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幫忙斯里蘭卡打造「全球最空無的國際機場」
《紐約時報》9月13日發表一篇檢視中國權勢的趣味盎然專文,名為「世界上最空無的國
際機場,訴說中國的諸般影響力」(What the World’s Emptiest International
Airport Says About China’s Influence),專欄作家布魯克.那蒙爾(BROOK LARMER)
在內容中指出,南亞國家斯里蘭卡的臨近港口城市漢班托塔(Hambantota),其向外延伸
的1條四線道高速公路上面,車輛極為稀少,有時候它吸引的往來汽車,還不如野生大象
那麼多。老實說,這些厚皮動物挺聰明;牠們似乎把高速公路當成叢林往來的捷徑,可是
呀!又沒聰明到足以領會其行進路線具有的雙關意涵:它連接一系列「白象」(white
elephants)計畫;換言之,即耗費鉅資,卻大而無當的不實用建設。
這些工程,近來均由中國國企建造並協助提供資金。如今除了孤零零的1條高速公路;這
裡還有一座足以容納3.5萬個座位的板球場(cricket stadium);一座耗資15億美元打造
出來,卻又幾乎閒置的漢班托塔港(Hambantota Port,為該國僅次於可倫坡的第二大港
)。再往內陸方向行走16英哩,還可以目睹一顆用2.09億美元打造的明珠,人們稱之為「
世界上最空無的國際機場」。
作為斯里蘭卡第2大機場,「馬特拉·拉賈帕克薩國際機場」(Mattala Rajapaksa
International Airport),原計劃每年接待旅客數量達100萬人次。然而眼前所看到的是
,這座國際機場每天接待的旅客只有10幾人。由於主業太過清淡,導致名號響噹噹的國際
機場,只好把閒置的貨運航站樓層,租借給稻米儲存業者。2016年最熱鬧的場面是,350
名隨身攜帶鞭炮的安保人員奉命前往嚇走野生動物(如野牛);事實上,最常造訪這座國
際機場者,應屬野生動物無疑。
建造馬特拉機場的計畫構想,並非來自迫切的經濟發展需求,而是著眼於長遠擘劃。斯里
蘭卡歷時27年的內戰於2009年結束之際,前任總統馬欣達·拉賈帕克薩(Mahinda
Rajapaksa),一心想要讓自己出身的貧窮家鄉,搖身一變為世界一流商業中心與旅遊重鎮
。中國之所以樂於出面幫忙,當然自有盤算。漢班托塔港的地理位置極具戰略意義,位居
於重要的印度洋航線以北幾英哩處,中國進口的石油80%以上,必須經由這條航線運送。
中國當時正沿著所謂的「海上絲路」著手打造「珍珠鏈」;因此,每增加一處港口,就可
為珍珠鏈增添一道光彩。
不幸的是,最終帶來的不是旅客,而是帳單。斯里蘭卡交通與民航部(Transport and
Civil Aviation Ministry)指出,馬特拉機場每年的收入約為30萬美元,但它在未來8年
內,每年都要支付償還中國2,360萬美元。總體而言,該國約90%收入,都要用來償還對於
中國的債務利息。就連在2015年年底上台時承諾,要對中國影響力,試圖阻遏的新總統邁
特里帕拉·西里塞納(Maithripala Sirisena),都不得不在財務現實面,向北京低頭。
北京用「白象」換取99年租約控制權
為了緩解債務危機,斯里蘭卡決定掛牌出售其「白象」(譯註:該詞隱喻,大而無當的工
程或計畫)。今年7月底,政府同意把漢班托塔深水港的控制權讓渡中國,給予中方持股
70%,而且出租期長達99年,條件是中國公司必須免除這個島國11億美元債務。中國還承
諾額外投資6億美元,讓該港口運營擁有更多商機。初步協議於2017年1月間,首次浮上檯
面之際,當地爆發多起抗議活動,人們覺得這是「出賣國家主權」;也讓人民勾起斯里蘭
處於英國殖民統治下的往事。「我們一直以為中國投資,對國家經濟帶來好處,」斯里蘭
卡記者,暨擔任大學研究工作的阿曼塔·佩雷拉(Amantha Perera)如此說道:「現在卻覺
得我們遭(北京)操縱,必須賣掉家傳珠寶。」
《紐約時報》專文指出,中國近來推動的「一帶一路」(one belt one road)全球擴張
計劃,毫不掩飾其背後蘊藏野心。所謂的「帶」指的是陸路穿越中亞和歐洲的貿易路線;
「路」則有些令人困惑地代表著始於東南亞,穿越印度洋,一直延伸到中東、非洲和歐洲
的海上路線。其意圖十分明顯:「一帶一路」旨在透過涉及68個國家(數量還繼續增加之
中)的信貸以及商業突擊併購戰役,為中國現代絲綢之路,修建港口、公路、鐵路和通訊
鏈路;條條大路得以通達中國。
這是中國長遠計劃,無關立即收益成效;而且搞基建計畫,並非馬上賺錢的好辦法。那麼
,在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其他海外收購活動受到打壓之際,習近平主席為什麼要快速推進
