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中國「政治風險」難測,逾25%日企抹油撤走!
日本電子產品公司新力(Sony)在廣州的工廠,因為計畫撤資,遭遇近4千名中國勞工要
求「進一步賠償」的圍廠罷工潮,此一個案再次凸顯,近來投資中國的日企,想撤離在中
國境內所遭遇的苦惱。
由於中國經濟成長減緩,以及手機市場衰退,日本的新力公司計畫把廣州生產攝影機零件
工廠,轉賣予中國企業。該消息於11月中旬曝光後,該工廠約4千名勞工隨即發動罷工,要
求賠償;中國勞工還包圍工廠辦公大樓並封鎖工廠出入口。中共警方一度逮捕11名涉嫌滋
事的罷工者。
近來打算從中國撤走,從而遭受勞工抗議的日本企業,不止新力公司。不過,新力工廠的
中國勞工,於抗爭時強調他們是日企員工,理應獲得更多賠償。
日企較具規模撤出行動,約從2012年釣魚台爭議,中國出現反日浪潮之際開始。當時很多
日企工廠的中國工人,要求加薪的罷工潮接連引爆,一些反日人士還砸毀日企設施。許多
中國境內的日企,幾經評估後,決定把中國境內工廠轉移到東南亞國家如越南、菲律賓,
以及印度等成本更低廉國家。
據廣東《南方日報》(The Nanfang.com)英文版,以及菲律賓《皇家報》(The
Maharlikan)於2015年的報導指出,許多國際知名公司已從中國撤走,例如日本精工愛普
生(Seiko Epson)轉往菲律賓,微軟(Microsoft),轉往越南。
日本星辰錶(Citizen)、松下電氣(Panasonic)、大金工業株式會社(Daikin)、夏普
(Sharp),以及東京電氣化學工業株式會社(TDK),皆從中國撤走,逐步轉移回到日本
生產。
另外,一些外資加速離開中國者,包括有日本成衣廠商優衣庫(UNIQLO)、美國Nike、日
本船井電機株式會社(Funai Electric)、日本製造音響以及導航的歌樂株式會社
(Clarion),以及韓國三星集團(Samsung )。
日本不少中小企業「半夜逃離」中國
《美國之音》(VOA)11月24日報導指出,日本財務省、經濟產業省旗下的日本貿易振興機
構(JETRO),以及中國商務部2013年以來持續發佈的統計資料,盡皆顯示日企投資中國比
率,呈現持續「銳減趨勢」。中國商務部2015年公布數據發現,日本對中國直接投資遠比
2014年減少25.2%。日本分析人士認為主因是,中國經濟成長減緩,勞工費用高漲導致成本
上升,廠區內部管理調度不順,以及中國經濟結構面臨轉型等因素。
「日本貿易振興機構」理事長石毛博行( Hiroyuki Ishige),日前在一場外國記者的座
談會場表示,投資中國存在難以預料的「政治風險」。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日本前財務省
官員表示,日企前進中國容易,對方總說歡迎,進去之前有什麼都好說;一旦資金到位,
中共地方官員、承辦人等就開始藉各種障礙理由,勒索敲詐。說要撤資,更是難上加難,
不但得安撫抗議勞工,防範問題「政治化」,還要應付地方政府的刁難。
2008年中共政權宣佈「民事訴訟法第231條」,規定外資撤資必須賠償中國員工,並額外繳
稅,否則禁止出境;該名官員進一步指出,日本大型企業相對還有能力應付;至於,中小
企業就更困難了,許多經營者乾脆什麼都不要了「半夜逃離」。這名前日本財政官員還強
調:沒人會向你訴說他們的遭遇,因不堪回首往事難以啟齒,而且違反中國法律,以後不
能再去中國;當然,中國法律本身並不公正。
中共默許外企勞工滋擾鬧事
日本經濟產業省有位研究中國的著名前研究員,辭職後前往中國經商,後來日本商界傳出
,他生意失敗,並因「民事訴訟法第231條」問題遭中國羈押,幾經波折返回日本,他至今
不肯說明切身經歷之痛;更不再主張「中國崛起是機遇」的觀點。
這位不願透露身份的日本前財務省官員指出,日、韓以及其他國家在華企業,也面臨同樣
勞資糾紛難題;然而,中國國企就不會發生「大規模抗爭」。中共政權似乎有意默許,外
企勞工滋擾鬧事。中國並非民主社會,大家都知道中國民眾不能自由主張權益,所以外企
勞工的罷工抗議,難免讓外國投資者懷疑是中共授意,雖然不一定都是,過去的確有不少
類似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