不識時務」。
當時學生為香港前途苦思出路,結果,中大和港大學生會,分別致函當時的中國國務院總
理趙紫陽,在贊同民族回歸的同時,一致要求必須在香港實行民主。結果,趙紫陽覆信兩
大學生會,在肯定同學之餘,於港大那一邊的覆信,更具體提到:「保障人民的民主權利
,是我國政治生活的根本原則。將來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民主化的政治制度,即你們所說
的『民主治港』,是理所當然的。」而港大致趙函中,曾將「港人民主治港」解釋為「民
主:堅持港人民主治港的原則,而中國不干涉香港內部事務,將來香港地方政府及其最高
行政首長應由市民普選產生」。
這些兩大同學,就是當時社會上新冒起的「民主回歸派」之一員,他們基於民族主義立場
,認同香港應該脫離殖民管治,回歸祖國,並真誠的相信,在這個過程中,會提供契機和
空間,讓香港進行民主和社會改革,讓民主和民族兩者可以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兩全其
美。
那時中國文革剛結束,國家仍是一窮二白,反而香港卻如日方中,所以當時贊成民主回歸
,是需要頂着不少壓力的,但縱然如此仍然「冒天下之大不韙」,那是基於理想、信念和
一顆赤子之心,而不是因為在大陸有投資、商貿關係等具體利益。
30年來的苦口婆心
之後,這些人陸續進入社會各個領域,如政界、學術界、文化界、媒體等,甚至進佔樞紐
位置,成了體制裏的中堅,對社會發揮重大影響力。30年來,就算曾經發生過六四事件,
他們對民主回歸的信念仍然沒有變,仍然視自己為中國人,對於內地的種種苦難、流弊、
不公等,仍然感同身受。他們鍥而不捨,年年出席六四晚會,要求平反六四,不是要顛覆
中國,而是因為他們視此為需要癒合、國家民族歷史上的重大傷口,而不是如今天一些新
生代所說,「地球村上眾多發生過的不幸事件之一」。在中港發生矛盾和衝突時(例如「
蝗蟲論」爆發時),這些人往往發揮緩衝作用,苦口婆心的嘗試說服大家要互相諒解,讓
社會不至走向極端,步向民粹和排斥內地,以及政治上的撕裂。
他們相信對中國大陸,應該採取一種engagement的策略,一種循循善誘的態度。
也是他們當中的一些人,在幾年前2010年政改一役,縱然在排山倒海的指摘甚至是醜化下
,也嘗試力挽狂瀾,力主應該爭取與北京達成政改協議,為的就是希望中港雙方能夠在民
主發展這個課題上,開啟良性互動,逐步增加彼此間的對話、了解和互信,為彼此在民主
、普選等觀念和看法上,奠定基礎以至共識。
結果,事與願違,政局的發展仍是各走極端,走向撕裂。
周日,人大常委會就香港行政長官普選頒布框架,為政改落閘。30年來鍥而不捨、努力不
懈的爭取,換來的竟然是一個關卡重重的篩選而非普選特首方案。
這讓這些「民主回歸派」,感到前所未有的氣餒、沮喪,以至憤慨。近日,在大家的電郵
以及WhatsApp群組當中,充斥着的都是心灰意冷、意興闌珊的言論,例如說:30年過去了
,或許大家真的是錯了。
一代人的理想幻滅
周日晚上,「佔中三子」在添馬政府總部旁舉行集會,到集會尾聲,一群學者上台朗讀一
份題為《對話之路雖盡,民主之心不死——致全港市民書》,其中一位在台上的是朋友黃
洪,他是中大社工系副教授,也是當年致函趙紫陽那屆中大學生會的外務副會長,趙函事
件的策劃者,一個民主回歸派的中堅人物。看到他在台上一臉黯然,不禁令人心酸,那不
單是他,也是一代人的理想幻滅。
年輕一輩的朋友,「18學者政改方案」的倡議人,教院的助理教授方志恒,近日在其個人
facebook戶口上載了一篇文章,題為〈這是一個時代的終結〉,說人大常委會的決定,標
誌着「民主回歸論」的壽終正寢,「任何的對話、改革、中間、溫和路線,都已經走到盡
頭不可能再繼續下去」,「香港政治將會進入大變動的年代,過去30年的政治格局、黨派
、人物、互動模式,將會逐一被淘汰和取代,新舊交替將快速完成」。
永遠失去一股社會上最重要的道德力量
當然,我相信這些民主派不會一夜間因憤慨而變成什麼「本土派」、「城邦派」,但他們
當中不少人,卻大有可能因此退隱,不問政事,不再苦口婆心。或許,「長江後浪推前浪
」,這也是民主回歸派落幕的時候,由新一代,或許更激烈、更強硬、更對抗的社運所取
代。
當然,中國如今正值「大國崛起」,在香港不缺前倨後恭的所謂「朋友」,但或許,它將
會永遠失去一股社會上最重要的道德力量之支持。
縱然花綠綠的鈔票,以及赤裸裸的權勢,這些所謂「朋友」都不缺,但他們卻永遠成不了
社會上的道德力量。
蔡子強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
http://news2.mingpao.com/pns/%E8%B7%AF%E8%B5%B0%E5%88%B0%E9%80%99%E8%A3%8F%E5%88%86%E6%89%8B%EF%BC%9A%E6%B0%91%E4%B8%BB%E5%9B%9E%E6%AD%B8%E6%B4%BE%E7%9A%84%E8%90%BD%E5%B9%95%EF%BC%8F%E6%96%87%EF%B9%95%E8%94%A1%E5%AD%90%E5%BC%B7/web_tc/article/20140904/s00003/1409766675347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