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工信部部長說實話?

作者: esolve (nobbb)   2018-03-03 01:23:26
說到核心部件
你可以看這篇po文
https://zhuanlan.zhihu.com/p/33991736
觀點摘錄:
貶低中國製造的人,已經形成了一套邏輯體系:
中國製造在全球最低端,都是組裝貨」
聽到這些錯誤信息的時候,第一反應往往會覺得好像真的是那麼回事,
但是這顯然不是事實,中國製造在任何領域都不是全球最低端
比方說,智能手機里的處理器和基帶晶元這種高附加值的產品,
日本就造不出來,日本索尼,夏普,京瓷現在都還設計和生產智能手機,
但是核心的處理器和基帶晶元都要從美國進口。
而中國華為則能自己生產
再比如說,支線民航客機中國的ARJ 21於2002年立項,
2015年底交付到現在已經商業飛行兩年多了,
日本的支線民航科技MRJ於2003年立項,還要等到2020年才能交付。
導致2018年1月,失去耐心的美國東方航空公司
決定取消2014年9月下達的40架MRJ訂單。
實際上,根據台灣《中國時報》2018年1月26日的報道,在2011年的時候,
由於當時負責進行MRJ研發的日本三菱集團進展緩慢,
美國波音公司曾經向三菱研發中心前主管建議,
直接使用波音737的座艙,被有骨氣的日本人拒絕,堅持自主研發。
到現在,MRJ的研發成本超過當初預估的接近2000億日元(118億人民幣),
膨脹至近5000億日元(295億人民幣)。
為了加快研發進度,三菱重工的宮永俊一社長
於2018年1月採取大量聘用外籍技術人員的方針。
目前MRJ約2千名研發人員中,外籍研發人員超過600人,佔比高達30%。
日本研製一款支線民航客機,時間一再拖延,成本一再追加,
現在不得不依靠外籍研發工程師,這是技術上落後中國的體現。
再比如說,德國製造在我們眼中是高端的典型,
實際上,他們同樣造不出手機處理器,同樣也無力獨立研發製造民航客機。
中國大陸的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雖然在製程上比起台灣台積電,
韓國三星,美國英特爾,GF還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同樣比德國要先進。
2017年Q4,中芯國際28nm先進位程占營收的比例已經達到11.3%。
另外一個例子是大水深載人深潛作業設備,
中國美國日本能造,德國就造不出來,
再比如國家電網的特高壓輸電設備,
就是不折不扣的高端貨,同樣領先於德國日本。
很多人說「日本放棄了低端的家電和電子終端產品,
轉向了具備更高價值的核心零部件領域,
掌握了價值鏈的更上游」,這種說法反而是得到了很多人贊同。
這種說法對不對呢?當然是錯誤的,而且是完全錯誤的。
這是完全忽略了品牌和系統集成的高價值,
低估了系統集成和工程的複雜性,
完全忽視了掌握系統集成技術和能力對於一個國家的意義。
在商業競爭中,完成一個複雜精密的系統,
同時還要做的比競爭對手更有競爭力,
最終得到市場認可在市場上打響品牌,其實是一件高度複雜而困難的事情,
是供應鏈,渠道,研發,管理,市場,物流,營銷,倉儲等綜合能力的集合,
越是複雜的系統,對綜合能力的要求越高,
這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會影響商業競爭力。
一個國家掌握了設計,製造到品牌的系統工程能力,
並且具備強大競爭力,其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組裝製造,只是打造品牌過程中一個環節而已。
家用電器的格力電器財報,2017年前三季度1120.27億元
,凈利潤154.51億元,凈利潤率13.8%
按照凈利潤排名,格力可以排在日本所有企業第12位。
如果單看製造業的話,格力凈利潤可排在日本第四位,
僅次於豐田,日產和本田。
其他的日本製造業公司,松下,索尼,日立,夏普,
