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隻是老百姓的安居樂業﹐其實都差不多﹐習慣了都一樣﹐找到位置了就好。
北京政治氣氛太濃﹐適合文化人、情懷大師﹐
創業者固然多﹐但感覺略微浮躁﹐誇誇其談者眾﹐腳踏實地者寡
北京很大﹐但和南方城市相比﹐人口並不密集﹐
城市的功能區之間相距甚遠﹐所以生活不太便利。
我一個博士期間的同學﹐畢業後去了北京某部委工作﹐出去前呼後擁﹐
然而一家蝸居於五環外鬥室之中﹐車子停在小區﹐每日擠地鐵上下班﹐
高學歷者尚且如此﹐草根底層生活更為不易。
所以﹐我雖然每年都要去幾十次北京﹐卻始終沒有提不起對北京的感情。
上海﹐是我生活了二十余年的第二故鄉﹐感情頗深。
這個地方﹐確實是一個商業城市﹐適合有錢人﹐或者喜歡玩點小資的白領。
然而人與人之間講究利益﹐所以上海人工於心計﹐卻缺乏溫情。
鼻屎大的地方地﹐竟有2400萬人﹐比台灣全島都多。
人口密集﹐所以生活機能便利﹐
除非是新建成的郊區﹐出小區步行五分鐘之內﹐必有各類便利店﹐
地鐵也很方便﹐市區大多數地區﹐步行十五分鐘﹐也都能找到地鐵站。
上海各類企業很多﹐包括大型國企﹐也有中小型民營企業﹐然而最具特色的是各類外企。
並且上海當年租界很多﹐所以外來文化與本地文化相結合﹐形成了所謂海派文化。
所以﹐上海人喜歡喝咖啡。
上海人整體上喜歡穩穩當當的生活﹐循規蹈矩﹐缺乏闖勁﹐適合守成。
並且﹐政府也缺乏闖勁﹐所以﹐對於看不到明顯前景的初創企業﹐也不會大力支持。
所以﹐上海沒什麼拿得出手的互聯網公司﹐也沒什麼響噹噹的創新型民企﹐
反而國企的創新能力倒還不錯。
上海﹐越來越像香港。
廣州去的次數不多﹐不多的印象包括玩音響的朋友多﹐黑人多﹐小吃很棒。
深圳﹐我個人很喜歡。我姐姐在深圳﹐混得還不錯。
我曾經隨當地政府考察過產業發展﹐從上到下都感覺到年輕的味道。
很有衝勁﹐創業公司很多﹐當然死掉的也很多﹐但前僕後繼不斷更新﹐這就是活力。
政府也很喜歡衝在前面﹐願意在全國率先試點﹐
所以﹐深圳湧現出一大批在全國很有影響力的民營企業﹐國企表現反而一般。
包括股市﹐中小板、創業板都在深交所。
換一個人生﹐我可能會選擇待在老家﹐
看看雲淡風輕﹐聽聽蛙鳴蟲唱﹐要比大城市愜意得多。
※ 引述《teachES (teaches)》之銘言:
: 所謂的北上廣深
: 哪個地方比較適合 百姓的 安居樂業?
: 紅色權貴世家 和魚肉百姓的頭頭們 就不討論(因為在哪都爽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