「一帶一路」相關項目?1.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中國想要確保自己能獲得關鍵資源;2.也想
要輸出閒置的工業產能;3.甚至想要讓世界秩序的天平向中國這一方傾斜;4.其中背後還
涉及更宏大的文化雄心,希望取代西方世界的領導地位,中國人覺得他們的機遇已經到來
。「中國認為自己是個偉大文明,需要重新樹立在世界上的領導地位,」美國布魯金斯學
會多哈中心(Brookings Institution Doha Center)的研究員卡迪拉·佩西亞戈達
(Kadira Pethiyagoda)說。「美國的(有良)撤退給了中國擴張的可能空間。」
人們很容易將「一帶一路」聯想為「加強版」的馬歇爾計劃(Marshall Plan),也就是二
戰之後美國領導的西歐重建的計劃。「一帶一路」也是為了修建重要基礎設施,傳播繁榮
,帶動全球發展。然而不同的是,中國提供的貸款極少是免息或低息貸款。「一帶一路」
的很多貸款都是按照市場利率,更弱小國家渴望獲得那些貸款,但可能難以償還。就算那
些項目非常適合當地經濟,結果也可能看起來有點像虛有其名的空殼遊戲(shell game)
:東西建造好了,錢到了中國公司手裡,但是借款國卻背負了滿身債務。
窮國還不起債務面臨賣身
斯里蘭卡這個國家的「未來債務危機」已經出現先兆;另外的其它許多參與一帶一路的窮
國,亦皆向中國鉅額舉債。事實可能會證明,這些貸款國將難以償債。《金融時報》
(The Financial Times)就曾報導指出,中國銀行最近借給巴基斯坦12億美元,讓其避開
貨幣危機。北京甚至承諾會再提供570億美元,來發展中巴經濟走廊(China-Pakistan
Economic Corridor)。「中國提議的項目規模大,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和革命性,很多小
國無法抗拒,」新德里政策研究中心(Center for Policy Research)的戰略研究教授布拉
馬·切拉尼(Brahma Chellaney)說。「它們像染上毒癮一樣持續借貸,然後陷入債務奴役
狀態。這顯然是中國地緣戰略眼光(geostrategic vision)的一部分。」這很好,事實
就擺在眼前了,斯里蘭卡最空無的「白象般」馬特拉國際機場,不是急切渴望著,能夠拍
賣出去嗎?
這項指控讓人想起英國、荷蘭早年把債務當作武器,控制他國戰略資產的殖民主義幽靈再
現。中國堅稱自己絕非殖民國家。北京認為,它對開發中國家吸引力,組常建立在共通歷
史的「負面殖民主義遭遇」,以及打造合作共贏,共同貿易投資關係的「願望基礎」;北
京亦聲稱,對於開發中國家內政,奉行不干預原則。中國還說,如果當地的合作夥伴,從
新公路或港口建設獲益;豈非提升其全球聲望的雙「贏」美事?
中國上一次登上世界大國寶座,時值15世紀初。當時中國透過鄭和史詩般的航行旅程,沿
著海上絲綢之路宣揚自己的榮耀和實力。做為明朝一位體型高大的太監,一些記述內容指
出,他身高七英呎(約合2.1米)。由鄭和指揮7次從亞洲到中東、非洲。當他於1406年前
後在錫蘭(即現在的斯里蘭卡)登陸時,他的船隊引起震撼、敬畏:那是一座漂浮的城市
,有著300多艘船,約30,000名船員。除了尋求貢品和貿易,那些船隻還裝載著絲綢、黃
金和瓷器,他的任務是提高中國作為全世界最偉大的文明社會的地位。
上述傳說,在鄭和1433年逝世海上之後,中國在接下來的6個世紀,步向封閉鎖國。現在
,隨著中國渴望再次成為世界大國,共產黨領導人再度重提鄭和「傳奇往事」,藉以證明
中國的和平主義,以及大國歷史淵源。他們說,不同於西方帝國,鄭和的目的不是征服,
而是建立友好的貿易和外交關係。在今天的斯里蘭卡,中國旅行團拖著疲憊步伐,前往可
倫坡一家博物館裡參觀鄭和帶來的那塊三語碑碣(trilingual stone tablet);其意涵
似乎想要證明,中國尊重所有民族、宗教。無人提及鄭和在錫蘭的商業活動,一些不光彩
的面貌。例如,1411年1次航程,鄭和的部隊捲入當地一場戰爭,還把當地的國王,當做
囚犯送回中國審判。
沒經過美化的鄭和故事,對於當前北京而言,也許提供一椿教訓警戒。不過,中國真的聽
得進去?中國的一些國際基建投資,部份計畫正在逼迫其它窮國深陷債務泥潭,例如寮國
的高鐵,非洲吉布地的軍事基地,以及肯亞的鐵公路建設;事實擺在眼前,斯里蘭卡日漸
衰落的漢班托塔港,以及出入人煙稀少的馬特拉國際機場,都是中國一手打造的「白象」
好戲。專文最後指出,過往的殷鑒不遠,中國為了獲得新貿易路線,著手建設深水港口,
鋪設鐵路枕軌,然後又不得不保護它們免遭憤怒殖民地民眾的蓄意破壞,英國正是這般困
局之下,開始步入走下坡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