日本電裝,普利司通,鈴木汽車,三菱化學,佳能,
住友電工,愛信精機,新日鐵住金,富士通,三菱重工,馬自達汽車,
日本電氣,大金工業…..凈利潤都被格力超越。
單看製造業企業,2017年格力的凈利潤可以排在德國工業企業第8位,
僅次於戴姆勒,寶馬,西門子,大眾,拜耳,巴斯夫,大陸集團。
但看製造業,格力能在日本製造業凈利潤排第四位,能在德國製造業排第八位
格力的毛利率,更是高達30.43%,這是全球同行業最高水平之一。
格力還不是中國凈利潤最高的家電集團,海爾,美的凈利潤都比格力還要高。
所以真的是做家電品牌不賺錢嗎?顯然不是。
格力每100元的銷售收入裡面,30.43元是凈利潤+稅收+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
格力沒有公布零部件採購費用,但是這個值肯定是低於69.57元的,我們按照60元來計算好了,
也就是說,格力掌握了系統集成和品牌,即使所有的部件,包括空調外殼全部100%進口,
中國仍然可以從一部空調獲取40%的產值,這是做任何一個空調零部件都達不到的收益。
實際上,不只是系統設計製造和品牌,格力空調零部件基本是採購自國內,
旗下凌達壓縮機就自產空調壓縮機,空調99%的部件都國產化了。
我們還可以以做智能手機為例子,2017年智能手機前十位只有中美韓三家了,
以2017年9月IHS Markit出具的詳細物料成本報告
一部64Gb版本的Iphone 8手機, BOM物料成本為247.51美元,
大約1671元人民幣,而iPhone 8的售價高達5000多人民幣。
做系統設計和品牌的增加值佔到了手機的70%
對於華為,OPPO,VIVO,小米等也是一樣。
以OPPO R11S為例,64G版本的售價是2999元,
但是其硬體成本不會比iphone 8的1671元的成本高,
我們就按照1400元算好了,
設計製造一部OPPO的R11S,打響品牌並且成功的以2999元的價格賣出去,
就算其硬體100%進口,中國也能從中獲取至少1599元的收益,比例為53.4%。
所以對一個國家而言,只要是會做系統設計,製造和品牌,
做出了能夠有市場競爭力的智能手機,
哪怕物料100%進口,也能產生巨大價值,養活從工程師,
物流人員,工廠工人,到手機專賣店銷售員等大批國民。
而且獲取的價值,能夠隨著品牌的中端化和高端化而不斷提高。
一個在OPPO手機專賣店賣手機的小弟或者小妹
每賣出一台手機提成可能高達200元人民幣,
實際上他或者她也是我國企業掌握了系統集成能力和品牌提升的受益者,
以前賣山寨機,他可能賣一部得200元提成嗎?顯然不可能。
OPPO工程師工資為什麼能夠超越索尼夏普?掌握系統設計和品牌的結果。
深圳的各種大大小小的手機公司HR都知道,OPPO的年終獎高
挖OPPO員工總的來說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尤其是東莞OPPO的工程師。
之前從華為的兄弟了解到,他們去挖角OPPO,VIVO的工程師的時候比較頭疼,
打電話過去聊,有意向跳到華為終端的不多。
一個在東莞OPPO工作的工程師,
本科學歷畢業兩三年之後普遍年收入也能夠達到20-30萬人民幣,
這個收入在東莞可以過的算不錯了。
事實上,不只是OPPO, 國內其他手機大廠,VIVO,小米,華為等,工資都不低。
中國如果要找一個大學生工作幾年後,工資普遍在20萬人民幣以上的行業,
智能手機肯定是其中一個,這是系統集成和品牌帶來的價值。
和日本電子行業同行比較下,
OPPO和VIVO工程師的薪資收入已經趕超了日本的標杆電子企業
譬如索尼,夏普。
國內總是有人攻擊,說中國手機品牌都是組裝貨,沒有核心技術,
日本不是做不出有競爭力的手機品牌,而是不屑於做低端產業,
轉向了核心零部件等高新技術領域,賺大錢去了,所以才退出了競爭。
我們以2999元的OPPO R11S為例子,即使零部件100%來自日本,
那麼中國獲得的價值是1600元,日本獲得的價值是1400元。
從以前可以做價值2999元的生意,到現在放棄了系統和品牌,
只做價值1400元的零部件生意,是進步還是退步?
如果以Iphone 8來看更誇張,售價高達5288元,而其零部件總價值只有1671元,
說日本是放棄了不賺錢的低端產業進軍更賺錢的核心零部件產業,這是讓人發笑的。
實際上,就是這1671元的零部件,日本也根本不可能獲得100%的份額,
以蘋果為例,蘋果200家主力零部件供應商裡面,日本公司只有40多家,佔比20%多點。
這意味著1671元的零部件裡面,日本能夠獲取的價值只有幾百元人民幣。
Iphone8的拆機報告,攝像頭模組總價值為32.5美元,按照6.75匯率算就是219.4元人民幣,
中國的歐菲光和舜宇光學已經成為全球攝像頭模組的前兩名。
華為Mate 10的攝像頭模組供應商就是舜宇,歐菲光則是蘋果的攝像頭模組供應商。
事實上,索尼做的CMOS感測器是攝像頭模組的一部分,價值為幾十元人民幣。
放棄了價值5000元以上的系統設計和品牌,只做一個價值不到100元的圖像感測器
誠然索尼在CMOS感測器上份額不斷上漲,取得了戰術上的成功,
但是總體而言,放棄了做終端品牌對索尼是巨大的戰略失敗,極大的浪費了其品牌價值。
如果日本從汽車系統設計和品牌敗退,放棄了高價值的汽車設計和品牌業務,
轉向只做汽車零部件,製造業產值不會是現在的八千多億美元,
人均也絕對不會是現在的三萬多美元,而是會進一步下滑。
掌握了系統和品牌,中國的下一步必然是逐漸攻克零部件市場份額
先不要糾結於某某發動機,某某設備,某某零部件是進口的,
掌握了系統設計,打響了品牌,做出性能在中高端水平的系統,
實際上就已經可以掌握該產品產業鏈一半的產值了,
這個一半是個概數,有的會高點,有的會低點。
中國所有的產業,呈現出一個非常清晰的客觀規律,
中國公司越是在系統和品牌佔據優勢的,上游的國產零部件產業就越強大。
所以中國的產業升級路線圖其實是非常清晰的,
那就是先掌握系統設計和品牌,再逐步向上游核心部件擴展
※ 引述《zh9070 (我贏了)》之銘言:
: 原po說的內容沒錯﹐你分析我國領導人說話的風格也沒錯﹐正如你分析
: 的﹐這些話絕對不會是苗圩原話﹐甚至不是他表達的意思。但有個人就
: 在前幾天的CCTV2就描述了類似的內容﹐他是誰﹖李毅中﹗此人曾在工信
: 部當過部長﹐按照年齡推論現在應該是退居二線了。他在CCTV2的一個談
: 話節目裡﹐就完整地描述了當今中國的經濟現狀﹐核心是﹕中低端的產能
: 過剩﹐高精尖的水平不夠﹔實體經濟效益太差﹐虛擬經濟成本太高﹔一、
: 二產業發展不到一定水平的時候﹐第三產業注定上不去﹗高精尖水平
: 不夠緣於材料、工藝、工作母機等方面。至於基建這方面﹐應該是有技術、
: 有工藝、也有吃苦精神﹐但談不上高精尖。比如高鐵﹐齒輪箱的確完全國
: 產化了﹐但它跟飛機發動機比水平就不在同一層面上了。更重要的是﹐齒輪
: 箱的制造設備、檢測設備都是進口的﹐這才是很麻煩的。有些設備不是你有
: 錢老外就會賣給你的﹗
: 他舉了一個例子﹐他說我國有一個全球市場佔有率達到80%的一個產品﹐由
: 於核心部件是依賴進口﹐結果利潤的40%給老外拿走了。中國那麼多港口和
: 機場﹐進來的都是值錢的﹐發出去的都是不值錢的。
: 至於第三產業﹐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或集團能為13億人提供完全的服務﹐因此
: 隻能馬馬虎虎就行了﹐大部分得自己服務自己。
: 好在國家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因此提出從先進制造向高端制造邁進這個
: 口號﹐科技投入力度也很大﹐這是好現象。20年前國內一家企業派專家出國
: 考察同行時問老外能不能拍照﹐老外很大方地說“盡管拍﹐攝像也行﹐圖紙
: 要不要﹖”﹗隨後老外嘀咕了一聲“全給你你也造不出來”﹗10年前他們在
: 上海寶馬展會上又遇到了﹐老外圍著國內產品看﹐顯得非常驚訝和不安。現
: 在這家外國公司已經被中國企業並購﹗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